本刊專稿 康莊
外孫現(xiàn)在九個月,推小車帶他出去玩時,他或看著我或叫喊著,希望我抱抱他。他看著我的那種眼神讓我無法拒絕。于是乎,一手抱孩子,一手推車,很是費力。每每這時候,我便會想起我的外婆。
我和弟弟妹妹都是外婆帶大的。父親母親都是軍人,沒時間照顧小孩子,所以要么是外婆到部隊照顧我們,要么就是外婆把我們兄妹接回家。外婆常對我講:“我當時抱著七個月大的你回老家,路上要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你哭鬧著怎么也哄不好,我沒辦法只好解開衣服喂你試試,車上的人都瞅我,可能在想這老太太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要孩子?!?/p>
記得小的時候,我總是喜歡耍賴讓外婆抱,一直到三歲多滿地跑了還是這樣。有一次,外婆去市場賣魚,一手拎著魚筐和秤,一手抱著我。外婆小時候纏過腳,雖然后來又放開了,但她的腳還是比正常人的小很多,加上外婆還有輕度的小兒麻痹后遺癥,平時走路時腿腳一直都不怎么靈便。預料之中的,外婆摔倒了,魚撒了一地,我被摔在了地上,坐在一邊哭,外婆也半天起不來,但還是忙著問我有沒有摔著,我搖搖頭說沒有。
“那以后還要姥姥抱嗎?”
“不了?!?/p>
外婆一生沒有親生的兒女,我的親外婆在媽媽很小的時候就病逝了,外婆對媽媽視如己出,還將我?guī)Т?。其實關(guān)于小時候的記憶片段并不多,賴著讓外婆抱摔了一跤的事還是聽外婆說的。我記憶中最深的還是有關(guān)食物和媽媽的一些事。
那個時候,大家生活都很困難,外婆家也不例外,外婆常常是吃不飽的。家里最常吃的是野菜餡的玉米面和加糠的大餅子。只有我比較特殊,外婆每次做飯都會給我貼一張沒野菜餡的純玉米面的大餅子。外婆上街賣魚,得到的第一筆錢常常會給我買一點好吃的。記得大約是我四歲時,外婆賣完魚給我買了個香瓜,我捧著瓜就往家跑,在路口拐角處不小心摔了個跟頭,瓜也摔了出去,我看著碎在地上的瓜心痛不已。一直到十多歲,外婆一有機會就會給孩子們弄些好吃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外婆做土豆燉豆角時,會在菜上放一張面餅,菜熟了餅也熟了,那餅油汪汪的,滿是菜香。我覺得那是我這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餅。
“火車一冒煙,到了大虎山;火車一拉鼻,到了新立屯?!边@是外婆指著遠處的火車對我說的,她說媽媽就在火車上,“你聽話,媽媽就坐火車來看你。”
下地的時候,外婆總是把我放在花筐里,我就在花筐里站著,看外婆刨茬子。長大了一點,不在筐里站著了,就幫外婆一起刨茬子。茬子是玉米、高粱等作物割去莖桿后剩下的根部,是外婆家的主要燃料,煤雖好但要用煤票換,而且又得多花錢。外婆總是忙忙碌碌的,一日三餐、所有的家務,以及外公打魚回來后外婆要去市場賣魚,還有刨茬子、拾煤核兒等,當然,外婆在做這一切時都會帶著我。外婆的手很巧,我們小時候穿的棉衣、棉褲、鞋子都是外婆親手做的。做鞋是很費力費功的,每天晚上我們都已經(jīng)躺下睡了,而外婆在燈下不是納鞋底,就是用線錘紡著麻線。外婆燈下忙碌的身影一直留在我記憶的最深處。
外婆管著家里的一切,也管著我和弟弟妹妹的一切,我們有什么需求或是找不到什么,張口便叫“姥姥”。外婆是不識字的,但她會把家里每一件被隨便亂丟的帶字的東西都收好。我們找不到的東西問外婆要,她總能找得到。
外婆和善儉樸,從來不會高聲說話,對孩子更是不打不罵。生氣了,坐那黯然傷神一會兒也就好了。猶記有一次,我做了錯事被父親責罰,父親手里的棍子幾次落在我的身上。當棍子再次落下時,外婆擋在了我的身前,最后那一棍子沒打到我,卻把外婆的胳膊刮青了一塊。那也是唯一一次外婆很生氣并且高聲喊著父親的名字說話,她說:“不能這么打孩子!”在家里,我和外婆最親,什么事都和外婆說。十一歲那年,我把爸爸剛給我買的鋼筆弄丟了,不敢和爸媽說,不說又沒筆用,便哭著問外婆怎么辦。外婆就說:“別告訴你爸,讓你爸知道了,又該打你了?!闭f著,外婆打開了一個手帕包,里面包著些角票和硬幣,這是媽媽留給外婆的買菜錢。外婆問完我鋼筆多少錢后,認認真真地數(shù)出了八毛。我知道這是外婆偷著給我的。外婆常穿的是一件補了又補的蘭色對襟上衣。在我的記憶里,她就沒怎么穿過別的衣服。她只有兩件好衣服,一件冷天穿的黑大絨的上衣,一件魚白色細布上衣。這兩件衣服被外婆仔細地包在一個麻花布做的包袱里,只有在極為重要的場合才拿出來穿。那年她帶幾個月的妹妹坐火車回黑山老家,我見她穿了黑大絨衣服。這兩件衣服一直到外婆去逝都嶄新如故。
1980年,我大學放假回家。家里遷進新居,是兩居室的樓房,房間很小。外婆、外公、弟弟睡在兩米寬的大通鋪上,上面又搭了一張床給妹妹住。我不在家時,大通鋪還算寬敞,如果加上我就會很擠了。小年前一天早上,天還沒亮,外婆怕吵醒我們,小心翼翼地穿衣起床。因為我是挨著外婆的,外婆起床我能感覺到,便問外婆這么早起床干什么去,外婆說道:“你爸和你們要早起去上墳,我去給你們做點吃的?!蓖蝗?,外婆“啊”了一聲,便倒在地上。送去醫(yī)院搶救,是腦血栓,雖然命保住了,但是不能動,不能說話。整個寒假,我和弟弟妹妹照顧了外婆一個月,幫她翻身、擦身子、洗尿布……
開學之后和家里聯(lián)系,問外婆怎么樣,家里說還好勿念。暑假急急忙忙回到家里,外婆已經(jīng)不在了。外婆六月份就過世了,家里怕我耽誤課沒告訴我。外婆那年六十九歲,她沒趕上幸福的日子,也沒有享受到天倫之樂。
往事并不如煙,盡管歲月甩得它漸行漸遠,可外婆永遠在我心中,永遠近在身邊。
明月清風,夜闌人靜。幾回與外婆相見夢中。“燈下補舊衣,晨起煮三羹。曾是金枝人不知,唯有兒孫情。相見在夢中,腮邊有淚凝。一抹清輝透窗來,夜深幾回醒?!边@是某個深夜夢到外婆醒來后作的一首小詩。
轉(zhuǎn)眼,我也抱外孫了,像抱玻璃瓶一樣抱著他,一心一意,無苦無怨。外孫一笑,如飲甘泉。做外公了,也更明白外婆當年的心情。
我以為,隔輩的愛是愛的再一次傳遞,蘊含著對生命更深的理解,就像外婆對我的愛,偉大而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