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松
摘 ?要:目的 ?研究超聲診斷在肝內膽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和價值。方法 ?選取寧津縣人民醫(yī)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100例診斷為ICC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100例患者均給予超聲檢查和增強CT檢查,將檢查結果與實驗室檢查結果相結合并與病理學結果進行對照,分析兩種檢查方式的病理診斷符合率和ICC檢出率。結果 ?100例患者手術中共發(fā)現(xiàn)130個病灶,增強CT檢查發(fā)現(xiàn)有124個病灶,漏診6個,增強CT檢出率為95.3%,超聲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119個病灶,漏診11個,超聲檢出率為91.5%,兩種檢查方式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病理診斷符合率方面,增強CT相對于超聲來說優(yōu)勢較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中及時發(fā)現(xiàn)ICC并進行診斷對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運用超聲診斷的方式具有與增強CT相同的較高檢出率、病灶位置判斷準確,在ICC的初步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ICC;超聲診斷;檢出率;診斷準確率;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2-0178-02
肝內膽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又名周圍型膽管細胞癌,屬于原發(fā)性肝癌的一種,但比較少見,其發(fā)病來源為末梢膽管和二級膽管[1]。近年來,隨著肝硬化等疾病的發(fā)病率上升,ICC的發(fā)病率也不斷上升[2]。此疾病在發(fā)病早期由于臨床癥狀不明顯無法及時發(fā)現(xiàn),從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3]。因此,有效的早期檢查和診斷對于ICC疾病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進一步發(fā)展,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旨在探析ICC肝內膽管癌的診斷中超聲診斷的應用效果和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寧津縣人民醫(yī)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ICC診斷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100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齡為35~76歲,平均年齡為(55.30±9.60)歲。臨床癥狀:12例體檢發(fā)現(xiàn)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升高,15例常規(guī)體檢中發(fā)現(xiàn)有肝臟占位,73例為右上腹疼痛。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的性質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此次研究經(jīng)過寧津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病理學檢查為ICC病癥;②無超聲禁忌證;③能夠配合研究全過程。
排除標準:①受過化療治療的患者;②轉移性肝癌的患者;③伴有血液疾病患者;④無法配合檢查患者。
1.3 ?方法
100例患者均給予超聲檢查和增強CT檢查。①超聲檢查。使用美國通用電器公司(GE)生產(chǎn)的LOGIQE9型彩色超聲診斷儀,將探頭頻率設置為2~5 MHz。叮囑患者進行超聲檢查前一定要空腹?;颊咂教捎诓僮髋_上,使用超聲儀對肝臟各個切面進行掃描檢查,觀察有無占位性病灶存在,并對病灶位置、數(shù)量、大小和形態(tài)、進行觀察,確定肝內有無膽管擴張和結石合并以及有無管腔癌栓和淋巴結轉移存在。分別使用彩色多普勒和頻譜多普勒對病灶區(qū)域及其周邊的血供情況及病灶內的動脈血流阻力指數(shù)進行觀察和測量。②增強CT檢查。分別于使用靜脈團注法注射100 mL碘海醇增強劑(層厚為8 mm)后的動脈期(20 s),門靜脈期(60 s),延遲期(2~6 min),使用Light.speed16層螺旋掃描CT(GE公司生產(chǎn))實施動態(tài)進行全肝增強CT掃描。掃描方式為連續(xù)螺旋掃描。
1.4 ?觀察指標
對100例患者的超聲檢查和增強CT檢查結果包括病灶檢出數(shù)量、檢出率、病灶回聲性質、病灶形態(tài)、分布狀況以及病理診斷符合率進行觀察記錄,并做分析比較。超聲診斷標準[4]:肝內膽管細胞癌的超聲聲像圖表現(xiàn)為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界不清的低回聲不均質腫塊,病灶內多能測及高阻動脈血流。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處理借助SPSS 24.0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疾病檢出率和病理符合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超聲和增強CT的病灶檢出率對比
100例患者病理活檢結果共130個病灶,增強CT檢查發(fā)現(xiàn)有124個病灶,漏診6個,增強CT檢出率為95.38%,超聲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119個病灶,漏診11個,超聲檢出率為91.54%,兩種檢查方式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6個超聲漏診的病灶直徑最大不超過1 cm,119個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的病灶中,有52個位于左肝,67個位于右肝,手術結果證實超聲定位的準確率達100%。超聲顯示119個發(fā)現(xiàn)的病灶中有38個高回聲(占比31.93%),69個低回聲(占比57.98%),5個等回聲(占4.20%),囊性病灶伴有分隔7個(占比5.88%);其中有45個病灶邊界清晰、形態(tài)規(guī)則(占比37.82%);有74個病灶邊界不清晰、形態(tài)不規(guī)則(占比62.18%);伴肝內膽管擴張者14個(占比11.76%),肝內膽管結石合并者有16個(占比13.45%)。經(jīng)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發(fā)現(xiàn)病灶區(qū)域及周邊有點條狀血流信號出現(xiàn),共探測到動脈血流信號35個(占比29.41%),RI指數(shù)(動脈血流阻力)>0.6的有60個(占比50.42%),<0.6的有59個(占比49.58%),有85個病灶區(qū)域周邊沒有探測到血流信號(占比71.43%)。見表1。
2.2 ?超聲與增強CT對ICC診斷準確率比較
與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對比,100例ICC患者的超聲檢查35例符合病理診斷標準提示可能為ICC,65例超聲檢查提示為肝臟占位性病變,病理診斷符合率為35.00%;增強CT檢測結果有62例可能為ICC,38例提示為肝臟惡性腫瘤,病理診斷符合率為62.00%。增強CT在病理診斷符合率與超聲診斷相比具有優(yōu)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ICC患者臨床癥狀不太明顯,并且常常伴有其他疾病發(fā)生,其癥狀容易被其他疾病的癥狀所掩蓋,以致于在早期無法對其進行準確的判斷,容易導致漏診和誤診的發(fā)生,從而延誤治療時機,當發(fā)現(xiàn)該疾病時病情已經(jīng)變得復雜,治療難度加大,不利于患者的恢復[5]。因此,ICC早期加強篩查和確診對早期診治和預后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6]。在肝臟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中超聲檢查最常用。由于腫瘤一般為彌漫性生長,對周邊的結締組織造成侵犯,在超聲圖像上界限不太清晰,而且膽管細胞癌腫瘤內纖維結締組織豐富但血供缺乏,血管分布少,因此超聲圖像血流信號顯示不明顯,而且當病灶較小時容易發(fā)生漏診。
本研究結果顯示,100例患者手術中共發(fā)現(xiàn)130個病灶,增強CT檢查發(fā)現(xiàn)有124個病灶,漏診6個,增強CT檢出率為95.38%,超聲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119個病灶,漏診11個,超聲檢出率為91.54%,兩種檢查方式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漏診的6個病灶中最大直徑均不超過1 cm。對這一觀點進行了充分的說明。本研究中超聲定位準確率達100%,說明在病灶的定位準確率方面超聲檢查優(yōu)勢較為明顯,而增強CT在病灶內部的血管分布情況的檢測中效果較為顯著,對腫瘤的病理性質診斷準確率更高。朱文暉[7]通過選擇28例經(jīng)手術和病理證實的病例,二維結合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對梗阻部位及病因診斷正確者23例(占82.1%),結果與本文結果基本相同。
綜上,對于ICC早期診斷來說,超聲診斷方式因為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價格實惠,且可以反復多次進行操作,與其他影像學檢查方式相比較為容易被患者接受,且其病灶的檢出率與增強CT效果較為接近,幾乎無輻射無創(chuàng),運用范圍更為廣泛,值得在病灶的初步診斷中加以應用。但超聲的診斷符合率較低,臨床中需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劉東惠.40例肝內外膽管結石超聲診斷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8,028(17):274-275.
[2]曾燕輝,帥國強.CT、MRI技術在肝內膽管癌診斷中的聯(lián)合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12):122-124.
[3]許汝娟,武彥芳,任冬弓.CT增強掃描與MRCP在肝內膽管癌診斷中的應用對比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9):80-82.
[4]張暉,毛楓,丁紅,等.肝內膽管細胞癌的超聲診斷[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7,14(6):871-873.
[5]李學剛.探究CT,MRI技術在肝內膽管癌診斷中的聯(lián)合應用[J].健康大視野,2019,27(17):62,61.
[6]汪林,葉顯俊,李紅苗,等.超聲在肝內膽管癌診斷中的價值[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6(4):26-28.
[7]朱文暉,李瑞珍,劉力.超聲檢查在肝內膽管癌診斷中的價值[J].醫(yī)學臨床研究,200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