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華
(湖州市南潯區(qū)中醫(yī)院 放射科,浙江 湖州 313000)
腸梗阻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其病因相對復雜[1]。臨床多表現為嘔吐、惡心、腹脹、腹痛與肛門停止排便排氣等,使得腸內容物運行出現阻礙,或者不能正常運行,不但會影響病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2]。隨著近年來醫(yī)療科技的發(fā)展,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越來越廣泛應用于相關腹部疾病的檢驗中。有相關報告指出,將多層螺旋CT聯合碘普羅胺造影檢查應用于腸梗阻疾病的診療中,收效較為理想[3]。有利于清晰反映患者的病因與病情信息,判斷梗阻類型,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希望能為后續(xù)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臨床資料。在此次實驗中,對300例腸梗阻患者的診斷結果開展對比,現將此次結果闡述如后。
選取本院于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此期間收治的腸梗阻患者共300例進行觀察研究,將其通過隨機抽樣法分成2組,分別是觀察組(n=150)和對照組(n=150),觀察組中女性68例,男性82例;年齡分布于35-77歲之間,平均值為(53.46±5.61)歲;根據患者梗阻類型不同,其中血運性腸梗阻39例、動力性腸梗阻30例、機械性腸梗阻81例,接受GE540多層螺旋CT聯合碘普羅胺造影檢查方案。對照組中女性66例,男性84例;年齡分布于36-78歲之間,平均值為(53.51±5.67)歲;根據患者梗阻類型不同,其中血運性腸梗阻40例、動力性腸梗阻29例、機械性腸梗阻81例,接受單純GE540多層螺旋CT平掃診斷方案。研究項目均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腸梗阻患者或其家屬簽署了診療知情同意書。對2組各項基礎數據通過統(tǒng)計學比對后顯示,,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患者均經常規(guī)內鏡或手術病理診斷確診為腸梗阻[4];(2)具備完全行為與認知能力者;(3)臨床多表現為突發(fā)的腹痛、腹脹、嘔吐和排便停止等癥狀。
排除標準:(1)其他急慢性疾病者;(2)肝腎功能障礙及其也系統(tǒng)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3)存在腹部放療史者;(4)依從性較差或交流障礙者。
對照組(150例,實施單純GE540多層螺旋CT平掃診斷方式),患者取仰臥位,通過GE540多層螺旋CT機進行全腹部查掃,掃描平面與腹部保持垂直,參考管電流時間乘積為230mAs,管電壓為120KV,掃描層距5mm,層厚控制在2.5-5mm,由2名具有豐富經驗的臨床醫(yī)師共同閱片,影像科主任最后進行審閱檢查。觀察組(150例,實施GE540多層螺旋CT聯合碘普羅胺造影檢查方式),全部患者均于平掃后行腹部螺旋雙期掃描,用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射100mL碘普羅胺(H20171327;Bayer Schering Pharma AG),注射速度為3mL/s,延遲30-35s實施掃描,進一步確定病變部位。實施最大密度容積、投影再現、遮蓋容積重建、曲面重建等實施后期處理,獲得血管造影圖像。
(1)對比2種檢查方式的漏診率、誤診率與診斷正確率。(2)記錄2種檢查方式對于不同梗阻類型的檢出率,損傷類型主要包括血運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與機械性腸梗阻等。(3)記錄2種檢查方式對于腸梗阻病因檢出率,病因包括腫瘤、腹疝、炎癥感染、腸粘連與血供不足等。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00例腸梗阻患者中,觀察組放射診斷的正確率為96.47%,對照組放射診斷的正確率為90.67%,相較于單純GE540多層螺旋CT平掃,GE540多層螺旋CT聯合碘普羅胺造影檢查的誤診、漏診率更低,診斷正確率更高(P<0.05),如表1、圖1、圖2所示。
表1 300例腸梗阻患者的放射診斷正確率比較[n(%)]
圖1 多層螺旋CT平掃顯示急性紋窄性腸梗阻
圖2 CT造影顯示小腸系膜血管扭曲栓塞(箭頭示)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腸梗阻患者的血運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與機械性腸梗阻等不同梗阻類型檢出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300例腸梗阻患者不同梗阻類型檢出率比較[n(%)]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腸梗阻患者的腫瘤、腹疝、炎癥感染、腸粘連與血供不足等病因檢出率更高(P<0.05),如表3所示。
表3 300例腸梗阻患者病因檢出率比較[n(%)]
腸梗阻是臨床較為多發(fā)的急腹癥之一,腹內炎癥與腹部手術粘連感染等為腸梗阻的主要致病群體[5]。該疾病可使得腸內容物運行出現阻礙,或者不能正常運行,造成體內酸堿平衡、電解質與水失調,具有病情進展快、致死率高等特征,為臨床診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而誤診率較高[6]。因此,快速、準確的診斷與早期治療是減少疾病對機體損害的有效途徑。
多層螺旋CT是腸梗阻疾病的重要診斷方式,螺旋CT管旋轉后可獲得4~64層連續(xù)推向,覆蓋范圍較廣,且掃描速度較快,可清晰辨析腹部細微病變,有利于避免診斷過程中因呼吸運動或腸蠕動造成的偽影干擾,有利于顯示腸腔外情況,但該診斷方式對腸腔內黏膜情況顯示情況不佳。臨床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GE540多層螺旋CT聯合碘普羅胺造影檢查方式,碘普羅胺作為一種水性對比劑,其親水性好,造影報告獲取時間短,在腸道內吸收快,對比劑栓塞的發(fā)生風險低,黏稠度低,且碘過敏反應的發(fā)生率較低[7]。
使用碘普羅胺對血管充盈后,肺動脈主干血管與分支可更好的呈現三維結構,提高腸梗阻的檢出率。碘普羅胺造影可對組織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進行檢驗,通過增強掃描、快速掃描等相關掃描技術獲得血管狀況,便于了解患者腸壁、腸腔情況,有利于清晰顯示不同原因所致的腸梗阻圖像,鑒別病因[8]。在此次研究中,相較于單純GE540多層螺旋CT平掃,GE540多層螺旋CT聯合碘普羅胺造影檢查的誤診、漏診率更低,診斷正確率更高,血運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與機械性腸梗阻等梗阻類型檢出率更高,腫瘤、腹疝、炎癥感染、腸粘連與血供不足等病因檢出率更高,提示GE540多層螺旋CT聯合碘普羅胺造影檢查的應用效果較為理想,其可從任意方位、角度對病人腹部血管病變部位解剖結構進行重建,清晰反映患者的病因與病情信息,判斷梗阻類型,并依據診斷結果制定治療方案,以獲得良好的預后。
研究結果表示,GE540多層螺旋CT聯合碘普羅胺造影檢查對于提高診斷準確性,早期予以治療等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將其普及推廣于臨床診斷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