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亞茹,冶寧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乳腺良性腫瘤為常見婦科疾病,該病癥下病灶組織主要存在于患者乳腺組織內,且多呈現圓形、橢圓形及完整的包膜,同時有清晰的邊界,具體表現在臨床上為乳房內存在數量不等的無痛性腫塊,此病癥有較高的癌變率,應盡早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降低病情惡化機率[1]。既往臨床上常實施傳統(tǒng)開放手術治療的創(chuàng)傷性較大,用時較長且存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大的缺陷[2],微創(chuàng)旋切術可在實現良好治療效果的同時,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性,利于促進患者術后恢復[3]?;诖?,本次研究中對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接受診療的300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隨機分組后采取傳統(tǒng)開放切除術與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后價值進行了分析。
選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診療的300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150例。對照組中年齡均值為(41.5±5.8)歲,腫瘤直徑均值為(1.8±0.6)cm,病程均值為(13.5±3.3)月;研究組中年齡均值為(41.6±5.9)歲,腫瘤直徑均值為(1.6±0.5)cm,病程均值為(13.8±3.6)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與乳腺良性腫瘤診斷標準;女性;腫瘤直徑均低于3.5cm;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妊娠期、哺乳期;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肝腎疾病、精神疾病[4];手術指征;惡性乳腺腫瘤;出血傾向;不符合手術適應證及不能耐受手術治療。
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開放切除術治療:術前,定位腫塊位置,并將其做好標記,采取局部麻醉方式,并在麻醉起效后結合患者實況行1-4個手術切口,且切口長度在1-2cm范圍內,保障切口長度<腫塊周長的一半,逐層切開乳腺組織,并對腫瘤進行剔除,電凝止血后縫合皮內組織,并進行加壓包扎。
研究組采取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叮囑患者采取俯臥位后外展上臂呈屈肘狀,對手術部位進行充分暴露后對乳腺腫塊大小及位置進行確認及標記,對進針深度、位置以及方向進行合理判斷,進行局部浸潤麻醉。于穿刺點處行0.3cm的小孔,選擇適宜的刀頭后放置旋轉刀,于病灶基底部下方行穿刺操作,并對切割凹槽正中位置進行切割,在超聲的監(jiān)測下將Sample旋切模式打開,而后進行病灶旋切,并清除干凈創(chuàng)腔內積血及腫塊組織,反復進行此操作,直至徹底性清除干凈體內腫塊組織。以超聲系統(tǒng)對患者乳腺內是否存在局部出血及遺留腫瘤現象進行檢測,而后將穿刺針退出,并進行局部壓迫止血,以無菌敷料覆蓋包扎穿刺點1-2日,術后立即將標本送往病理檢查部門。
對患者手術指標、術后應激反應、美容效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觀察。美容效果評價情況如下:優(yōu):乳房外觀正常,無明顯的瘢痕及缺損變形現象;良:乳房外觀基本正常,有少量瘢痕及輕微變形現象;差:乳房外觀肉眼可見的變形且瘢痕明顯[5]。
采用SPSS 26.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各項術中指標(手術失血、手術用時及瘢痕長度)及術后指標(VAS評分及愈合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手術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失血(mL) 手術用時(min) 瘢痕長度(cm) VAS評分(分) 愈合時間(d)對照組 150 21.18±3.50 37.75±5.48 1.48±0.30 5.68±1.30 7.73±1.46研究組 150 5.20±2.45 19.35±3.78 0.35±0.02 2.54±1.45 2.28±0.48 t -- 45.810 33.850 46.029 19.747 43.431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研究組各項術后應激反應指標均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術后應激反應比較(±s,mmol/L)
表2 術后應激反應比較(±s,mmol/L)
組別 例數 血清皮質醇 去甲腎上腺素 腎上腺素對照組 150 35.20±4.66 244.20±25.91 28.47±4.62研究組 150 18.34±3.53 143.33±19.80 12.22±3.51 t-- 35.321 37.884 34.301 P-- 0.000 0.000 0.000
研究組美容效果優(yōu)良率的9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美容效果比較[n(%)]
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乳腺良性腫瘤在乳腺腫瘤疾病中的發(fā)病率為30%[6],此病有城市化及低齡化的發(fā)展特點,由于乳腺屬于女性的第二性征,因此不僅需保障良好的治療效果,且還需對女性的愛美心理進行滿足[7]。對該病癥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可有效剔除乳腺內腫瘤組織,進而起到遏制病情發(fā)展的效果[8]。
傳統(tǒng)開放手術雖然可保障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創(chuàng)傷性嚴重,術后患者疼痛感明顯,康復時間用時較長且容易出現不良并發(fā)癥。與此手術相比,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疾病的美容效果及預后效果更為理想,且微創(chuàng)治療利于促進術后康復[9]。予以乳腺良性腫瘤患者微創(chuàng)旋切術后不僅可滿足于其良好的手術治療效果,且可促使患者從生理及心理上得到有效的康復,對其治療舒適度及美觀度要求進行滿足,確保乳腺外科治療的美觀化、精確化及微創(chuàng)化。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時所用設備主要為旋切刀頭以及真空抽吸泵,可在超聲引導下反復性切割患者的腫塊組織,并全面化切除腫塊組織,以實現良好的手術治療效果。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措施的實施可在超聲引導下清晰的觀察患者腫塊組織,實現精準手術效果,且旋切刀刀頭鋒利,因此在旋切期間不會受真空封閉環(huán)境的影響,可最大程度減輕外界因素對患者病癥治療所造成的不良影響,進而降低感染率[10]。此外,微創(chuàng)旋切術有很多類型的刀頭,可依據患者實際腫塊組織選擇適宜的刀頭,以確保腫塊組織的完整性,保障科學診斷病理組織,加之手術操作便捷簡單,可縮短手術用時及失血量,減輕手術應激反應,且可在保障乳房外觀不便的情況下,提高患者治療體驗度及美觀度需求,避免治療引起嚴重性心理創(chuàng)傷[11]。需注意的是,不應盲目追求手術美觀度而選擇微創(chuàng)旋切術,應嚴格把握此手術適應證及全面評估患者病變情況,在首先滿足良好治療效果的同時再考慮美觀度問題[12]。
綜上所述,對比開放切除術,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疾病創(chuàng)傷性小、疼痛感輕且術后恢復速度快,同時利于減輕術后應激反應,保障良好的手術美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