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孝聽
新學期,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教育局積極落實國家“雙減”政策,圍繞“構建教育綠色生態(tài),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引領學校各項教育工作,系統(tǒng)設計、科學規(guī)劃、積極行動,進行區(qū)域教育生態(tài)重構,基于學生側、家長側、社會側改革,進行系統(tǒng)集成改革。
周一至周五15:30半至17:30,園區(qū)各校分時段提供課后延時服務,其中文萃小學“家長進校園”、星匯學?!拔鍏R”課程包、方洲小學“勞動實踐啟蒙”、星洲小學“未來小公民課程”、金雞湖學?!皹穼W”“樂思”“樂享”小課堂、獨墅湖學?!皠痈小じ咝А闭n堂……各類延時學習場、補習答疑崗、學習加油站、興趣體驗場等“一校一方案”“一校一特色”,極大豐富了學生放學后的時光。
“雙減”即將滿月,《現(xiàn)代蘇州》雜志記者選擇了三所學校,當一回放學觀察員,帶你一起瞧一瞧“雙減”后的園區(qū)課堂。
方洲小學:課后延時,為高質量陪伴騰出空間
9月16日,星期四,晴
地點:方洲小學
16:30 操場
臨近傍晚的操場十分熱鬧,有踢足球的、打籃球的、進行田徑運動的、練習跆拳道的……社團負責人鄔嫻告訴記者,我們學校的體育社團比較豐富,足球算是一大特色,足球隊馬上要去參加蘇州市的比賽,這兩天正在集訓。
一般來說,社團活動每次一個半小時,采取梯隊式培養(yǎng),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組成不同梯隊,由專業(yè)的足球老師帶隊,另外也引進了一些外聘資源,給予更專業(yè)的指導。
記者見到丁一飛的時候,他剛結束今天的訓練,他是一名退役運動員,已有20多年的足球職業(yè)生涯,如今受邀成為方洲小學足球教練,和孩子們一起馳騁綠茵,成為校園里的一道亮點。
當然,除了體育社團,還有音韻飛揚、丹墨飄香、健美操、STEM社團、創(chuàng)意手工、油畫、主持人等社團近百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主選擇。
16:45 室場
記者來到專業(yè)室場,負一樓的柔道館傳來“啪”“啪”“啪”的聲音,同學們兩兩一對,你摔我,我摔你,不亦樂乎。據說教練陸老師指導有一套,帶領學生去市里打比賽多次斬獲大獎。隊長王子恒說,以前訓練完就直接回家了,現(xiàn)在訓練完還要回教室坐一會作業(yè),訓練、學習兩不誤,為延時課堂點贊。
在美術工作室里,有的同學們正在油畫工作室臨摹,有的則在國畫工作室接受老師指導。此外,針對一、二年級開設的如讀寫繪、童言稚語、兒歌與童謠等,以及針對三至六年級開設的如課本劇表演、思維訓練營、舊物DIY、現(xiàn)代裝置藝術、模型DIY等社團項目,同樣精彩紛呈。
方洲小學教導處主任王永林告訴記者,學校會根園區(qū)發(fā)展形勢,以及學生感興趣的一些項目,盡可能地整合資源,給孩子們打造一個培養(yǎng)興趣和技能的優(yōu)質環(huán)境。
17:00 教室
六(1)班的同學們搖頭晃腦的這是在干啥呀?原來這是靈動古詩詞律動環(huán)節(jié),通過一邊背古詩詞,一邊做動作,手腦協(xié)調訓練,幫助記憶;樓下五(1)班的同學正在進行感統(tǒng)訓練,因為經過一天的學習,頭腦比較疲勞,通過手指操等智慧運動,緩解疲勞的同時也能增添樂趣。
而一、二年級則安排了勞動實踐啟蒙課程,例如“怎么整理書包”“怎么穿好小雨衣”“怎么擦桌子”“怎么整理自己的書桌”等等,在一(3)班語文老師曹玉婷看來,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尤其重要,低年級的孩子們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開展整理收納、常規(guī)禮儀等趣味生活實踐活動,不僅作業(yè)效率提高了,動手能力也增強了,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真正地適應我們的小學生活。
學生說——
@李同學:這學期和上個學期最大的不同是在學??梢园炎鳂I(yè)都完成,我基本上16:30就能把作業(yè)做好,剩下的1小時做課外作業(yè)或是看書,我會把家里的經典書目帶到學校來閱讀。另外,每周三會參加編程社團。
老師說——
@嚴瓊:課后延時其實在倒逼課堂改革,我們不僅需要提高教學質量,也要有針對性地對作業(yè)進行精選和分層。
家長說——
@雷女士:孩子在家寫作業(yè)不自覺,經常惹得大人生氣。有了課后服務,孩子在校完成作業(yè),親子關系更和諧了。我們下班后也可以輕松地陪孩子玩耍、閱讀,實現(xiàn)高質量的陪伴。
星匯學校:德創(chuàng)美體興趣課程,讓夢想開花
9月23日,星期四,晴
地點:星匯學校、奧體中心
15:40 教室
一年級的幾個教室格外熱鬧,他們在做什么呀?只見每個孩子的桌上擺放著黃土、沙子、石子、木棒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還有一次性水杯。穿著白大褂的老師發(fā)出指令:“請同學們將沙子裝進一次性紙杯中。”原來,這是星匯學校特別為一年級學生開設的科學STEAM社團,作為科學課堂的延展,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索精神。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做的是巖石模型,帶著孩子一起認識各種巖石的特征,并且自己動手來做巖石的模型。”星匯學校小學部一年級年級組組長趙雪梅老師告訴記者,科學實驗深受同學們的喜愛,比如上周他們帶著孩子研究了液體的酸堿度,讓孩子們去探索液體的酸堿度和顏色之間的關系。在以后的課程當中,他們還會帶著孩子去研究天文、地理,通過各類物理、化學實驗,讓大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當感受科學的奧秘。
16:40 室場
校外評彈專家正在指導學生空手彈唱,軟糯的吳語在室場回蕩;紅領巾廣播電臺,學生們氣沉丹田、胸腔共鳴,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播音主持發(fā)聲技巧。星匯學校教導主任王志祥告訴記者,16:30-17:30是活動時段,學校根據不同學段特點開展匯德、匯創(chuàng)、匯美和匯體等興趣課程,評彈和播音主持屬于藝術類課程,有配套的專業(yè)室場進行授課。
除此之外,針對低年級開展“匯體課程”,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陽光體育運動,跳繩、轉呼啦圈、老鷹抓小雞;針對高年級開展“匯德課程”,聽美德故事、分享美德故事、講身邊的美德少年、評選美德小標兵……極力為孩子們營造美德濃郁的學習氛圍,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還有重點設計的“匯創(chuàng)課程”,科技教育從娃娃抓起,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里,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索興趣以及動手制作能力。
17:20 奧體中心
奧體中心游泳館入口最右側的三條泳道間解除了圍擋,學生們在教練的指揮下,時而用雙腿拍打水面,時而呈漂浮態(tài)勢,臉上灑滿笑容。記者了解到,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課程。
游泳教練張龍剛結束第一堂課,他說:“今天首先是上紀律課,因為我一次要帶30名左右的隊員,就像學校里老師給孩子上課,紀律很重要。然后帶大家熟悉這邊的環(huán)境和水性,消除他們的恐懼感。緊接著,開始基礎教學,比如打腿、漂浮,還有最基本的保命技能。有了這些基礎之后,將來他們在學習一些技術動作的時候就會游刃有余?!?/p>
今年,星匯學校與奧體中心合作成立“匯奧”課外實踐活動基地,從七年級開始,學生均可根據興趣愛好報名參與,活動不僅限于游泳,還有攀巖、網球等等,每周四16:30-17:30,學校會安排統(tǒng)一的大巴前往奧體中心。“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課后延時活動,非常激動,我報名這個活動一方面是鍛煉身體機能,另一方面也能解壓?!逼吣昙墝W生趙夢瑤如是說。
文萃小學:變身老師的家長深受孩子們歡迎
9月15日,星期三,陰
地點:文萃小學
16:10
六(2)班傳來“立正”“稍息”的聲音,探過頭來一看,一位身穿紅色馬甲的男士正在教3名學生路隊禮儀。他是體育老師嗎?答案為“否”,其實他是六(2)班胡晟澤同學的爸爸,也是一名退伍軍人,作為家長志愿者來為孩子們上禮儀指導課。
記者了解到,從今年9月1日起,文萃小學將每周三下午16:10至17:00設定為“家長進班級”活動,每個班級由1名家長授課,內容形式多彩多樣,三星堆、中秋節(jié)、手工制作等等,穿著紅馬甲的家長志愿者,頗受孩子們喜歡。
徐子玉的媽媽“多媽”正在分享蘇州特產水八仙之雞頭米的知識,“同學們,你們知道雞頭米生長在什么地方嗎”“雞頭米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654年哦”“它多產于哪個季節(jié)呀”……“多媽”一邊放著PPT,一邊拿著新鮮的雞頭米給大家看。原來文萃小學所在的地方拆遷之前是群力村,祖祖輩輩種植雞頭米,這里的學生大多數也是生活在周邊的原住民,經過“多媽”的生動分享,大家對雞頭米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深刻的認知。
今年12歲的沈宇浩對新學期的課后延時服務贊嘆不已:“課后延遲不僅讓我們可以在校高效完成作業(yè),像‘多媽’進課堂之類的分享也非常好,讓我們輕松了解到蘇州的時令特色?!?/p>
16:40
一(2)班剛剛上完一堂《編程真好玩》,同學們大聲歡呼:“好玩!”沈菱之倚偎在爸爸身上,父女倆其樂融融的畫面令人動容。其實和大多數同學一樣,沈菱之也來自雙職工家庭,她每年的開學愿望就是希望爸爸媽媽能夠來接自己放學,但一直未能實現(xiàn)。今年學校開啟了延時課堂,放學后她終于能等到爸爸媽媽了。
更激動的是,爸爸還親自來到她的班級,給同學們上好玩的編程課,心里甭提多高興呢!爸爸笑著說:“能夠參與到文萃小學組織的父母課堂非常開心,這樣的陪伴與互動大大提升了彼此的幸福感?!?/p>
隔壁班的付景正同學的爸爸分享的是關于古代學校和學生的故事,讓同學們意猶未盡,付景正感慨這是第一次聽爸爸分享那么多的知識,看著爸爸為了這堂課在家里做了很多準備,爸爸站上講臺的那一刻,他覺得眼前的這位男人太帥了,自己也很驕傲。
17:00
17:00,家長們的分享結束了,孩子們休整片刻,或自習、或看書,等待放學。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學生,大家一致表示自從學校有了延時課堂,幾乎所有的作業(yè)都能在學校里完成,回家后擁有了很多快樂時光。“本來回家要做好久的作業(yè)才可以吃飯,現(xiàn)在一回家就能吃飯”“在學校做完作業(yè),回家可以練習英語聽力”“語文老師會帶我們去圖書館借書,延時課堂還可以閱讀一些課外書籍”“學校里面活動很多,和同學們在一起感覺蠻開心的”……
其實,課后延時服務受益的不僅是學生,很多家長也因此有機會親自去接孩子放學,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增進親子感情。不少學生表示過去都是爺爺奶奶來接,這學期換成了爸爸媽媽。
17:30
和往常放學一樣,不同年級的學生錯峰離校,由班主任親自護送。校門口依然是人頭攢動,只是多了不少年輕的面龐。同學們和老師擊掌道別,一天的校園時光就此結束。
Q&A
1.課后服務除了在校完成作業(yè),學生還能做什么?
園區(qū)推出課程建設3.0方案,優(yōu)化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要,課程建設延伸至校園服務“最后一公里”。
2.學生作業(yè)少了,考試少了,如何保證學習質量不滑坡?
園區(qū)聚焦學習革命,推進新型教與學改革,探索人網融合學習新路徑,觸發(fā)精準學、個性學、深度學、泛在學。
3.課后服務、延時托管給校園管理帶來怎樣的新變化?
各校網格化管理,紛紛設立延時學習場、補習答疑崗、學習加油站,讓學生走起來,動起來。
4.學生在校作業(yè)做完了,回到家里做什么?
園區(qū)率先提出“唱念做打”家庭生活新方式,唱——藝術揚長、豐富素養(yǎng);念——閱讀涉獵、感念父母;做——親子互動、勞動實踐;打——體育鍛煉、陶冶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