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菱,萬 婷,謝湘梅,周極新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江西 330006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以氣流阻塞為臨床特征[1]。COPD病程長,病情易反復,持續(xù)發(fā)展會引起肺功能損害,影響正常運動及生活,具有較高的病殘率。肺康復是COPD最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手段,可通過持續(xù)鍛煉,增強肺功能,延緩病情發(fā)展[2-3]。醫(yī)護人員應加強對COPD病人的長期管理,降低急性加重發(fā)作次數,減輕肺功能損害及對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本研究構建肺康復慢性病管理模式用于COPD病人的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便利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COPD穩(wěn)定期病人2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130例。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4]中COPD穩(wěn)定期診斷標準;有完整的認知和行為能力,可獨立完成調查;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病人有器質性或功能性精神病者;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病人。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女57例,男73例;年齡48~75(62.07 ±4.45)歲;病程1~12(6.95 ±1.14)年。對 照組:女56例,男74例;年齡49~73(61.93 ±4.51)歲;病程1~12(6.92 ±1.1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 對照組病人出院時實施常規(guī)健康指導,包括用藥方法、飲食要求、肺康復方法等,發(fā)放宣教資料,要求病人出院3個月、6個月、12個月回院復診。觀察組構建并應用肺康復慢性病管理模式。
1.2.1 構建肺康復治療微信管理平臺 建立科室微信公眾號,包括基礎數據庫、專家會診、知識閱覽、肺康復視頻,并建立病人管理群。
1.2.2 臨床應用 每周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布COPD相關知識、肺康復視頻,便于病人隨時了解、學習;建立以護理人員為主導,??漆t(yī)生參與的護理團隊,嚴格排班,24h在線管理微信群,實時解答病人疑問;每周通過微信視頻隨訪,要求病人及其家屬出鏡溝通,了解病人情況,分析不足,給予指導、糾正。
1.2.3 具體內容
1.2.3.1 咳嗽方法 先指導病人深呼吸,屏氣3~5s,進行短促咳嗽2次或3次,咳時自行按壓上腹部,促進排痰。
1.2.3.2 呼吸功能鍛煉 ①縮唇呼吸:用鼻吸氣,唇縮成吹口哨狀呼氣,吸呼比為1∶2或1∶3,每次5min。②腹式呼吸:雙手分別放于胸前、腹部,吸氣時將口閉攏,放松腹部,緩慢用鼻腔吸氣,稍憋氣后收縮腹肌,緩慢經口呼氣,反復鍛煉,每次10~15min。初始鍛煉頻率為每日2次,之后逐漸增加鍛煉次數。③呼吸操:科室自編8節(jié)呼吸操,包括上舉運動、擴胸運動、轉體運動、擊拳運動、模仿游泳運動、抬腿運動、全身運動、腹式呼吸運動,每節(jié)8拍,前7節(jié)配合進行深呼吸。④飲食指導:根據病人飲食習慣、病情、經濟情況制定食譜,明確每日攝入熱量為126~168kJ/kg,糖類、脂肪、蛋白質占比為5∶3∶2,增加礦物質、維生素B、維生素C等的補充,多食綠色蔬菜、奶、蛋、魚等,禁忌產氣類、刺激性飲食。兩組均持續(xù)干預12個月。
1.3 效果評價 于出院前和出院12個月后評價護理效果。①呼吸狀況:采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價[5],SGRQ包括活動、癥狀、對日?;顒拥挠绊?個維度,共50題,滿分100分,分值越低表示呼吸狀況越好。②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檢測儀(上海伊沐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AS-507)測定1s用力呼氣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1s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③運動能力:采用6min步行試驗[6]記錄病人在平坦、筆直路面上6min內行走最大距離。④生活質量:采用簡明健康調查表(SF-36)評價[7],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一般健康狀況、軀體功能、精力、精神健康、社會功能8個維度,共36題,采用0~5分6級評分,得到最終評分后換算為百分制,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⑤出院后再住院次數及治療費用。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定性資料以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人SGRQ評分及FEV1%、FEV1/FVC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SGRQ評分及FEV1%、FEV1/FVC比較(±s)
表1 兩組病人SGRQ評分及FEV1%、FEV1/FVC比較(±s)
①與本組出院前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 FEV1/FVC出院12個月后64.37 ±6.54①70.05 ±6.39①-3.050 0.003例數130 130 SGRQ評分(分)出院前54.79 ±8.46 55.02 ±8.20-0.223 0.824出院12個月后43.28 ±7.25①35.73 ±6.07①9.104<0.001出院前52.67 ±4.85 52.43 ±5.04 0.391 0.696 FEV1%出院12個月后62.19 ±6.33①67.56 ±5.28①-3.433 0.001出院前55.42 ±6.27 55.18 ±6.61 0.300 0.764
2.2 兩組病人6min步行距離及SF-36評分比較(見 表2)
表2 兩組病人6min步行距離及SF-36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病人6min步行距離及SF-36評分比較(±s)
①與本組出院前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例數130 130 6min步行距離(m)出院前336.75 ±45.32 334.98 ±48.16 0.305 0.761出院12個月后72.85 ±6.26①79.49 ±5.87①-3.866<0.001出院12個月后410.41 ±49.57①465.94 ±55.64①-3.461 0.001 SF-36評分(分)出院前59.62 ±5.88 59.19 ±5.93 0.587 0.558
2.3 兩組住院次數及治療費用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出院后再住院次數及治療費用比較(±s)
表3 兩組病人出院后再住院次數及治療費用比較(±s)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例數130 130住院次數(次)3.93 ±0.92 2.75 ±0.58 6.582<0.001治療費用(萬元)6.68 ±1.56 4.62 ±0.97 6.853<0.001
COPD是一種慢性病,根治難度大,但具有一定可控性,保持良好肺功能對延緩病情進展、改善病人預后意義重大[8]。COPD穩(wěn)定期病人出院后缺乏護理指導及監(jiān)督,難以遵從醫(yī)囑進行鍛煉、自我管理,病情易反復,不利于遠期預后。常規(guī)護理干預側重于院內護理,出院后主要依靠電話回訪進行指導,易出現溝通不良情況,難以滿足病人的健康需求[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SGRQ評分低于對照組,6min步行距離長于對照組,FEV1%、FEV1/FVC和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再住院次數及醫(yī)療費用低于對照組,表明肺康復慢性病管理模式在COPD病人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肺康復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構建以微信為平臺,構建COPD健康需求,設立5個模塊,可使病人在家中仍能接受信息支持、專家指導、肺康復、遠程監(jiān)督管理等多種服務,可更好地學習、掌握肺康復方法,有利于增強肺功能,改善呼吸狀況、運動能力,降低急性發(fā)作風險。通過微信視頻進行肺康復方法指導,病人可反復觀看,24h在線咨詢及專家指導,可及時解決病人康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家庭康復效果[10]。定期視頻隨訪可增加護患之間的溝通,能夠全面了解病人情況,及時評估、調整肺康復方案,還能起到良好的監(jiān)督作用,有利于肺康復措施的落實,增強肺康復效果,減少住院次數及治療費用,減輕疾病對病人運動功能的影響,提升生活質量。但部分高齡病人不能靈活使用智能手機,應用該模式時應將家屬納入干預范圍,獲得家屬的支持,以更好地改善COPD病人的預后。
綜上所述,COPD病人應用肺康復慢性病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改善病人肺功能,提升運動能力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