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冬芳,蘇飛群,黎水蓮,毛秀彩,吳 航,高 冰,謝 紅,戴 霞
1.賀州市人民醫(yī)院,廣西 542899;2.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預計,2000年—2030年全球糖尿病人口將增長114%[1-2]。參照目前糖尿病發(fā)病趨勢,有研究預測2030年全球糖尿病人口排名前10位的國家中,5個來自亞洲國家,其中中國位列第一[3-4]。研究表明,攝入更多膳食纖維的人群患慢性病的可能性較小,較高的膳食纖維攝入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和某些癌癥的風險[5-8]。眾所周知,膳食纖維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影響血糖的主要因素,然而不同種族/民族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存在差異[9]。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人群在糖尿病相關基因表型[10]、地域、飲食、風俗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瑤族人群T2DM、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的發(fā)病率較高[11],具體原因受到多方面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對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多數(shù)研究對象是漢族人群[12],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瑤族人群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瑤族T2DM與果蔬攝入的相關性,為防治T2DM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指導。
1.1 研究對象2017年1月—2017年3月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分別抽取符合條件的南寧市、賀州市瑤族居民1000人及其周邊4個村屯符合條件的瑤族居民1000人進行現(xiàn)場調(diào)查。納入標準:①父母均為瑤族人,固定居住瑤族區(qū)域5年以上;②年齡20~70歲的城鄉(xiāng)常住居民;③無重大精神疾患和意識障礙。排除標準:①存在語言溝通障礙、聽力障礙以及不合作者;②合并其他急慢性疾??;③不愿參加本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工作人員現(xiàn)場一對一發(fā)放問卷,答完現(xiàn)場回收。一般資料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性別、居住地、學歷、吸煙史及糖尿病家族史等。果蔬攝入調(diào)查問卷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項目工作組提供統(tǒng)一的糖尿病生活方式調(diào)查表。調(diào)查全程錄音,每個調(diào)查對象的錄音文件單獨保存。最終由質(zhì)控人員按照質(zhì)控方案要求核查問卷并及時反饋有問題的問卷。共獲得有效問卷1955份,有效回收率為97.8%,脫落45人,占2.25%。所有研究對象均進行體格檢查,測量身高、體重、腰圍等指標,并計算體質(zhì)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檢測所有研究對象的實驗室指標,包括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餐后2h血糖(2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等。采用AU5800型自動生化儀(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檢測血糖、血脂,采用D-10型糖化血紅蛋白儀(美國伯樂公司)測定HbA1c。
1.3 相關定義及診斷標準 根據(jù)2017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標準診斷糖尿病,符合以下1項即為糖尿?。杭韧刑悄虿〔∈芳按舜螜z查FPG≥7.0mmol/L和(或)2hPG≥11.1mmol/L或HbA1c≥6.5%[13]。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14],蔬菜攝入量:>500g/d為較多,300~500g/d為一般,<300g/d為較少;水果攝入量:>400g/d為 較 多,200~400g/d為 一 般,<200g/d為較少。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以例或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果蔬攝入對T2DM的影響。
2.1 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及生化指標比較(見表1、表2)
表1 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 單位:例
表2 兩組病人年齡、BMI及化驗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病人年齡、BMI及化驗指標比較(±s)
項目年齡(歲)BMI(kg/m2)HbA1c(%)FPG(mmol/L)2hPG(mmol/L)LDL-C(mmol/L)HDL-C(mmol/L)TG(mmol/L)TC(mmol/L)Scr(μmol/L)淋巴細胞百分比(%)正常組(n=1647)52.47 ±11.91 23.74 ±3.63 5.39 ±0.51 5.37 ±0.57 6.30 ±1.93 3.30 ±0.88 1.85 ±0.47 1.35 ±1.57 5.78 ±1.15 67.66 ±17.54 32.33 ±12.56糖尿病組(n=308)52.72 ±11.26 23.98 ±4.02 6.57 ±1.91 7.16 ±2.88 10.96 ±6.63 3.30 ±0.92 1.80 ±0.49 1.65 ±2.09 5.74 ±1.11 67.87 ±19.78 31.50 ±11.83 t值-0.34-1.04-10.78-10.83-12.25 0.16 1.52-2.37 0.45-0.20 1.07 P 0.734 0.297<0.001<0.001<0.001 0.870 0.129 0.018 0.651 0.842 0.286
2.2 兩組研究對象果蔬攝入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研究對象果蔬攝入情況比較 單位:例
2.3 果蔬攝入對T2DM影響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患糖尿病為因變量(賦值:是=1,否=0),以攝入較少組為啞變量,構建兩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來驗證果蔬攝入對T2DM的影響。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以及專業(yè)上認為可能影響糖尿病發(fā)病的因素(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居住地、性別等)進行校正,結果顯示,與攝入較少水果相比,水果攝入一般、水果攝入較多是糖尿病的保護因素;與攝入較少的蔬菜相比,蔬菜攝入一般、蔬菜攝入較多是糖尿病的保護因素。見表4。
表4 果蔬攝入對糖尿病影響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研究表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瑤族居民T2DM與果蔬攝入量有關,果蔬攝入是瑤族T2DM病人的保護因素。國內(nèi)外果蔬攝入與糖尿病的關系研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15-17]。日常生活中,加強對果蔬的攝入,對糖尿病的預防及其防治有一定的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單因素分析中,糖尿病組病人TG明顯高于非糖尿病病人,本研究結果與國內(nèi)學者研究結果類似,表明TG是糖尿病發(fā)病的相關因素[17]。此外,單因素分析中正常組與糖尿病組果蔬攝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考慮到其他混雜因素,校正了年齡、性別、居住地、經(jīng)濟收入、文化程度等可能有影響的9個因素,結果顯示增加果蔬的攝入,糖尿病的發(fā)病風險降低。Li等[18]對10篇相關文獻進行系統(tǒng)綜述和總結分析后顯示,每天增加1份水果和0.2 份綠葉蔬菜攝入,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分別降低6%和13%。Ford等[19]20年持續(xù)縱向研究中,發(fā)現(xiàn)平均每日攝入5份及以上果蔬的人糖尿病患病風險低于平均每日未達到5份果蔬的人,與Wu等[20]研究均表明每天增加果蔬攝入會降低糖尿病的風險。但并未闡明每日攝入多少為宜,具體研究機制尚未明確。有研究報道,攝入抗氧化物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并降低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風險[21-22]。水果和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類黃酮和抗氧化合物(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E)這些元素與胰島素敏感性相關,它們可以通過減輕細胞干擾葡萄糖攝取的氧化應激來降低2型糖尿病的風險[23]。因此,含有大量花青素的漿果、綠葉蔬菜、黃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可能是T2DM病人良好的選擇[24]。但日本公共衛(wèi)生中心對21269名男性和27168名女性持續(xù)5年以上的追蹤研究結果表明,蔬菜中的綠葉及十字花科蔬菜對人體存在一定的有益影響,尤其是男性,但是水果攝入與T2DM發(fā)病率無明顯關聯(lián)[25]。
綜上所述,增加果蔬的攝入對預防糖尿病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可能會受到性別、果蔬種類的影響。因此,在正常人群中,加強對果蔬的攝入對糖尿病的預防和防治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