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中國健兒給了國人無數驚喜。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寧波姑娘楊倩在倒數第二槍時還落后對手0.2 環(huán),最后一槍,她沉著應戰(zhàn),戰(zhàn)勝對手贏得奧運首金。年僅14 歲的小將全紅嬋,站在跳臺上以“針式入水”特技五跳三滿分,驚艷全球,奪得冠軍。8l公斤級男子舉重決賽,奧運史上年紀最大的舉重運動員、37 歲的呂小軍,抓舉時雖經歷失敗,但他鎮(zhèn)定自若,愈戰(zhàn)愈勇,贏得金牌,被網友稱為不老“軍神”。男子百米半決賽,大器晚成的蘇炳添跑出9 秒83 的成績順利進入奧運百米飛人決賽。新手屢掀“青春風暴”,老將頻傳“不老傳奇”,讓我們堅信未來可期。
“世事哪能都如意”,賽場留下遺憾在所難免。媒體預測,7月26日中國軍團或掀起奪金狂潮,結果卻連出意外,男子雙人十米臺決賽,前三跳中國組合一直領先,第四跳卻出現失誤被對手反超,最終以1.23分之差屈居亞軍。乒乓混雙決賽,中國隊“昕雯”組合前兩局完勝,此后便從勢如破竹到雙雙啞火,遭東道主逆轉。中國女排的表現更難以置信,賽前幾乎一致認為是奪冠大熱門,然而一上手便遭遇三連敗,提前兩輪出局,成為國人心中的痛。固然,勝敗乃兵家常事,但這些“想不到”也敲響了警鐘,促使我們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力求更上一層樓。
奧運會只相信實力,許多名不見經傳的新人大放異彩就是例證。女排賽場,土美俄小將卡拉庫爾特、湯姆森、費多羅夫塞娃表現亮眼,成為團隊制勝法寶。中國隊前三場盡遣主力,但因朱婷等老將被對手研究透了,加上傷病纏身,球隊狀態(tài)全無;隨后對陣強敵意大利,中國三大主力缺陣,由李盈瑩等小將擔綱,卻能大展拳腳,以3 ∶0 零封對手,讓我們領略到后生可畏。當然,新手難免遭遇挫折,但這種難得的經歷卻是登上成功的墊腳石。中國泳將張雨霏,上屆奧運會成績不理想,但靠著良好天賦和刻苦努力,此番圓夢東京,不到一個半小時便連奪兩金。自古英雄出少年,新人輩出是永恒的主題,讓“青春風暴”來得更猛烈些,使江山代有才人出,此其一也。
一位奧運選手坦言:“奧運比賽承受的壓力超過任何賽事,一些選手往往不是輸在實力上,而是輸在心理上。”但20 歲的孫穎莎卻有一顆大心臟,在乒乓女團決賽時,她擔綱“一單”,同日本頭號強手伊藤美誠對決。前兩局她全面“碾壓”對手,第三局對手兇猛反撲11 ∶3 扳回一局。關鍵的第四局,人們擔心她重蹈“昕雯”組合覆轍,然而,這位“場下小萌妹,臺上小魔王”,頂住巨大壓力,顯示出足夠的自信和定力,用11 ∶3 的相同比分回敬對手、拿下比賽。楊倩超乎尋常的淡定、石智勇舍我其誰的霸氣、汪順敢于超越的拼勁、管晨辰少年老成的穩(wěn)健——為寧波打造“五金店”的運動員們無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注意培養(yǎng)運動員自信自強、頑強拼搏、知難而進、永不言敗的意志品質,才能在困難面前所向披靡,此其二也。
賽艇女子四人雙槳決賽,中國隊領先對手6 秒奪冠,記者詢問她們獲勝的秘訣是什么,其中一位選手復述教練當初的話:“我現在不折磨你,將來賽場上對手就會折磨你!”一位跳水“小花”形容訓練過程是“美妙但有些殘酷”。用“折磨”來定義訓練,足見其艱辛、痛苦。但沒有付出,何來收獲?只有歷經“殘酷”的訓練過程,才能在比賽中品嘗美妙的碩果。當然,訓練既要艱苦也要科學,在提高運動員的基本功、增強其身體素質的同時,盡量減少和避免傷病發(fā)生,以延長選手的運動生涯。此外,訓練中還要加強人才儲備、豐富戰(zhàn)術體系,以便在遇到麻煩、意外時從容應對。女乒團體決賽在即,劉詩雯因手腕受傷難以堅持比賽,小將王曼昱替補登場,但她此前同樣經過嚴格訓練,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零封日本選手平野美宇。未雨綢繆,把種種問題、困難想在前頭,解決在訓練場上,才有登上世界之巔的可能,此其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