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亞明
崔琦出生在農村,10 歲前一直放羊,直到10 歲后才有機會上小學。或許應了“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體膚”這句話的作用,崔琦進入學校后,就刻苦讀書。后來,他到香港培正中學讀書,并考上美國伊利諾伊州奧古斯塔納學院,正式開啟了他的科研之路。
不平凡人自有不平凡之處。在美國的高科技實驗室,從事最前沿領域研究的他,因為不會用計算機,在科研過程中,所有的儀器設計、圖表制作,全靠一筆一畫手繪完成。甚至,就連發(fā)封電子郵件,也要秘書代勞。實驗室里的一個美國管理人員,看到他居然還在用如此“原始”的工作手段,于是好心地提醒他,應該學習一下計算機操作技術。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崔琦當即微笑著告訴他:“多謝你的好意!不過,這世界變化太快了,我真沒有時間趕上了!”聽他這么說,這個美國人聳聳肩走開了。
榮膺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崔琦,竟不會使用計算機。沒錯,這個管理人員確實不明白崔琦為何不學計算機,而崔琦獲得諾貝爾獎的秘籍就是懂得放棄一些不需要的東西,這為他贏得了更多的科研時間,從而讓自己更專注于實驗。這正是崔琦的舍得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