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長于廣西桂林。桂林山清水秀,自古吸引著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到來。
小時候,父母忙于工作,沒有過多的時間陪伴,倒是給了我許多無拘無束的自由時光。每到周末和寒暑假,常常與小伙伴跳進清涼的漓江水中潛水暢游。或是爬到后山山洞,打著火把在洞中探險,那時的我們堅信山洞里一定藏有寶物。將身體融入自然,對于生長于此的桂林人來說,喜愛山水,我想是挺自然的事情。
和同齡人一樣,小時候的我也被送到當?shù)厣倌陮m學習國畫,畫著大家喜聞樂見的瓜果魚蟲。直到大學時期,才真正研習國畫,開始進行人物畫創(chuàng)作。那時的我認為只有人物題材才能最真實表現(xiàn)人性,只有深刻表現(xiàn)農民才是最深刻的時代表達。但21世紀的農村與農民真的是這樣嗎?這是我所生活的桂林鄉(xiāng)村真實面貌嗎?我深陷對自己的懷疑之中。
2007年,我來到南寧讀研,學習公共藝術設計,希望可以讓傳統(tǒng)山水畫通過另一種形式煥發(fā)新的生命力,以此形成新的面貌與生機。這次的學習經(jīng)歷使自己對自幼熟悉的桂林山水有了一種遠觀的視角。同時,通過設計課程的學習,開始讓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創(chuàng)作的其他可能性。人們常常將藝術與設計分開來談,我卻一直堅信二者的聯(lián)系性,二者的相似之處大于其不同。我開始在學校圖書館閱讀大量的中國歷代山水畫,在古人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自然之境中游歷。但我不再是為了創(chuàng)作國畫而閱讀古畫的時候,瞬間將急躁的心平靜下來,安靜地感受古人在紙上營造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的淡美悠長境界。這種類似石濤所說“搜盡奇峰打草稿”式的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閱讀,讓我在陶藝創(chuàng)作中找尋到了另一種山水的表達方式,從2008年開始,我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現(xiàn)代陶藝雕塑作品——映水藏山。來自自然的陶土塑造抽象的山形,在山形上通過一道道刀痕表現(xiàn)國畫中的皴法,陶制的山與現(xiàn)代材質鏡面不銹鋼表現(xiàn)的水進行結合,給人一種水中的山,山間的水的夢幻之境。
自然景象無時無刻不處于變化之中,但卻符合生命節(jié)奏的規(guī)律。對于中國人來說,山水不僅僅只是自然之物,它還關乎著人的身心。人們在山水之中看到了人生,看到了生命節(jié)奏的變化,成為彼此心靈的問答。從2017年開始,由于工作變得繁忙,時間也開始零碎起來,我買了一批35cm×35cm的畫紙,如僧侶敲鐘般地強迫自己每天畫些山水畫。不為討好,不為利益,只為安頓自己的心靈。繪畫就猶如生命,創(chuàng)作是本能的欲望,是一種歡樂與痛苦的掙扎,我試圖在墨與色的交融中尋找自我。畫面永遠不會結束與終止,就如同我們不知道宇宙在何時消失一樣。
這批畫幅不大的山水作品無意于再現(xiàn)傳統(tǒng)中國畫中的山水圖式,只為成為個人精神理想的寄寓之所,一種“詩意”的具象表現(xiàn)。我這些虛構的畫境被我有意識地與真實拉開一定的距離,所造的幻境可游可望。在這里,時間與生命彼此連接,哪個是真相,哪個是幻相,宇宙是無垠空間的再現(xiàn),生命在虛無中變得混沌。一切都在流動與轉換,它們在蛻變,它們在重生。一切在運動,在顫動,不會停歇,在充滿神秘的光與影之前,交織著疑問與焦慮。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中國人的心里,山水已不僅僅是簡單的自然景致,它還所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是一種胸懷、精神、學養(yǎng)及人格魅力的體現(xiàn)。我十分喜愛元代畫家倪瓚的繪畫,他畫中的那種疏疏落落、清冷無人的淡然之境令我著迷。張宣在倪瓚的畫中提詩到:“石滑巖前雨,泉香樹杪風。江山無限景,都聚一亭中?!笔艽擞绊?,在我的畫面中也常常出現(xiàn)亭子,這里的亭子是為人的心靈所置,這里蘊涵了中國人內心所特有的豐富世界。畫中的彎橋、寶塔、茅舍也為隨心關聯(lián),盡可能將這些元素形成多種聯(lián)結的可能,創(chuàng)造一個介于真實與抽象的空間關系。時常有好心的桂林朋友在微信里告之,在桂林某處發(fā)現(xiàn)我所畫的景色。其實我知道自己并未對桂林實景進行過寫生,創(chuàng)作之時,也并未想到自己在描繪桂林具體何處景色,我們只是在生活與創(chuàng)作間形成了一種共鳴,一種通過有形畫面想象出無形世界的共鳴。
身在山中的人常常因所處的位置只能將山水描繪得太過真實與片面,與山水拉開些距離的時候,反而常常在內心出現(xiàn)朦朧的山水幻境。“山水”不但成了我性情修行領悟之道場,可以望;還成了我個人軀體生命寄托之所,可以居??;更成為我身心探索舒暢之處,盡情暢游。
黃榮川
1982年出生于廣西桂林。2004年本科畢業(yè)于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2010年研究生畢業(yè)于廣西藝術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
現(xiàn)為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參與編寫《中國工藝美術全集》廣西卷;主編《大師名畫全知道——中國傳世名畫》1、2冊。
工藝美術創(chuàng)作《壯美在山中》項目獲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
曾在桂林花橋美術館舉辦“蕩空山——黃榮川個人作品展”。
作品入選第十一、十二屆全國美展等國家級展覽,多件作品被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等機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