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軍
《香港華字日報》(The Hong Kong Chinese Mail)系香港英文報紙 《德臣報》(The China Mail)所辦,創(chuàng)刊于1872年4月17日[1],是1842年香港開埠后最早發(fā)行的三大華文日報之一,至1946年7月1日方因經(jīng)費不足停止發(fā)行。該報主要刊載官方活動、粵港地區(qū)及海外近聞,同時發(fā)布港口船舶消息、貨價行情、商家告白、招退股啟事等大量商業(yè)廣告資訊;并以香港報紙的身份報道了國內(nèi)不同時期各類政治事件及抗日戰(zhàn)爭,從而引起研究新聞傳播、辛亥革命、翻譯文學等不同類型學者的關注。已出版的著作《中國報學史》(1927年,作者戈公振)、《中國新聞史》(1966年,曾虛白主編)、《中國近代報刊史》(1981年,方漢奇撰寫)、《中國新聞業(yè)史——古代至1949年》(1984年,梁家祿、鐘紫、趙玉明和韓松合著)等均對該報進行了介紹;發(fā)表的研究論文(中文)主要有:《〈香港華字日報〉中的孫中山佚文研究》(作者莫世祥,載《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3期)、《〈華字日報〉所見19、20世紀之交的香港華商》(作者陸曉敏,載《廣東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香港華字日報〉對研究辛亥革命的史料價值》(作者邱捷,載《廣東史志》2002年第2期)、《辛亥回眸:歷史的實錄與解讀——從〈香港華字日報〉談起》(作者黃大德,載《嶺南文史》2011年第4期)、《試析民國〈香港華字日報〉關于廣東社會報道資料的史料價值》(作者邢照華,載《廣州大典研究》2018年第1期)等。
筆者利用數(shù)月業(yè)余時間,對該報1898—1923年間刊載的有關香港地區(qū)茶業(yè)貿(mào)易方面的史料進行研讀。今不揣簡陋,特加縷析如下。
香港地區(qū)自開埠以后,得益于其自由港、轉口港的地位以及原在廣州從事貿(mào)易之中外各商將營業(yè)機關移設該地區(qū),外來人口迅速增多,商業(yè)日益發(fā)達。茶葉方面,除對外貿(mào)易之地位愈顯重要,本地茶市也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
香港之茶商組織,大抵有“商行”“商號”“茶號”“茶棧”“茶行”“茶莊”“茶葉店”等名目;又有“茶樓”“茶室”等消費場所。
“商行”“商號”多在碼頭躉買水客由內(nèi)地運來的各省物產(chǎn),并非專營茶葉。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901—1923年間先后有“信亨”“廣全昌”“廣南隆”“長裕”“紹和”“永成”“裕和隆”“廣順泰”“永盛”“廣順”“廣譽”“廣生發(fā)”“公發(fā)源”“岐豐”“兆豐”“廣裕和”“華安”等17家。
“茶號”“茶?!薄安栊小薄安枨f”“茶葉店”則多在本港售賣茶葉,但亦有同時經(jīng)營茶葉、雜貨等進出口貿(mào)易者。茲將各號經(jīng)營情形略述如下。
開港第3年謝翰氏創(chuàng)設的“達盛茶葉店”(嗣后在廣東省城開設“盛記茶棧”,后改“達?!保?,向分大宅、二宅兩股,1900年眾兄弟公議將“達盛”生意拈鬮歸一人承做,為大宅第三子謝竹平執(zhí)得。據(jù)1904年報載,“達盛茶號”位于文咸東第5號即水車館對門,親自選辦兩湖、福建武夷各種巖茶、義順六安、云南普洱、古勞包種、藏舊清遠各款名茶及洋裝貢品禮茶、藏舊茶磚發(fā)售。
“美珍恒記”茶葉生意,原日始創(chuàng)江門,后分枝鶴山沙沖、廣東省城、香港、墨爾本、菲律賓5處。1873年起造至1903年正月止,共課本銀2800兩整,由梁玉堂、公源號、梁名廉、李馥云祖合股(其中公源號實占股份銀1600兩)。1903年2月20日,各股東在江門北極殿集議收盤,將全盤生意、鋪底、貨物、賬項、家私盡行退出,當眾出投,由新人梁福星堂出鬮銀49000兩整投得,當年3月16日交易清楚。新成立的江門“美珍號”及墨爾本、香港、廣東省城、鶴山各埠枝棧,梁六合堂占有股本銀4500元。1908年11月初1日,梁六合堂退股,頂與梁福兆堂承受,股本溢利共計銀10500元整,該交易于當月初10日完成。嗣據(jù)1916年2月初5日香港德輔道西48號“美珍茶林”新承股人大成堂梁柏如等刊登《告白》曰:“香港、江門、省城、陳村、鶴山城、肇慶城、新金山(即墨爾本)、尾利賓(即菲律賓)各埠‘美珍’及‘恒記’字號,做出口茶葉、什貨生意。原日周高撰、周福華堂、周福安堂、周引后、周毛、周高占祖、周達儀、周達恢、周觀祐、周高祥、周高暢、周詒祜、黃駿權祖、黃茂沛、吳能炎、李星五等共16名占有股份,做至民國四年乙卯(1915)12月底止,自愿將名下股份退出,頂與大成堂梁柏如等承受。所有‘美珍’開枝各埠生意、權利、招牌、嘜頭、鋪底、家私、貨物、銀兩、賬項全盤頂出,每股本100元,收回本利270元,業(yè)經(jīng)立約,訂丙辰年(1916)2月20日交易……”惟股東周高暢認為其中數(shù)目轇軾轕軾甚多,旋稱其并未簽允,且決不公認。
1895年,龍潤本在香港大道西門牌第140號創(chuàng)設“龍德記茶莊”,獨立經(jīng)營。1915年底,龍氏因年屆古稀,遂將全盤生意核算清楚,親手將款項分與各房子孫收訖?!褒埖掠洸枨f”字號自1916年起,遂由龍潤本各房子孫與親友另行組織,合股營業(yè)。
1900年,“春茂茶號”在大道中374號內(nèi)開張營業(yè);至1904年止,向由原占股份之高怡和堂高慕唐司理,高氏同時受雇于“茗香茶居”。1905年正月初1日,高慕唐先是辭去“茗香茶居”雇工;是月24日,復將所占“春茂茶號”股份全部退出,本利收回,頂與股內(nèi)人承受,轉由周達卿司理。
1903年初,郭繼昌堂頂受香港古勞、省澳南合茶莊生意,于中環(huán)街市側門牌第11號開辦“南合南生茶莊”,同年4月初1日營業(yè),專辦各埠茶葉生意;并特派專人往鶴山古勞、福州武夷出茶地方督辦、認真揀選各種上等名茶發(fā)售。
據(jù)1904年3月14日報載,開設茶葉生意之“定泰興茶葉店”,向在上環(huán)大馬路門牌372號。
中環(huán)“裕章盛茶葉店”原系潘陳氏與其夫弟潘泳等兄弟5人同做。1904年6月11日,潘陳氏將應占該店之股份讓與潘泳承受。
1905年4月22日,均益堂、李雨秋、張煒棠、伍時發(fā)、李祝三、李曉樓、余和堂、李云煐、黃錦光、黃鶴琴、駿德堂等合股在香港大道西門牌352號創(chuàng)設“聯(lián)昌泰榮記茶莊”。同年10月初10日,該莊全盤生意、招牌、鋪底、家私、什物一概頂與股內(nèi)人黃合成堂承受,改為“聯(lián)昌泰盛記”。1909年起,黃傳遇與黃恭熾、黃業(yè)朝、湯月波等合股經(jīng)營“聯(lián)昌泰盛記茶葉莊”兼金山莊生意,并由前者司理。1913年正月16日伊始,黃傳遇稱愿將名下及經(jīng)手所做之股份全部推回“聯(lián)昌泰盛記”公家承受。1915年11月28日,“聯(lián)昌泰盛記”各股東黃恭熾、湯月波等將已遷至香港文咸街門牌104號的“聯(lián)昌泰盛記”并“友珍”、鶴山城“聯(lián)昌盛”一切招牌、商標、貨物、家私以及當年賒出本港賬項一應推股內(nèi)人榮發(fā)堂承受;嗣后仍用“聯(lián)昌泰”招牌,惟將“盛記”改為“興記”,照常貿(mào)易。
1906年8月初8日,杭州“武林開泰號”在香港上環(huán)大馬路水坑口第373號門牌開設分莊,自運金華火腿、龍井茶葉、武夷奇種、江南腐乳、鎮(zhèn)江彩蛋、各色醬菜、罐頭食物以及選辦林大成灰藍土布、上海時款男女學生靴鞋、京裝辮線絲帶等貨于門市發(fā)售。
至1907年止,位于香港西營盤大馬路142號門牌2樓的“德記茶葉莊”,開張已十有余年,店東龍桂廷。
據(jù)1909年2月24日報載,“金雞和合”“香港芳美”兩號在港做辦外洋茶葉生意已有20余年,聯(lián)絡地址在上環(huán)德輔道281號“新廣合”。
香港德輔道西門牌129號“金茂茶?!?,自1910年正月12日起,各原股東將字號、招牌、鋪底、家私、貨物、賬項及福建建寧府“金泰莊”之烏龍、水仙、白茶莊底、家私、什物全盤生意頂歸新東黃笛舫承受,仍用“金茂”招牌,加入“盛記”二字開張營業(yè)。
香港“裕生源號”謝連元、古聘臣兄弟、林在田等將香港“裕茂茶莊”等生意、股份一切全盤清點結算明白,于1911年7月28日做字賣與“裕生源號”原占股份之“裕生春興記”(位于庇能埠北索直街門牌8號、10號)謝連元承受;“裕生春興記”隨之更名為“裕生春公司”。
因司理人身故,原設大道西349號門牌的“泉茂茶號”于1915年7月收盤。
據(jù)1915年11月初5日報載,香港紫薇街“永祥安”開設茶葉生意,店東梁毓廷;又有梁奕佳、梁奕俸手創(chuàng)之“梁福記茶莊”,地址位于紫薇街門牌4號。
1916年7月23日,香港皇后大道中“陳春蘭”在《廣告》中聲稱,該號“出口箱煙、巖茶,歷久馳名”。
尖沙咀廣東道74號“茂蘭號”茶煙雜貨生意1919年10月初3日全盤頂與陳永興堂承受后,仍用回“茂蘭號”招牌,加多“興記”二字。
據(jù)1919年10月27日報載,香港永樂街“生茂店”茶葉生意,由廣東省城、澳門“生茂泰茶葉店”支開;而以懋德堂名義始創(chuàng)之廣州市“茂記”,原占“生茂泰”股本銀1500兩整。
1921年3月初8日,楊文疇將其位于香港大道西169號2樓“菁記”所有存茶、賬底及全盤生意以價銀6338元6毫1仙讓與柯子靖承受,后者遂將“菁記”招牌取消,自行創(chuàng)設“堅記茶行”。
1922年2月,永盛堂承受西營盤第一街86號“同春茶?!比P貨底、家私、什物、賬項等,仍用回“同春”字號,另加“茂記”二字,照常營業(yè)。
香港地區(qū)“茶樓”,主要有“云泉”“香港”“得云居”“如心”“天然居”“嶺南”及“三元”等7家;“茶室”則以“陸羽”創(chuàng)設較早。
以郭煒南名字注冊的“云泉茶樓”,位于香港德輔道中門牌136號。1916年3月初5日,郭氏將該茶樓名下股份頂與股友李德齋承受。
“香港茶樓”1914年由各股東在皇后大道中街門牌145號合股創(chuàng)設。1916年9月14日,呂亦佳名下所占該茶樓股東之一兆成堂股份頂與公盤承受。1918年底,股東合盛堂、同德堂、三益堂、太原堂、興義堂各將所占“香港茶樓”生意股份頂與股友大成堂承受,準于1919年正月初10日交回股份合約,收回股本溢利,并文樂軒、胡祝屏經(jīng)手所領茶樓營業(yè)牌照,書立退股字據(jù)。
“得云居茶樓”營業(yè)地址分設香港文咸東街門牌第1號全間并通連3號3樓、大道中128號二三樓及永勝街1號全間、2號三四樓和4號3樓。1919年正月24日,店東胡鏘將所有招牌、鋪底和全盤家私、什物頂與榮業(yè)堂承受。
“如心茶樓”位于大道西394號全間,初由陳少波、游植等人合股創(chuàng)立,1921年3月初8日頂與大成堂承受。
“天然居茶樓”在九龍城中街門牌44號營業(yè),嗣因生意不前,于1921年5月22日頂與合德堂承受。
“嶺南茶樓”位于香港大道中門牌136號—140號。1921年11月底加入新股“同福堂福記”擴展經(jīng)營后,改招牌為“嶺南福記”。
“三元茶樓”營業(yè)地址在香港上環(huán)大馬路,創(chuàng)設于1923年。
設在德輔道中門牌第30號的“陸羽茶室”,于1922年10月26日開市,該茶室在同日刊載的《新張廣告》中曰:“竊以伏生傳經(jīng),藁飫不廢;周官供饌,粉糍同羅。鴨臘羊羹,具存周禮;蒸鳧炙鴰,備見楚詞。食品之講求有自來炙。茲者,本主人精聘名廚,廣求食譜,茶面齋菜,燉品點心,請客廣設,多筵酒席,尤能包辦。鋪陳則雅潔無倫,招待則殷勤備至。諸君公余之暇聯(lián)袂登臨,雖無三斗供李白之豪吟,仍有三碗仿盧仝之韻事。及時行樂,樂也何如,雅人深許。”云云。
1904年7月初6六日,廣東省城河南白鶴洲“恒裕昌”、洲頭嘴“遠信誠”在《告白》中稱:“小號自創(chuàng)之‘恒美’石地古勞、銀針古勞,‘恒泰?!篮蜕y針古勞、烏龍、花香、包種茶,又‘長春’上上小種、‘長春’玫瑰小種、‘秋巖’玉蘭、‘長?!》N等茶及創(chuàng)辦之‘遠信正記’石地古勞、銀針古勞、‘利泰’包種等茶,均皆精工監(jiān)制,選辦適宜。溯自咸豐初年始創(chuàng),迄今數(shù)十年,叨蒙諸尊賞識,幸得中外馳名。前以嚴防假冒,特稟請港憲恩準‘恒美’等茶準用‘時辰鏢’嚜為記;又蒙恩準‘遠信正記’等茶以‘YS’及‘HS’為記,別人不得冒效。乃奸商愍不畏法,每將‘恒美’等茶之‘時辰鏢’嚜假冒,或將八卦樣影射,唐文稍異而西文實同;又將‘遠信正記’之‘YS’及‘HS’嚜冒效。并查接辦之家,每每專辦偽貨,私相授受欺騙,遠涉貴商,實屬利己損人,行同娼盜。雖經(jīng)迭次拿獲,稟官嚴辦在案。詎奸商貪圖射利,不顧廉恥,殊堪痛恨。茲特布告中外富商咸知,如蒙光顧,請祈細察茶身葉色、氣味馨香,與別不同,并細驗‘時辰鏢’嚜與‘YS’及‘HS’嚜內(nèi)外唐、西文字,則優(yōu)劣自分,免再受所欺,小號實有厚幸然。再者,如四方君子有能查悉假冒小號各嚜及內(nèi)外唐、西字嚜,請通知香港文咸街‘廣吉祥’內(nèi)寓本號司理人便妥,一俟稟官拿獲,審訊確鑿,定案后,即按件數(shù)多少,從重致謝,決不食言?!?/p>
香港摩羅上街1號“祥安茶店”(據(jù)1913年8月27日報載,店東為何讓夔、何季海)1906年9月27日曾刊布《假冒須知》:“本號親到鶴山選辦地道古勞、馬耳、雨前、銀針各種名茶發(fā)客,向用‘孔雀’嚜為記,歷有余年。蒙仕商光顧,馳名中外。近有無恥之徒,假冒本號‘孔雀’嚜招牌,以偽充真,魚目混珠,貪圖射利,欺騙客商,有礙本號招牌貨色。今特稟明督憲恩準將‘孔雀’嚜存案,別人不得冒效。誠恐賈商不覺,被其混騙,是以特登報布告。如蒙諸君賜顧,請認茶色氣味、‘孔雀’為記之商標、摩羅上街‘祥安號’招牌字樣并封口印,庶不致誤。如有假冒本號招牌嚜頭,一經(jīng)查出,即稟官究治?!倍诖?個月之前,“永祥安其珍茶店”曾就誤用“祥安茶店”“孔雀”嚜之商標裝馬耳茶出售一事,登報致歉。
“江門信益何福記”1908年2月16日《告白》云:“本店向在粵東江門春砍街開張,已歷數(shù)十余年,親自登山采辦上上嫩蕊名茶,氣味甘涼,銷售日廣,中外馳名。向用‘雙鳳朝陽’嚜為記?,F(xiàn)據(jù)列位貴商稱說假冒本店字號太多,內(nèi)外嚜相同,故特在香港政府稟請存案,準換商標‘雙鹿’為記。嗣后如有再行假冒本店字號商標,一經(jīng)查出,定必送官治究。本店特設一棧在香港上環(huán)海旁街市左邊干諾道門牌第一號寓二樓,貴客光顧,請認‘雙鹿’為記,庶不致誤。”
1897年3月初7日,安徽新安茶號孫義順刊布廣告《孫義順六安茶發(fā)客》稱:“本號向在六安辦采雨前上上細嫩真春茶,并加工揀選,不惜資本。向運佛山鎮(zhèn)北勝街廣豐行發(fā)售,歷有一百五十余年①,并無分起別行及外埠等處代售。近有無恥之徒,假冒本號招牌,或加新裝,或加老號;更有不法之徒,加‘正義順’等字,貪圖射利,以假混真,而茶較我號氣味大不相同。凡士商賜顧,請辨真假。本號茶簍內(nèi)有票四張,底票、腰票內(nèi)加有人物,機器報單、面票上有‘龍圖佳味’②并‘秋葉圖章’為記,方是真孫義順六安茶,庶不致誤。新安孫義順謹致?!?903年6月28日,該號又稱:“本號向在安徽省采辦雨前上上真春芽嫩六安茶葉,運來粵東交佛山鎮(zhèn)北勝街廣豐行發(fā)售,歷百余年,并無分交別行代沽。近有無恥之徒,假冒射利,或稱‘新莊’,或加‘正’字,甚至有直冒孫義順字號,貪圖射利,以偽亂真,其茶味較我號迥不相同。是以本號特于上年(指1901年)在香港稟準港憲存案,準用此嚜頭作據(jù),以別真?zhèn)危挥衷谑》鸱A奉各憲出示曉諭‘如有假冒孫義順字號,許原商隨時查獲送究’,各在案。惟本年(指1902年)尚有奸商暗造偽茶,直冒孫義順字號,運至省港摻銷。因于八月間(指1902年8月)在港稟請官憲飭差在某行內(nèi)起出偽茶七十余件,拘獲原人到案訊辦,當官將偽茶拆開,撤去茶籮內(nèi)假冒牌名、嚜頭紙,判明嗣后再有假冒,準本號隨時查明稟究。因此列報,俾眾周知。凡士商賜顧,請認明本號茶籮內(nèi)有‘雙公仔’機器嚜頭紙并《抄白告示》、腰票五張及‘秋葉圖章’為據(jù),庶免魚目混珠。”
“新安祁南李潤春笑記”在1905年10月初5日發(fā)售六安茶的廣告中稱:“‘潤春’字號向在安徽提選頭春雨前嫩芽正地道六安茶,運至香港同福泰行代售,佛山各行亦有分沽。素蒙貴地見賞,更加親督制造,久已中外咸稱。近有冒辦劣茶者,貪圖射利,以假亂真,哄騙主顧。諸君采辦,請試我茶味幽香,消瘴解渴,能爽精神。賜顧者須認明‘雙獅’嚜,上有‘笑漁李記’圖章方真,庶免魚目混珠焉?!?/p>
1918年7月27日,香港蘇杭街東“昌榮”號新到代售上等頭春祁門紅茶,售價為:五磅莊每箱沽銀五元,三磅莊每箱沽銀三元。
中環(huán)市側域多利街第一號B“上海華茶公司香港總發(fā)行處”1922年11月初1日廣告曰:“冬至送禮,正祁門、寧州貢茗:花籃牌紅茶、孔雀牌紅茶、寶星牌紅茶;省港各大公司、辦館均有出售。另有原箱散莊茶,批發(fā)極相宜?!?/p>
“浙省汪瑞芬茶莊”自1919年6月初4日起連續(xù)刊登《廣告》:“本號在浙開設多年,專辦龍井,茶選上品,中外歡迎。近有奸徒,以次貨冒充,利己損人,殊堪痛恨。自己未年(指1919年)起,每包騎縫加蓋‘用我原招包紙或翻刻本號招紙掉包次貨斬丁絕嗣男盜女娼’戳記,包內(nèi)加‘龍井山品茶圖’商標,以杜假詐?!?/p>
1922年12月初4日,香港“金茂茶行”在刊布的《翁隆盛正莊龍井茶廣告(圖)》中聲稱:“本號在浙杭開張,歷百有余年,采選名峰雨前、龍井、蓮心各茶,色味兼優(yōu),久為顧客歡迎,遠近馳名。近聞有無恥之徒,偽印本號招牌,以劣質冒充,魚目混珠,欺人射利。貴客賜顧,欲得正莊龍井茶飲者,或購辦外埠,請至香港德輔道西廣州西濠馬路(金茂茶行)采買,真是正貨,其茶由本莊采辦”云云。翌年正月15日,“浙杭翁隆盛”委托住港高升街56號“東生隆”特刊《啟事》予以澄清:“茲因去年冬月接粵友報告‘金茂號’刊登敝號廣告一節(jié),閱之不勝詫異。內(nèi)云敝號‘正牌龍井茶’歸‘金茂’承辦等語,如是似乎專賣性質,而敝號發(fā)銷港粵之茶只有一種,并無正副之別。見報后當即咨函質問該號,據(jù)該號復稱系出誤會,但敝號交易,銀貨兩交,不拘何號經(jīng)辦,均是顧客,諸希察核,非冒牌也,用特登報聲明,以釋群疑?!?/p>
1901年2月15日,寓港“珍圃烏龍莊”《告白》曰:“本號一向選辦貢品烏龍,貨真價實,歷蒙貴客光顧,惟近多假冒,魚目混珠,故特稟準大憲,將‘珍圃’字號注冊存案,不許別人假冒。乃近訪聞某號仍膽敢在本港冒裝‘珍圃’烏龍,以偽貨混充,屢有線人報知,云在某號做箱,已有確據(jù),并肯為引緝。但本號向存厚道,姑未深究。今特刊之報章,自后如有再敢假冒‘珍圃’招牌者,本號已暗出花紅,購線向水陸及托各火船收貨人代為緝拿,若經(jīng)捕獲,定必送官嚴究,決不輕饒。貴客光顧(旋改為‘貴客欲買珍圃烏龍者’),請到本號面議,務期貨高價廉,幸毋買其偽貨,至壞生意?!?/p>
1905年6月初10日,福建建寧府“泉圃茶莊”在《告白》中稱:“本號向在福建建寧府城內(nèi)大甲巷開設泉圃茶莊,專辦烏龍水仙,格外認真剔選,不惜工本,經(jīng)蒙仕商賜顧馳名,歷用‘芬圃’‘泉圃’‘荷圃’三號字眼,迄今二十余載。本年忽有某茶莊竟以劣貨假冒本莊‘芬圃’字眼,迨經(jīng)本莊查詢,據(jù)稱系某客囑其代裝。本莊現(xiàn)與理論,惟深恐此宗假貨先有運來省港發(fā)售。如貴客買貨,務祈認明茶式佳劣,以免被其欺騙,是所厚望。”
1909年5月26日,香港永和街3號門牌“合利號”刊布《茶枝發(fā)客》稱:“小號常有上等烏龍茶枝發(fā)客,味美價廉,光顧者請移玉到來面議?!蓖?月30日,香港上環(huán)文咸街東門牌113號“彭裕泰隆記”在《賞格高懸》中稱:“本號各種巖茶,中外馳名,向用‘醒獅’嚜在港督注冊存案,別人不得冒效;并蒙恩準飭差落船入鋪沿途揭封查究,嚴拿究治。近聞無恥之徒,私在港澳密地,以偽貨假冒本號招牌,欺騙諸君,殊堪痛恨。如有線人偵知報信,拿獲解案,審實究斷,每綑(亦寫作‘捆’)茶賞給花紅銀三大元;另將所執(zhí)之茶俟官判后,除衙費尚有盈余,以一半為重賞線人之資,決不食言?!?/p>
廈門打錫巷“可成茶莊”,自1921年2月21日起刊登“武夷靈芝名色種,安溪一等鐵觀音。天下馳名,須防假冒”廣告至1923年底,成為發(fā)布時間最長的茶類廣告③。
香港和興西街14號“建昌號”④在1916年正月初9日《買普洱茶者注意》(次日起改為《建昌普洱茶廣告》)廣告中稱:“本號于蒙自、云南府均設有分號,專運‘宋聘’‘同慶’及正印‘乾利貞’‘寶和祥’等茶,大幫返港發(fā)行,而正印‘乾利貞’‘寶和祥’尤歸本號所專售。倘欲買上等普洱茶者,尚祈惠顧焉?!贝卧?5日,德輔道西179號之“同茂茶?!币鄰V告稱“新到各嘜大幫云南普洱茶,諸君光顧,請移玉步”云云。
至于云南普洱茶運銷粵港地區(qū)之路線,大抵清末時期率經(jīng)廣西船運;滇越鐵路通車后,逐漸轉由越南。據(jù)民國初年史料載:“梧州、南寧等地,有‘云茶行’。此乃經(jīng)營云南茶葉之茶行,南寧尤為多見。不過有一應注意之處,此前大量云南茶葉經(jīng)由廣西省外運,如今已見減少,此乃其多取道老開、經(jīng)由安南出口之結果。而究其緣由,據(jù)往來南寧、梧州之間的小輪船電龍船長言之,南寧地方上,對云茶在進行抵制,皆因‘云茶行’與其他茶行相比,生意大、舉止專橫,遂招致反對抵制。因此緣故,本船運送的云茶,十分已減七八,甚為可惜可嘆。”[2](P816-817)復據(jù)民國時期廣西省政府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1926—1935年間,南寧“云茶行”年貿(mào)易總額分別達10176515元(國幣,下同)、8613719元、10263443元、3734732元、1305776元、6135190元、11200376元、13095857元、7419553元和5021385元,年均計7696655元,穩(wěn)居南寧各行貿(mào)易總額前四名[3]。衰退之后的“云茶行”貿(mào)易額尚且如此之多,則清末時期云南普洱茶經(jīng)由南寧與粵港地區(qū)間茶葉商貿(mào)之繁盛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悅興隆機器茶磚行”總理人劉悅巖1902年4月初6日起《告白》稱,該行設在福州泛船浦地方,親往高山名巖采辦上等紅茶片末,并從外國購置機器,壓造茶磚,工精料足,童叟無欺,價目尤格外克己,香港地區(qū)客商可以去函購買;而在香港設有制造廠及總發(fā)行的“興華制面有限公司”則于1922年2月17日以《聲律啟蒙》的形式刊發(fā)廣告稱:“(中)對外。(國)對家。拒□對(興華)。題糕對(制面)。(有限)對無遮。(公)眾橋。私家車。(司)理對巡查。爽滑(通心粉)。清香(壽眉茶)。芳煙有意迷楊柳,冷露無聲濕(桂花)。擊來暮鼓晨鐘外溢利權須早挽;制出(銀絲)玉屑,完全國貨實堪夸……”云云??梢娂t茶磚、壽眉茶在香港似亦有銷場。
由水客運銷到香港的茶葉尚有來自安南(即越南)者(見附表)。筆者從史料中覓得一份1908—1917年間越南茶葉出口統(tǒng)計表,10年間合計輸出5760672基、價值總額10755516佛(盧比);其中法國輸入數(shù)量為5337118基、價值9997806佛;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共輸入423554基、價值757710佛[4],而后者應有相當一部分以香港地區(qū)為市場。
19世紀中葉以后香港地區(qū)經(jīng)濟的漸趨發(fā)展,使當?shù)氐牟枭淌芤娣藴\;工作勤勉、經(jīng)營有方者業(yè)務遂以日見擴增,并逐漸形成內(nèi)地、粵港澳地區(qū)及南洋一帶甚至海外市場的營銷網(wǎng)絡。由于香港地區(qū)多為內(nèi)地移民,五方雜處而尤以粵閩人士居多,故飲用之茶,初時以鄰近之粵省居多;嗣后產(chǎn)地則遍布粵、閩、徽、浙、滇等國內(nèi)產(chǎn)茶名區(qū)。從香港地區(qū)茶市供應的茶葉品類變化來看,則大抵有由細茶向粗茶、從“不發(fā)酵茶”到“發(fā)酵茶”過渡之趨勢;個中緣由,似不外乎受氣候、飲食及茶飲逐漸得到普及等各方面影響罷。
附表:香港碼頭逐年茶葉沽價⑤
1902年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 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正月17日 廣南隆 茶骨 卅包 六元五毫 水客 2月3日 廣南隆 茶骨 五十包 五元六毫 水客2月11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卅五枝 一元七毫 水客 3月12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一元七五 水客3月18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卅枝 一元七五 水客 5月19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二十一元 水客5月21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四十枝 二十一元 水客 6月20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一元九五 水客6月20日 廣南隆 六安茶⑥ 廿件 一十一元 水客 7月16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一元九毫 水客7月22日 廣全昌 云南茶 廿枝 一元九毫 水客 7月23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廿枝 一元九毫 水客8月24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一元九毫 水客 9月5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一元九毫 水客9月6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一元九毫 水客
1903年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 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4月8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卅枝 一元八一 水客 4月11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一元八毫 水客4月12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卅枝 一元七五 水客 4月18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廿枝 一元八毫 水客4月19日 信亨號 春茶 廿枝 一元七四 水客 4月24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一元八毫 水客4月27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廿枝 一元七五 水客 4月29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一元七五 水客5月2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一元七五 水客 5月14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一元七五 水客5月23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廿枝 一元七五 水客 5月28日 廣全昌 茶骨 十包 十二元五 水客5月29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一元七五 水客 5月29日 廣全昌 茶骨 十件 十二元五 水客閏5月2日 廣全昌 茶骨 十包 十二元 水客 閏5月6日 信亨號 春茶 五枝 一元七五 水客閏5月15日 信亨號 云南茶 五十枝 一元七二 水客 閏5月21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一元七毫 水客閏5月22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卅枝 一元七二 水客 閏5月27日 廣南隆 普洱茶 廿枝 一元六毫 水客閏5月28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十枝 一元七毫 水客 6月21日 信亨號 云南茶 卅枝 一元七毫 水客8月25日 信亨號 云南茶 三枝 一元七毫 水客 9月9日 信亨號 云南茶 五枝 一元六八 水客9月11日 信亨號 春茶 五枝 一元七二 水客 9月17日 信亨號 春茶 十枝 一元七五 水客10月22日 信亨行 春茶 廿枝 一元七毫 水客 10月28日 廣南隆 茶骨 十連 八元五毫 水客11月13日 長裕號 武夷茶(彝茶) 廿箱 九元五毫 水客 12月17日 信亨行 云南茶 廿枝 一元六五 水客12月19日 信亨行 云南茶 廿枝 一元六毫 水客
1904年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 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正月10日 信亨行 云南茶 十枝 一元六毫 水客 正月11日 信亨行 云南茶 四十枝 一元六四 水客正月12日 信亨行 云南茶 十枝 一元五八 水客 正月16日 信亨行 云南茶 卅枝 一元六毫 水客正月18日 信亨行 云南茶 卅枝 一元五八 水客 正月21日 信亨行 云南茶 五十枝 一元五八 水客正月22日 長裕行 武夷茶 十五箱 九元九毫 水客 正月25日 信亨行 云南茶 十枝 一元六毫 水客2月2日 信亨行 云南茶 廿枝 一元六毫 水客 2月27日 廣南隆 茶骨 廿件 十元零五 水客4月6日 長裕行 茶葉 一百包 四元 水客 4月11日 長裕行 六安茶 五件 三十五元 水客5月5日 廣南隆 烏龍茶骨 十連 一十一元 水客 5月10日 廣全昌 茶骨 五件 十三元五 水客5月18日 廣全昌 茶骨 四件 十三元五 水客 5月21日 廣全昌 茶骨 二件 十四元 水客5月23日 廣全昌 普洱茶 四枝 一元六毫 水客 6月10日 廣全昌 普洱茶 十枝 一元六毫 水客6月10日 長裕行 六安茶 五件 三十七元 水客 6月15日 廣全昌 茶枝 四件 十二元五 水客6月27日 廣全昌 茶骨 四包 十三元五 水客 7月10日 廣全昌 靚茶枝 十件 十元零五 水客9月16日 長裕行 六安茶 五件 三十五元 水客 9月26日 廣全昌 茶骨 十包 十元零四 水客11月15日 廣全昌 茶枝 二十件 十元零三 水客
1905年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 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2月10日 長裕行 六安茶 五件 二十二兩 水客 2月22日 長裕行 茶葉 二十包 七元九毫 水客3月29日 長裕行 茶葉 卅包 八元五毫 水客 6月16日 長裕行 茶骨 二包 十二元七 水客6月24日 長裕行 茶骨 五包 十二元 水客 7月5日 長裕行 茶骨 十包 一十一元 水客7月25日 紹和行 烏龍茶骨 十二包 一十一元 水客 8月18日 紹和行 茶骨 廿包 十一元五 水客8月29日 紹和行 茶骨 廿包 一十二元 水客 9月12日 長裕行 茶骨 廿件 八元五毫 水客9月19日 紹和行 茶骨 廿包 十元零八 水客 10月24日 長裕行 六安茶 五件 二毫八仙⑦ 水客
1906年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 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2月28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三箱 九錢六 水客 3月5日 永成行 龍井茶 四箱 九錢六 水客3月11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二箱 八錢八 水客 3月23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三箱 一兩一錢 水客3月25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三箱 一兩一錢 水客 4月17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五箱 一兩零二 水客閏4月4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二箱 八錢 水客 閏4月22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二箱 八錢六分 水客閏4月24日 紹和行 普洱茶 十枝 二元 水客 5月12日 永成行 普洱茶 廿枝 二元零五 水客5月27日 永成行 普洱茶 十枝 二元一毫 水客 5月27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十笠 二十七兩 水客5月28日 永成行 普洱茶 十枝 二元 水客 5月28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十笠 二十七兩 水客5月29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二箱 七錢四分 水客 6月5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十笠 二十七元 水客6月6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二箱 八錢三分 水客 6月5日 永成行 六安茶 五笠 二十七兩 水客
?
1907年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 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正月7日 永成行 龍井茶 四箱 八錢二分 水客 正月13日 永成行 龍井茶 四箱 八錢二分 水客正月13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四十捆 二十八元 水客 2月12日 永成行 龍井茶 八箱 八錢 水客2月18日 永成行 六安茶 五十笠 二十八兩 水客 3月17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二箱 七錢五分 水客4月2日 永成行 云南茶 廿枝 二元一毫 水客 4月13日 永成行 翁印井茶⑧ 四箱 八錢二分 水客4月21日 永成行 新龍井茶 四箱 八錢 水客 4月28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二箱 七錢二分 水客5月24日 永成行 云南茶 廿枝 二元一毫 水客 5月29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二箱 六錢六分 水客6月15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廿綑 二十七兩 水客 7月2日 永成行 普洱茶 卅枝 二元 水客7月9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二箱 八錢五分 水客 7月13日 永成行 云南茶 廿枝 二十一元 水客7月17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卅捆 二十七兩 水客 7月20日 永成行 龍井茶 四箱 八錢四分 水客7月20日 永成行 普洱茶 廿枝 二元 水客 8月2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二箱 七錢六分 水客8月2日 永成行 骨茶 三箱 十二元五 水客 8月12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二箱 八錢六分 水客8月14日 永成行 普洱茶 廿枝 二元 水客 8月14日 永成行 龍井茶 四箱 八錢五分 水客8月16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卅捆 二十六兩 水客 8月19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廿捆 二十五兩 水客9月1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十捆 二十八兩 水客 9月8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十捆 二十八兩 水客9月20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四十捆 二十八兩 水客 10月7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四十捆 二十八兩 水客10月25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四十捆 二十八兩 水客 10月25日 永成行 六安茶枝 五十捆 十二兩五 水客11月5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卅捆 二十五兩 水客 11月14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卅捆 二十六兩 水客11月23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十捆 二十七兩 水客 11月26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廿捆 二十六兩 水客11月26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二箱 八錢三分 水客 11月27日 永成行 六安骨 廿捆 十二兩五 水客12月6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廿捆 二十七兩 水客 12月10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八捆 二十六兩 水客12月10日 永成行 龍井茶 二箱 七錢 水客 12月11日 永成行 六安骨 十捆 一十三兩 水客12月15日 永成行 六安茶 卅捆 二十六兩 水客
1909年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 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2月2日 廣順泰 烏龍茶 六件 一十五元 水客 2月3日 廣順泰 龍井茶 二箱 七錢八分 水客2月14日 廣順泰 普洱茶 卅枝 一元八五 水客 2月14日 廣順泰 龍井茶 二箱 八錢五分 水客2月14日 廣順泰 六安茶 十捆 三十二兩 水客 2月24日 廣順泰 普洱茶 十枝 一元八五 水客2月25日 廣順泰 六安茶 十捆 三十四兩 水客 3月1日 廣順泰 六安茶枝 六十捆 一十三兩 水客3月1日 廣順泰 普洱茶 二十箱 一元八五 水客 3月1日 廣順泰 龍井茶 二箱 七錢五分 水客5月24日 廣順泰 烏龍茶 廿件 十三元五 水客 5月25日 廣順泰 普洱茶 四十枝 一元八五 水客5月25日 廣順泰 龍井茶 二箱 七錢 水客 7月3日 廣順泰 普洱茶 廿枝 一元九毫 水客7月4日 紹和行 紅茶枝 廿件 八元 水客 7月7日 廣順泰 普洱茶 五十枝 一元九毫 水客7月18日 廣順泰 龍井茶 二箱 八錢 水客 7月18日 廣順泰 六安茶 廿捆 三十五兩 水客8月16日 廣順泰 六安茶 卅捆 二十八兩 水客 8月18日 廣順泰 龍井茶 四箱 八錢 水客9月5日 廣順泰 壽字六安 四十包 三十三兩 水客 9月5日 永成行 普洱茶 二十件 二元 水客9月7日 廣順泰 龍井茶 二箱 八錢 水客 9月5日 永成行 普洱茶 二十件 二元 水客9月18日 廣順泰 烏龍茶 十包 一十二元 水客 11月23 永盛行 云南茶 三十枝 二元一毫 水客
1910年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 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正月8日 廣順行 烏龍枝 十包 一十二元 水客 正月21日 廣順泰 義順六安 四十綑 三十二兩 水客2月5日 廣順泰 六安茶 四十綑 三十五兩 水客 2月21日 廣順泰 龍井茶 二箱 五錢四 水客2月21日 廣順泰 普洱茶 四十枝 一元八五 水客 2月24日 廣順泰 義順安茶 卅捆 三兩三錢 水客2月28日 廣順泰 普洱茶 三十枝 一元八五 水客 3月6日 廣順泰 普洱茶 三十枝 一元八五 水客3月6日 廣順泰 義順安茶 四十綑 三十四兩 水客 3月10日 廣順泰 烏龍茶 十包 一十三元 水客
?
1911年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 日期 商行 茶葉名稱 數(shù)量 價格 來源正月26日 廣順泰 壽字六安 四十捆 三十四兩 水客 2月28日 廣順泰 普洱茶 四十枝 一元七毫 水客3月2日 廣順泰 烏龍茶枝 十件 十二元五 水客 3月2日 廣順泰 六安茶 二十件 三十三兩 水客3月4日 廣順泰 壽字六安 四十捆 三十五兩 水客 3月7日 廣順泰 普洱茶 四十枝 一元七毫 水客
?
注釋:
①關于“新安孫義順號”的創(chuàng)辦年代,向來論見不一。惟該號復在1901年6月24日《孫義順六安茶發(fā)客》中稱:“……向運佛山鎮(zhèn)北勝街‘廣豐行’發(fā)售,歷有一百六十余年……”由此推知,該號創(chuàng)辦年代應在1738—1740年間(即清乾隆三年至五年間)。
②原文如此;或為“龍團佳味”之誤。
③該廣告具體刊發(fā)時間為:自1921年2月21日起至1923年正月初7日中斷;正月23日后復續(xù)登至3月33日中斷;11月初5復續(xù)登至1923年底。
④1923年9月23日,“建昌號”(司理人盧惠泉)股東盧則安堂、梁慎思堂、范永盛堂、蘇業(yè)成堂將全盤生意、貨物、鋪底、招牌頂與合成堂承受,仍用回“建昌號”,加多“興記”二字,照常營業(yè)。惟此號地址在香港機利文新街6號。
⑤各表欄內(nèi)“日期”均為農(nóng)歷;“價格”應多為單價,惟因同類茶葉“數(shù)量”單位并未完全相同,故難以推斷,僅錄原文備考;“來源”分“水客”和“本港”兩類。
⑥由各表觀之,“六安茶”“義順六安”(有時作“義順安茶”)和“壽字六安”價格相仿佛,“六安骨”與“六安茶枝”價格亦相接近,惟后二者售價僅為前三者一半上下,品質似不可并論矣。
⑦原文如此;似為“二十八兩”之誤。
⑧即“加蓋有翁隆盛印記之龍井茶”簡稱。
⑨即“乾利貞號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