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宋秀婧
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也稱之為特發(fā)性肺間質纖維化,其病癥屬于非腫瘤性的彌漫性肺間質炎癥性病癥,主要發(fā)病人群為中老年人[1-2]。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臨床癥狀主要為呼吸困難、干咳以及乏力,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肺泡腔與肺間質中的細胞數量會呈現降低趨勢,且肺泡腔炎性滲出物會發(fā)生改變,肺間質纖維組織呈現增加趨勢,引發(fā)肺部彌漫性間質纖維化,如患者處于晚期低氧嚴重狀態(tài),可引起發(fā)紺[3-4]。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臨床常規(guī)治療為抗感染和抗纖維化,藥物治療以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為主。該研究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于該院進行診治的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患者,數量為94例,對環(huán)磷酰胺聯(lián)合潑尼松在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比較不同藥物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抽取在該院進行診治的94例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基于奇偶數分組法將研究對象劃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7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27例,女20例;年齡43~71歲,平均(58.14±3.79)歲;病程4~27個月,平均(15.49±1.85)個月;體質量60~83 kg,平均(69.45±2.43)kg。研究組患者男25例,女22例;年齡42~70歲,平均(58.09±3.61)歲,病程4~28個月,平均(15.44±1.91)個月;體質量61~84 kg,平均(69.37±2.52)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兩組患者臨床表現、體格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均符合《特發(fā)性肺纖維化急性加重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5]中的相關臨床診斷標準,確診為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且自愿加入研究組別,并在相關協(xié)議書上簽字;研究內容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排除標準:對研究中涉及藥物存在過敏史者;精神異常者;近期內使用過對研究結果有影響的藥物者;存在其他肺部嚴重病癥、肺部感染者;惡性腫瘤者;依從性較差者;中途退出研究組。
兩組患者藥物治療前需接受吸氧、化痰、止咳以及預防感染等基礎治療,之后對照組借助環(huán)磷酰胺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具體方法為:選擇環(huán)磷酰胺片(國藥準字H22026738,規(guī)格:50 mg×24片),劑量為25 mg/次,用藥方式為溫水送服,每用藥7 d增加1次藥物使用劑量,增加劑量為25 mg,單日最大用藥劑量不得超過150 mg,持續(xù)用藥時間2周后,需停藥2周,再開始用藥。
研究組在對照組方法基礎上聯(lián)合潑尼松對患者施以治療,具體方法為:環(huán)磷酰胺片藥物的使用方法與對照組相同,選擇潑尼松片(國藥準字H33021207,規(guī)格:5 mg×1 000片),劑量為0.5 mg/(kg·d),連續(xù)用藥4周后對藥物使用劑量進行調整,減至0.25 mg/(kg·d),再連續(xù)用藥4周后再次對藥物使用劑量進行調整,減至0.125 mg/(kg·d),并將用藥方式更為用藥1 d,停用1 d。
兩組患者均接受12周的治療。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肺功能指標以及炎癥因子指標情況予以比較。其中臨床治療效果基于《特發(fā)性肺纖維化急性加重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中關于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診斷標準進行評估,當患者呼吸困難、干咳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在影像學X線的檢查下各項指標顯示正常時,視為顯效;當患者呼吸困難、干咳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且在影像學X線的檢查下各項指標有所好轉時,視為有效;當患者呼吸困難、干咳等臨床癥狀、影像學X線的檢查下各項指標均無好轉跡象或者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視為無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肺功能指標包括第一秒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第一秒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3個方面的內容。炎癥因子指標主要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兩方面。
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肺功能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對照組(n=47)研究組(n=47)t值P值FEV1(L)治療前 治療后FVC(L)治療前 治療后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0.87±0.23 0.90±0.21 0.660 0.510 1.03±0.25 1.45±0.28 7.670<0.001 1.45±0.36 1.47±0.34 0.276 0.782 1.84±0.48 2.37±0.52 5.134<0.001 52.19±3.44 52.22±3.41 0.042 0.966 61.24±4.79 67.01±5.42 5.468<0.001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炎癥因子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s),ng/L]Table 3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g/L]
表3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s),ng/L]Table 3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g/L]
組別IL-6治療前 治療后TNF-α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7)研究組(n=47)t值P值63.58±5.79 63.49±5.82 0.075 0.940 54.46±3.97 40.18±3.86 17.680<0.001 23.39±4.01 23.42±4.08 0.035 0.971 16.18±1.44 11.57±1.37 15.900<0.001
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形態(tài)學特點為肺間質結締組織呈現彌漫性增生,并出現彌散性間質纖維化,目前,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的發(fā)病原因尚未得到明確,臨床對于其病癥的治療以抗炎、抗纖維化為主要目標,臨床藥物治療以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為主[6-10]。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國內外對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的深入研究,糖皮質激素與免疫抑制劑在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臨床治療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糖皮質激素的藥理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為抗炎,一方面為抑制免疫應答,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糖皮質激素對于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患者的生存期具有一定的延長效果。環(huán)磷酰胺屬于氮芥烷基化劑,具有良好的抗炎與免疫抑制效果,患者口服藥物后在1 h即可達到藥物濃度峰值,能夠改善患者肺纖維化異常組織,作為抗腫瘤藥物,其藥物活性代謝產物能夠與細胞內核酸、蛋白質等大分子類型發(fā)生烷化作用,干擾細胞轉錄和復制,促使其凋亡,在免疫抑制和免疫亢進方面的作用較為顯著,但環(huán)磷酰胺屬于細胞毒性藥物,會引發(fā)患者出現脫發(fā)、頭痛和惡心等不良反應。潑尼松屬于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和抗過敏的效果,對于降低毛細血管壁與細胞膜通透性具有積極意義,且能夠控制炎癥滲出,抑制結締組織的增生,對組胺和其他毒性物質的釋放起到抑制作用,可以有效預防并發(fā)癥的出現,降低患者出現呼吸衰竭的概率;同時,環(huán)磷酰胺與潑尼松之間的結合,能夠在調控患者臨床癥狀基礎上有效降低患者炎癥反應,改善患者病情[11-18]。該次研究中,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3.6%和72.3%,說明聯(lián)合用藥不論是在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程度,還是X線影像學檢查方面的情況,其數據比較均顯著優(yōu)于單一用藥;研究組患者FEV1為(1.45±0.28)L、FVC為(2.37±0.52)L、FEV1/FVC為(67.01±5.42)%、IL-6為 (40.18±3.86)ng/L、TNF-α為(11.57±1.37)ng/L,其各項數據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患者在聯(lián)合用藥下,其肺功能指標與炎癥因子指標均得到有效改善,且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武成文[19]研究中表明,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患者應用環(huán)磷酰胺聯(lián)合潑尼松治療方式,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其數據顯著高于常規(guī)用藥組別;張學勇[20]研究中表明,利用環(huán)磷酰胺聯(lián)合潑尼松對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患者進行治療,其肺功能指標中的FEV1/FVC為(85.49.01±29.12)%,其數據顯著優(yōu)于單一用藥組別。該研究在臨床治療效果和FEV1/FVC肺功能指標方面的數據分別與武成文和張學勇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體現聯(lián)合用藥的臨床優(yōu)越性。
綜上所述,環(huán)磷酰胺聯(lián)合潑尼松治療特發(fā)性間質性肺炎具有較好的療效,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與炎癥因子水平,值得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