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瑯,高珊,王瑞
(唐河縣人民醫(yī)院 護理部,河南 南陽 473400)
據統計,我國肺癌發(fā)病率、病死率居惡性腫瘤之首,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2]。目前,臨床治療肺癌患者的主要方式為肺癌根治術。肺癌患者圍手術期存在較多的護理風險因素,護理不當可能加重患者病情,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3]。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指制定以患者為中心的從入院至出院的整體護理工作計劃的一種護理模式[4]。精細化護理(fine nursing,FN)是一種重細節(jié)、重質量、重基礎的護理模式。將PN融入CNP能夠使CNP更加規(guī)范化、科學化,有利于提高臨床護理效率[5-6]。目前,以臨床路徑為基礎的精細化護理(CNP-PN)在肺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探討CNP-PN在肺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唐河縣人民醫(yī)院行肺癌根治術的60例肺癌患者為對照組,選取2019年7—12月于唐河縣人民醫(yī)院行肺癌根治術的60例肺癌患者為觀察組。兩組性別、年齡、臨床分期、病程、病理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1)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7]中肺癌的診斷標準;②行肺癌根治術治療;③未行化療、放療。(2)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②凝血功能障礙;③嚴重代謝疾??;④精神疾病或溝通障礙。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颊呔炇鹬橥鈺?。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常規(guī)術前檢查,常規(guī)術前生命體征檢測,并告知患者治療時與醫(yī)護人員相互配合的重要性,指導患者用藥。
1.2.2觀察組 給予患者CNP-PN干預,主要步驟如下。(1)培訓護理人員,培訓內容包括護理干預的概念、護理過程注意事項、護理技巧等。制定護理工作計劃,護理人員嚴格評估患者實際病情,制定相關護理流程方案。(2)術前護理:①采用視頻、知識手冊、講座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使患者充分認識肺癌相關知識;②常與患者交流,及時回答患者對手術的疑問,緩解其焦慮情緒;③向患者講述手術成功案例,或通過手術成功的患者傳授經驗,緩解患者害怕、焦慮等不良情緒。(3)術中護理:①提前30 min將手術室溫度調節(jié)至25 ℃,且可采取暖水袋、電熱毯等措施對患者進行保溫;②指導患者擺正體位,選取合適的胸部軟墊,保證患者處于舒適體位;③時刻關注患者病情變化,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充分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4)術后護理:①待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咳嗽等訓練,對患者身體受壓部位、下肢按摩,密切關注患者胸腔引流管情況,保證引流正常;②嚴密觀察手術切口愈合、出血、感染等情況,保持手術切口衛(wèi)生,并及時處理切口出血、感染等情況;③與患者及家屬保持良好溝通,密切關注患者心理狀況;④術后1 d叮囑患者食用流質食物,指導患者下床活動;⑤出院前告知患者日常生活合理飲食,適當進行日常鍛煉。
1.3 觀察指標
1.3.1手術指標 觀察并記錄患者下床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
1.3.2心理狀態(tài) 干預前后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8]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9]分別評估患者焦慮、抑郁狀況,分數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狀況越嚴重。
1.3.3癌因性疲乏 干預前后分別采用簡短疲乏量表[10]評估患者癌因性疲乏情況,總分為10分,得分越高,癌因性疲乏越嚴重。
1.3.4生活質量 干預前后采用簡明健康問卷(SF-36)[11]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分范圍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3.5并發(fā)癥及護理滿意度 觀察并記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采用醫(yī)院護理滿意度自制問卷評估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滿意率與較滿意率之和。
2.1 手術指標觀察組下床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2.2 心理狀態(tài)及癌因性疲乏干預前,兩組HAMA、HAMD、癌因性疲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HAMA、HAMD、癌因性疲乏評分低于干預前,觀察組HAMA、HAMD、癌因性疲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及癌因性疲乏比較分)
2.3 生活質量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干預前,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2.4 并發(fā)癥及護理滿意度對照組發(fā)生支氣管胸膜瘺3例,肺不張4例,胸腔出血3例,肺部感染3例;觀察組發(fā)生肺部感染1例,支氣管胸膜瘺2例,肺不張1例,胸腔出血1例。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33%(5/60)]較對照組[21.67%(13/60)]低(χ2=4.183,P=0.041)。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3.33%(56/60)]較對照組[76.67%(46/60)]高(χ2=6.536,P=0.011)。
肺癌患者出于對自身癌癥及肺癌根治術的恐懼、害怕,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癌因性疲乏是癌癥患者在強烈的心理、生理壓力下產生的主觀上持續(xù)的疲乏感或疲憊感[12]。在本研究中,CNP-PN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心理狀況,提高生活質量。在CNP-PN中,護理人員在術前采取視頻、知識手冊、講座等形式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有助于減輕患者對肺癌及手術的恐懼、害怕心理。護理人員經常與患者溝通、交流,講述手術成功案例,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此外,護理人員通過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合理飲食,且需適當進行日常鍛煉,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患者睡眠質量,保證患者充分睡眠,進而改善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
肺癌患者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疼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本研究中,CNP-PN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在CNP-PN干預中,護理人員通過在手術室內播放輕柔的音樂、指導患者擺正體位,使患者處于放松、舒適狀態(tài)。護理人員還通過提前設置手術室內溫度,采取暖水袋、電熱毯等多種措施,維持患者正常體溫,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與患者及患者家屬均保持良好溝通,進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此外,護理人員通過指導患者術后飲食,幫助患者術后排痰,有效促進患者身體機能恢復,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3]。
手術操作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易刺激患者的心肺功能,導致患者術后產生切口疼痛、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14]。在本研究中,CNP-PN干預可有效縮短肺癌手術患者康復時間,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在CNP-PN干預中,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護理方案,使護理過程流程化,規(guī)范化,有效提高了護理效率[15]。同時,護理人員充分配合醫(yī)生進行手術操作,在術中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可有效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保持患者手術切口清潔、干燥,密切觀察患者手術切口情況,預防患者出現切口出血、感染等情況的發(fā)生,從而有效縮短患者康復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人員還通過指導患者行深呼吸、咳嗽、下床活動等訓練提高患者身體機能,促進患者康復。通過對患者身體受壓部位、下肢進行按摩,促進患者下肢、受壓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有效避免血栓形成,從而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及時有效拔除引流管,降低患者行動不便導致的引流管意外脫落的風險,利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從而加快患者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CNP-PN可有效縮短肺癌患者根治術后康復時間,提高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減少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