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瑞紅,張國棟
(1.葉縣人民醫(yī)院 感染性疾病科,河南 平頂山 467299;2.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 感染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2)
肝膿腫為臨床常見疾病之一,由真菌、細菌或寄生蟲感染所致,其中細菌性肝膿腫發(fā)病率較高,細菌不斷繁殖可導致肝實質炎癥壞死,繼發(fā)化膿性感染,病情危重且并發(fā)癥多,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1-3]。臨床常采用超聲介入肝穿刺抽膿同時配合抗生素治療,但受藥物毒副作用等因素影響,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中醫(yī)理論認為瘀毒濕熱為肝膿腫病因病機,治療當從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入手。四妙勇安湯由金銀花、蒲公英、當歸、紫花地丁、玄參、連翹等組成,具有解毒散結、化瘀通絡之效[4-5]。本研究選取88例細菌性肝膿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四妙勇安湯加味輔助治療的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參考支持。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葉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8例細菌性肝膿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44例)和常規(guī)組(44例)。常規(guī)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32~71歲,平均(50.30±8.11)歲;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7~28 kg·m-2,平均(22.19±2.47)kg·m-2;病灶類型單發(fā)34例,多發(fā)10例;膿腫病灶直徑2.5~6.7 cm,平均(4.09±1.27)cm。研究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33~70歲,平均(51.06±8.40)歲;BMI 18~28 kg·m-2,平均(22.42±2.63)kg·m-2;病灶類型單發(fā)32例,多發(fā)8例;膿腫病灶直徑2.2~6.9 cm,平均(4.21±1.46)cm。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BMI、病灶類型、膿腫病灶直徑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葉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經實驗室檢查、B超、磁共振成像、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等影像學檢查確診;②存在不同程度肝區(qū)與背部疼痛、食欲缺乏、發(fā)熱等癥狀;③肝膿腫直徑<7 cm;④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寄生蟲性肝膿腫、真菌性肝膿腫、阿米巴肝膿腫或肝外傷所致肝膿腫;②肝功能失代償;③慢性酒精中毒;④合并血液、免疫系統疾病;⑤合并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惡性腫瘤;⑥近期應用其他抗菌藥物治療;⑦對本研究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
1.3.1常規(guī)組 根據細菌培養(yǎng)結果及抗生素敏感試驗選擇有效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鈉(悅康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963),頭孢曲松鈉2.0 g加入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每日1次。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陜西金裕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29,100 mL中含奧硝唑0.5 g與氯化鈉0.825 g),靜脈滴注,每日2次。持續(xù)治療14 d。
1.3.2研究組 于常規(guī)組基礎上接受四妙勇安湯加味輔助治療,藥方組成:金銀花60 g,蒲公英30 g,玄參40 g,當歸20 g,連翹15 g,浙貝母15 g,紫花地丁15 g,皂角刺15 g,甘草10 g,可隨癥加減。水煎煮取汁400 mL,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溫服。持續(xù)治療14 d。
1.4 ALT、AST檢測于治療前、治療14 d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分離10 min(3 500 r·min-1,離心半徑8 cm),取血清,通過奧林巴斯AU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谷丙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由檢驗科醫(yī)生依照儀器、試劑盒說明書完成操作。
1.5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顯效為臨床癥狀消失,B超檢查提示肝腫大復原,液性暗區(qū)消失;好轉為臨床癥狀顯著減輕,B超檢查提示肝腫大及液性暗區(qū)縮??;無效為未達上述指標。將好轉與顯效計入總有效。(2)康復相關指標(體溫復常時間、膿腫消失時間、白細胞復常時間)。(3)治療前、治療14 d后肝功能指標(ALT、AST)。
2.1 臨床療效研究組治療顯效23例、好轉18例、無效3例,常規(guī)組治療顯效17例、好轉17例、無效10例,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3.18%(41/44)]高于常規(guī)組[77.27%(34/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23,P=0.036)。
2.2 康復相關指標研究組體溫復常時間、膿腫消失時間、白細胞復常時間短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表1 康復相關指標
2.3 肝功能指標治療前兩組血清ALT、AS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4 d后兩組血清ALT、AST水平均較治療前低,且研究組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2。
表2 肝功能指標
細菌經血行感染、膽道感染、淋巴感染等途徑到達肝臟形成膿腫,臨床常表現為肝區(qū)疼痛、寒戰(zhàn)、高熱等,若未及時有效治療可引發(fā)膿毒血癥,危及患者生命,且其發(fā)病率有逐年增高趨勢[6-8]。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不斷發(fā)展,細菌性膿腫病死率已降至10%以下,抗生素應用為細菌性膿腫病死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仍有部分患者對抗生素存在耐藥性,受益欠佳[9-11]。臨床逐漸轉向中西醫(yī)結合方向進行治療。
近年來,中醫(yī)治療細菌性膿腫逐漸得到臨床廣泛關注,細菌性膿腫屬于“積聚”“脅痛”“肝癰”等范疇,外感六淫、內有蘊熱而致病,治則當從消癰散結、清熱解毒入手[12]。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提示四妙勇安湯加味輔助治療細菌性肝膿腫患者效果顯著。四妙勇安湯由金銀花、蒲公英、玄參、當歸、連翹、浙貝母、紫花地丁、皂角刺、甘草等組成,其中金銀花性味甘、寒,具有涼散風熱、清熱解毒之效;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可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玄參性味甘、苦,具有瀉火解毒、涼血滋陰之效;當歸活血補血;連翹、浙貝母、紫花地丁、皂角刺可活血化瘀通絡,清熱解毒散結;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藥性;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散濕、消散癰腫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四妙勇安湯方中,金銀花可有效抑制乙型鏈球菌、甲型鏈球菌、白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特別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明顯抑制效應,對革蘭陽性菌抑菌效果顯著;玄參對乙型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起到較強抗菌作用;蒲公英、連翹、紫花地丁可有效抑制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生長;當歸、皂角刺、浙貝母可促進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甘草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效應,可抗炎解毒,最終有效抑制膿腫壁形成,并增強機體白細胞吞噬能力,有效促進膿腫消散、吸收[13]。將其與西藥結合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可知,研究組體溫復常時間、膿腫消失時間、白細胞復常時間短于常規(guī)組,也證實四妙勇安湯加味輔助治療細菌性肝膿腫患者,可促進患者康復。相關研究指出,ALT、AST為肝功能敏感性指標,肝細胞發(fā)生病理損傷時其水平升高[14]。本研究顯示,治療14 d后研究組ALT、AST水平低于常規(guī)組,可見,四妙勇安湯加味輔助治療細菌性肝膿腫患者,可有效降低其ALT、AST水平,有助于患者保護肝功能,這可能與加用四妙勇安湯可更有效清除致病菌,化解機體炎癥,減輕對肝的破壞有關。
綜上所述,四妙勇安湯加味輔助治療細菌性肝膿腫患者效果顯著,可降低其ALT、AST水平,促進患者康復,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