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珺
(南陽市宛城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 婦產(chǎn)科,河南 南陽 473001)
子宮肌瘤是婦科疾病中常見的良性腫瘤,主要發(fā)病人群為30~50歲的中年婦女[1]。子宮肌瘤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白帶異常、陰道出血、小腹疼痛等,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2]。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一般為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子宮肌瘤剔除術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種手術治療方法,由于子宮肌瘤為多發(fā)性,手術剔除切口較多,對患者危害較大[3]。米非司酮是治療子宮肌瘤的有效藥物,能夠控制肌瘤生長,縮小肌瘤體積,可作為患者的保守治療方法,也可用于術前治療,以達到減少肌瘤個數(shù)、縮小肌瘤體積、降低手術難度的目的[4]。本研究旨在探討子宮肌瘤剔除術前應用低劑量米非司酮的效果及對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擇南陽市宛城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2020年1—6月收治的95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①符合《現(xiàn)代子宮肌瘤診斷與治療》[5]中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②經(jīng)B超和婦科檢查確診;③患者治療后均符合手術指征;④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近期使用過影響激素水平的藥物;②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婦科疾??;③合并惡性腫瘤;④處于孕期或哺乳期;⑤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48例)和對照組(47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5~55歲,平均(37.84±5.82)歲,病程2~6個月,平均(3.60±0.70)個月;對照組患者年齡25~55歲,平均(38.15±5.51)歲,病程1.5~7個月,平均(3.80±0.60)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經(jīng)南陽市宛城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觀察組子宮肌瘤剔除術前采用低劑量的米非司酮(上海新華聯(lián)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02),每次10 mg,每日1次,空腹或進食2 h后服用,服用后需禁食2 h,連續(xù)服用2個月。對照組米非司酮劑量改為每次25 mg,每日1次,連續(xù)服用2個月,其他與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1)患者用藥后腫瘤大小。(2)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颊呓?jīng)不同劑量的米非司酮治療后,均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記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3)血清性激素水平。患者治療前后均采集空腹狀態(tài)下的靜脈血5 mL,置于-20 ℃下保存,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放射免疫法檢測患者各項血清性激素變化水平,包括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xiàn)SH)、孕激素(progesterone,P)、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及雌二醇(estradiol,E2)。(4)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根據(jù)患者自身感受,對量表中軀體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社會角色功能4個維度的相關問題進行填寫,滿分為100分,分值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差。
2.1 腫瘤直徑治療前,兩組患者腫瘤直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腫瘤直徑均縮小,且觀察組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腫瘤直徑比較
2.2 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觀察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兩組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2.3 血清性激素水平治療前,兩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FSH、P、LH、E2水平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各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
2.4 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各項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女性內分泌失調,導致子宮肌瘤的發(fā)病率也不斷升高。手術和藥物是治療子宮肌瘤的常用方式[6-7]。手術是將患者肌瘤切除,防止繼續(xù)發(fā)展或惡化。藥物治療見效慢,但能夠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8]。米非司酮是治療子宮肌瘤的常用藥物,其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和孕酮,作用機制是通過自身與孕酮受體結合,阻斷孕酮與受體的特異性結合,使孕酮無法發(fā)揮作用,從而達到降低機體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和縮小腫瘤體積的目的[9]。臨床對于米非司酮的劑量對治療效果的影響無法確定,故本研究探討較小劑量與常規(guī)劑量的米非司酮對于子宮肌瘤患者療效和血清激素水平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腫瘤直徑均縮小,且觀察組較對照組小,觀察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短。分析原因是小劑量的米非司酮對于縮小腫瘤體積和改善癥狀的效果更好,因此降低了手術的難度,使手術時間大大縮短。米非司酮本身不具備止血的功能,但其能夠引起子宮收縮,通過子宮收縮減少子宮出血[10]。因此,米非司酮能夠減少術中出血量,但小劑量和常規(guī)劑量的米非司酮的效果比較無明顯差異。血清性激素選取FSH、P、LH、E24項,治療后4項血清性激素水平均下降,小劑量的激素水平優(yōu)于常規(guī)劑量,表明米非司酮能夠有效縮小腫瘤直徑,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與張杰等[11]研究結果一致。血清性激素中E2是性激素的一種,在卵巢分泌中起重要作用[12]。相關研究表明,E2對細胞具有一定作用,若患者體內E2水平過高,可加快腫瘤分裂,使腫瘤進一步發(fā)展,米非司酮能夠有效降低E2水平,且小劑量的米非司酮效果較好,米非司酮通過改善激素水平來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13]。治療后,兩組QLQ量表中各項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表明小劑量的米非司酮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劑量。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剔除術前采用低劑量米非司酮對縮小腫瘤的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劑量,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