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學志,吳甜甜
(內蒙古財經大學 經濟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自國家開始登記保護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后,內蒙古登記保護的地理標志農畜產品數量不斷擴大,在地理標志產品中占重要地位。通過發(fā)展內蒙古的地理標志農畜產品,有助于形成特色產業(yè),進而提高經濟實力,加快經濟發(fā)展。雖然內蒙古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發(fā)展勢頭比較好,但是,隨著消費者對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熱衷程度不斷提高,也出現很多問題。消費者會出現誤將產品質量與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劃等號、對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內涵認識不到位等現象,阻礙內蒙古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良性發(fā)展。解決此類問題,能夠增強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品牌效應,增加消費者對地理標志的信任度,提高用標產業(yè)的聲譽,進而推動內蒙古的經濟發(fā)展。
地理標志主要與產品質量、特點、信譽有關,不同地區(qū)地理標志農畜產品類型分布情況也不相同。有的地區(qū)水產類地理標志農畜產品比較多,而有的地區(qū)糧食類比較多,這與所在地區(qū)特殊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關。農畜產品地理標志是具有地方特色和獨特屬性且能夠區(qū)別于其他地區(qū)生產或經營的農畜產品,它標明了產品的來源、感官、質量、品質、聲譽等屬性的信息[1]。內蒙古由于其特殊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農畜產品質量高、特色明顯,登記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數量不斷增加,農畜產品在內蒙古地理標志產品中占重要地位。
截止目前,內蒙古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即“三品一標”產品達到了3395個,用標企業(yè)1327家,總產量達到1680.2萬噸,較上年度產量增長19%以上,主要農畜產品合格率連續(xù)五年穩(wěn)定保持在96%以上。截止2020年,全國地理標志農畜產品有2930個,其中內蒙古地理標志農畜產品有127個,約占全國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4.1%。還有8個產品納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登記工程。
圖1 內蒙古地理標志分類數據來源:2020年5月8日農小蜂智庫——2020年中國農畜產品地理標志品牌精析
內蒙古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可以分為種植、畜牧、水產三大類。其中種植業(yè)類涵蓋果品、蔬菜、糧食、藥材、茶葉、油料、食用菌、花卉、香料、煙草、棉麻蠶桑、其他植物、糖料、熱帶作物14類;畜牧業(yè)類涵蓋肉類產品、蜂類產品、蛋類產品、其他畜牧產品、奶制品5類;水產業(yè)類涵蓋水產動物、水生植物、水產初級加工品3類。
內蒙古擁有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有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等。這些地區(qū)地勢相對平坦、土質良好、光線充足,是內蒙古的主要糧食和經濟作物產區(qū)。從“農畜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種類來看,內蒙古登記最多的就是種植業(yè)類,約占總數的62%,其次是畜牧業(yè)類,登記最少的是水產類。在全國畜牧業(yè)類“農畜產品地理標志”品牌中,內蒙古排名第四,僅次于山東、四川、廣西和甘肅。內蒙古地域廣袤,高原面積大,距離海洋較遠,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水產類的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相對其他省份就較少。
在種植業(yè)類下,相對于果品類、蔬菜類等,內蒙古糧食類的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在種植業(yè)中數量最多,在全國糧食類地理標志農畜產品中,內蒙古排名第三。通過2019年中國特色農畜產品優(yōu)勢區(qū)數據顯示:烏蘭察布馬鈴薯、赤峰小米既是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同時也被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畜產品優(yōu)勢區(qū)產品,還入選2019年農畜產品區(qū)域公共品牌①。
圖2 全國地理標志中糧食類排行榜數據來源:2020年5月8日農小蜂智庫——2020年中國農畜產品地理標志品牌精析
相對于糧食類,其他種植業(yè)類的地理標志農畜產品數量相對比較少。其中,藥材類僅有9個被納入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對于花卉類,內蒙古僅有巴彥淖爾市的“河套向日葵”被登記保護為農畜產品地理標志,并且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畜產品優(yōu)勢區(qū)產品;煙草類也僅有一個農畜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即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莫力達瓦黃煙”;而內蒙古并沒有茶葉類的地理標志產品②。
在畜牧業(yè)中,內蒙古最突出的就是肉類的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在全國肉類地理標志排名中山東省位于第一,內蒙古位居第二。在全國獲“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認定數據顯示,內蒙古有59個產品被認定為“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產品。其中內蒙古有赤峰特產的昭烏達羊肉、鄂爾多斯特產的鄂爾多斯細毛羊和阿爾巴斯白絨山羊3個“肉類產品類”的農畜產品地理標志品牌產品,同時也是“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產品③。其次,內蒙古通遼市的科爾沁牛不僅僅是地理標志農畜產品,還獲“中國特色農畜產品優(yōu)勢區(qū)”認定的農畜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并且上榜“2019年百強農畜產品區(qū)域公用品牌”④。
內蒙古僅有14個水產類的地理標志農畜產品,沒有水產類地理標志農畜產品被認定為是“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產品和2019中國農業(yè)品牌目錄⑤。
內蒙古農畜產品登記保護為地理標志產品總數很多,其中以肉類和糧食類為內蒙古農畜產品地理標志的主要部分,水產類、藥材類相對較少,花卉類、煙草類僅有一小部分。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文化,內蒙古多個肉類和糧食類地理標志產品是高產量、高質量產品,其材料也經過了嚴格的監(jiān)管,既可以代表內蒙古特色產品,又能推動經濟效益發(fā)展,還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綠色發(fā)展,榮獲“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產品和“中國特色農畜產品優(yōu)勢區(qū)”認定的農畜產品地理標志品牌的頭銜。
圖3 全國地理標志中肉類排行榜數據來源:2020年5月8日農小蜂智庫——2020年中國農畜產品地理標志品牌精析
1. 生產區(qū)域性
地理標志產品在認定時就會要求要在一定的區(qū)域范圍內生產,有的以地域分布生產,有的以鄉(xiāng)鎮(zhèn)區(qū)分生產。例如太和小米產地是內蒙古突泉縣突泉鎮(zhèn)、六戶鎮(zhèn)、學田鄉(xiāng)、太平鄉(xiāng)4個鄉(xiāng)鎮(zhèn)現轄行政區(qū)域。區(qū)域性生產有利于聚集產業(yè),提升區(qū)域的經濟效益,容易形成特色產品。2016年內蒙古啟動“百萬頭肉?!狈N子工程,已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牛羊種業(yè)基地,具有年提供種公羊20萬只的生產能力。截至2017年底,作為全國畜牧業(yè)大區(qū)的內蒙古牲畜存欄量達1.42億頭只,連續(xù)13年超過1億頭只,京津地區(qū)50%以上的優(yōu)質牛羊肉均來自內蒙古⑥。畜牧業(yè)一直以來也是內蒙古的特色產業(yè),2021年牛羊產業(yè)鏈也會為內蒙古畜牧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與現代化建設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同時推廣和宣傳“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
2. 產品獨特性
人文因素的差異和地理條件的不同,甚至原料、加工等都會導致不同地區(qū)的農畜產品品質或種類的差異。申請地理標志保護時也要求產品有一定的獨特性,不論是做工、原材料都有自身獨特之處。例如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蒙古族,主要以放牧為主,畜牧業(yè)發(fā)達,導致相關產品也比較豐富。由于長期以來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蒙古族人民一般喜歡食用奶豆腐、奶皮子等奶制產品。特殊的制作方式和稀缺的原材料,導致正藍旗的奶豆腐與奶皮子口感佳,深受當地居民和其他地區(qū)消費者的喜愛,并被登記保護為地理標志農畜產品。
3. 品質差異性
不同地區(qū)的農畜產品品質有很大差異,即使在同一地區(qū),不同的地勢條件、水源資源等因素都會影響產品的品質。內蒙古農畜產品地理標志中雖然肉類數量居多,有西旗羊肉、烏珠穆沁羊肉、三河牛、科爾沁肥牛肉、蘇尼特羊肉等31個肉類地理標志農畜產品,但牛羊肉口感,肉質也有很大的不同。烏珠穆沁羊肉產于錫林郭勒盟東部的烏珠穆沁大草原,是錫林郭勒盟的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烏珠穆沁草原水源充足,春夏以井水為主,冬季主要是天然雪;牧草以禾本科、菊科、豆科為主。烏珠穆沁羊長期食用純天然植物,無污染,營養(yǎng)價值高,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錫林郭勒盟具有天然的地域優(yōu)勢,草原面積寬廣,放牧草場比較大,錫盟羊也被稱作馬拉松羊。經分析,烏珠穆沁羊肉中水份含量較一般的羊肉低,干物質的含量明顯高于一般羊肉,一定程度的運動量導致其肉質厚又緊湊,肉感與其它內蒙古肉類地理標志農畜產品不同。
4. 公共屬性
地理標志產品在認定后就屬于公共產品,知識產權屬性就被認同了。對于地理標志的生產、銷售等并不是只限于幾家企業(yè),商標權和知識產權也不僅限于某個地區(qū)。只是由于地區(qū)得天獨厚的地理因素、人文因素等導致生產相應的產品的邊際成本比較低,因此有某個地區(qū)更適合生產某種產品,并登記保護為地理標志農畜產品。例如地理標志產品錫盟牛羊肉,錫盟的各家企業(yè)只要產品符合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認證,都可以在售賣上使用地理標志,其并不是私人物品,沒有排他性。
雖然內蒙古有很多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并且有很多還被認定為“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產品或全國百強示范產品,產品質量得到肯定。但是由于地理標志產品的公共屬性以及消費者對地理標志產品認識不夠準確或者其他因素而導致一種盲目購買,由此會影響消費者對地理標志產品的正確認識,損害地理標志產品的聲譽,降低經濟效益。
1. 追求數量,產品質量下降
經過中國農業(yè)部認定的地理標志農畜產品,本身就有一種品牌效應,被認定的產品就涵蓋了區(qū)域性特產、質量好,聲譽好等特點[1]。由于地理標志產品是公共產品,它的經營權和商標權不僅僅是個別企業(yè)或者個別生產者使用,由此會出現“囚徒困境”的問題。一些生產者抓住地理標志產品公共屬性和生產區(qū)域性的特點,加大對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生產,企業(yè)出現以次充好的問題[2],并且為了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而損害了集體利益。大量的生產導致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質量監(jiān)管不到位,質量下降,久而久之會破壞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聲譽,影響消費者對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認識。蘇尼特羊要求純天然綠色養(yǎng)殖,飲用的水多為泉水和降水,并且主要以野韭菜和沙蔥為食。純天然的養(yǎng)殖使蘇尼特羊肉肉質佳、口感好,深受消費者的喜歡,是各大火鍋餐飲業(yè)的主要食材。但是,一些生產者為了增加銷量,會喂食一些快速增大體積的的化肥食材,來縮短生長年限,甚至在售賣時,出現注水行為,或盲目增加羊群數量,導致天然草料不夠,而以其他飼料喂養(yǎng)羊群,導致肉感下降。生產者長期以量獲得經濟效益,產品質量下降,破壞農畜產品地理標志的品牌效應,使消費者失去對農畜產品地理標志的信任。
2. 誤將產品質量與地理標志劃等號
內蒙古地理標志農畜產品有品質差異性和產品獨特性的特點,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分類較細,相似產品比較多,消費者對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認識不夠到位,會出現盲目將產品質量和地理標志劃等號的問題[3]。被國家農業(yè)農村部認定的地理標志產品都會經過嚴格的監(jiān)管和檢查,質量、工藝都會有一定的保障,因此地理標志本身就包含了質量、聲譽、品質等信息,但是不能將產品質量就與地理標志劃等號。部分消費者不能正確理解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內在含義,看到地理標志產品就會認為完全是好的產品,只因為地理標志產品而進行購買,而忽視產品的質量、口感或是不是最符合消費者自身需求,消費者會產生非效用最大化的購買行為。錫林郭勒羊肉被登記保護為地理標志產品,但錫林郭勒的羊種很多,并不是所有羊群都是經過天然養(yǎng)殖,很多羊肉并沒有經過嚴格的質量檢查與監(jiān)控,但是由于錫林郭勒羊肉被納入地理標志產品中,導致消費者會認為只要是錫林郭勒羊肉就必然好吃的錯誤想法。消費者對地理標志的錯誤認識,會影響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聲譽。
3. “搭便車”現象
由于地理標志產品的公共屬性、產品獨特性等特點,容易出現“搭便車”的現象。登記保護地理標志產品時會對產品的質量進行嚴格的監(jiān)管和把控;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對原材料、加工手藝、步驟等也都有嚴格的把控,因此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在認定時就包含了聲譽、產品質量等信息。一些生產商借用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聲譽、質量等信息,就會出現“搭便車”的行為。例如正藍旗的奶豆腐,其原料要求使用符合標準的產地的生牛乳,在生產工序有生乳、過濾、加熱、揚沸、靜置、煮沸、晾曬、檢驗、包裝、冷藏,每一道程序都有嚴格的要求。但是會出現一些廠商搭便車的現象,借用地理標志產品良好的聲譽,節(jié)省自己廣告等宣傳費用,將不符合地理標志產品質量要求的非地理標志農畜產品提供到市場上進行售賣?!按畋丬嚒毙袨闀饾u影響地理標志產品的聲譽,久而久之會影響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銷量和發(fā)展。
內蒙古地理資源豐富、歷史底蘊雄厚,地理標志農畜產品比較多,種類也比較豐富,具有公共屬性、生產區(qū)域性、產品特殊性、品質差異性等特點。但是由于假冒偽劣產品、生產者以量搏力、“搭便車”、消費者對地理標志產品認識不到位等因素,導致會出現消費者將地理標志產品和產品質量劃等號、只因地理標志而進行購買而忽略產品本身等問題,進而降低消費者對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信任度,使不良商家有利可圖。由此,提出以下建議:
1. 加大產品質量監(jiān)管
地理標志不代表產品質量,通過質量檢測的產品質量認證才是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標準化的生產可以有效保證產品的質量,從原材料、生產、加工、包裝等程序都進行嚴格的把控,制定嚴格的品質標準,以確保產品質量能滿足市場標準和消費者的預期[4]。在生產、加工時做到對原材料和生產程序的嚴格監(jiān)管,在包裝、上市的時候,也要符合質量標準和上市要求,嚴格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在市場上的增生,做到從生產、加工、包裝、上市,每一步驟都滿足質量標準,保證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質量。將法律法規(guī)作為產品監(jiān)管的堅強后盾,增加一些有關產品質量監(jiān)管的法律法規(guī),從生產環(huán)節(jié)就嚴格把控,做到“生產+監(jiān)管”雙向配合,為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實現品牌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2. 積極推動品牌化生產,避免“搭便車”問題
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由于其公共屬性的特點,會出現其產權不清晰,導致其外部效應比較高,出現“搭便車”等行為。因此,將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品牌化生產可以有效彌補地理標志產品外部性的問題,也有利于其產品質量的提高。增強品牌企業(yè)的準入和退出門檻,完善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產業(yè)體系,鼓勵企業(yè)進行品牌化、標準化的生產。品牌化生產可以規(guī)范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產業(yè)的市場秩序,明析地理標志品牌建設相關主體權責義務,減少“搭便車”現象的出現,有利于對產品的質量監(jiān)管,提高產品質量[5]。
3. 加強宣傳教育,樹立品牌形象
地理標志產品具有公共產品屬性的特點,地理標志的使用權并不僅限于極個別人,由此會導致地理標志品牌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問題,進而出現“囚徒困境”的現象,使得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相互博弈。對此,我們應該從不同角度加大對地理標志產品的宣傳力度,運用新媒體向公眾宣傳地理標志的基本知識和法律規(guī)定[6],避免出現消費者將產品質量與地理標志劃等號等問題。首先,政府應該從不同的渠道、多方面地進行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品牌宣傳,為企業(yè)推廣地理標志品牌提供堅實的后盾,使消費者能夠正確地認識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品牌;對于企業(yè),可以建立一個優(yōu)秀的策劃團隊,對具有特殊特點的地理標志農畜產品進行全面而有針對性的宣傳,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對于社會公眾來說,企業(yè)可以對售貨員進行培訓,使其全面了解地理標志產品品牌的內涵、特點等,在消費者購買時可進行全面的介紹。從政府、企業(yè)、社會公眾不同角度進行宣傳,可以實現集中而全面的品牌宣傳,實現整體宣傳的效果,增強品牌可信度與宣傳度。
4. 加大科技創(chuàng)新,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地理標志農畜產品是以產品特點、嚴格的質量認證形成的一種品牌建設,加大對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創(chuàng)新,維系品牌熱度,提高品牌粘性,擴大品牌影響力,使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品牌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6]。針對不同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本身的產品獨特性和品質差異性等特點,可以在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的基礎上,繼續(xù)研發(fā)創(chuàng)新不同的類型的產品,可以在質量、口味、包裝、銷售渠道等不同方面進行研發(fā)創(chuàng)新,增強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品牌效應,使品牌深入人心。同時,還應該在產品質量檢測和監(jiān)管方面加大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提高農畜產品生產效率,降低農畜產品的檢測成本,加強對產品的質量監(jiān)管,為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品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5. 政府支持
在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品牌化建設過程中,政府應該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做好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品牌生產的引路人,引導企業(yè)形成品牌化、標準化的經營模式。在企業(yè)建設品牌化產業(yè)的過程中,提供政策優(yōu)勢以及資金幫助,逐步使企業(yè)建設成為品牌化產業(yè)[4]。大大加強產品質量檢測和監(jiān)管力度,為企業(yè)增強企業(yè)實力、增大企業(yè)品牌效力提供有利的保障。大力宣傳品牌建設體系,為企業(yè)營造一個良好的品牌建設氛圍,使企業(yè)了解品牌建設的益處,使消費者增強對地理標志品牌產業(yè)的可信度,使地理標志農畜產品走向品牌化建設。
[注 釋]
① 中國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農村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733號建議的答復。
② 2020年5月8日農小峰智庫——2020年中國農畜產品地理標志品牌精析。
③ 農業(yè)農村部關于公布前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檢測合格和第八批示范村鎮(zhèn)名單公示。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農村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733號建議的答復。
⑤ 2020年5月8日農小蜂智庫——2020年中國農畜產品品牌精析。
⑥ 數據來源: 2021年牛羊產業(yè)鏈(內蒙古)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