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歌曲一直都是具有特色的中國代表性音樂風格,因為是具有傳播正能量的社會效應,因此在很多文化領域都有針對紅色歌曲進行改編的相關研究。在鋼琴演奏的作品創(chuàng)作方面也相應的出現(xiàn)頗多對紅色歌曲進行改變的中國風格音樂作品,這些作品無論從演奏難度,創(chuàng)作新意等都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而鋼琴作為在中國普及比較廣泛的樂器,其音樂作品的審美研究對大眾音樂推廣的音樂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此作為研究中國紅色音樂文化或者是對紅色音樂文化的大眾普及推廣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紅色音樂;鋼琴作品;推廣普及
一、紅色音樂及紅色音樂文化研究
“由于‘紅色在我國歷史文化中尤其是近代以來的革命實踐,和新中國的建立、發(fā)展過程中凝結于的符號化內涵與象征意義,使得它具有了多樣性的內涵,也經(jīng)常能夠由此產(chǎn)生聯(lián)想及隱喻,特別是“自從法國大革命把最貧窮的農(nóng)民戴的小紅帽作為象征物后,紅色就成為世人公認的革命的顏色”1在紅色抗戰(zhàn)時期純音樂的產(chǎn)生很困難,因為音樂同樣作為武器,一方面要鼓勵我們戰(zhàn)士的氣勢,另一方面也是作為文化武器去滲透到每一個人的心中。在紅色文化背景下的紅色音樂文化就此應運而生,紅色不單單是代表革命的顏色,在中國還代表紅色歌曲,因為紅色歌曲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下形成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音樂風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是紅色音樂文化傳播的根本,紅色音樂的誕生就是在人民的抗戰(zhàn)實踐生活中應運而生。它是反應抗戰(zhàn)生活的活化石,我們也通過紅色音樂的歌詞、旋律來進一步體味當時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生活場景,因此作品的風格都基金可能的體現(xiàn)了人民當時的審美需求,即使已經(jīng)走過了70余載,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當時產(chǎn)生的紅色歌曲看出當時人們生活、戰(zhàn)斗的痕跡,這些歌曲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是一直影響我們的紅色記憶。因此,紅色歌曲文化便成為學界一直以來研究的對象。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南泥灣》、《南海小哨兵》等都是非常耳熟能詳?shù)母枨?,在這些歌曲中并沒有那種慷慨激昂的抗戰(zhàn)斗爭,卻無處不在的體現(xiàn)著紅色思想,這些歌曲在民間流傳非常廣泛。因此好多樂器將其改編成樂曲進行演奏,在大眾推廣音樂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都說語言的盡頭就是音樂開始的地方,音樂的表達是推廣文化最為有效的手段,如果接受一個陌生的文化很難,但是接受音樂確很容易,就像“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認為,語言在其形成的原初就預設了兩種權力:隱喻的權力和邏輯的權力(即理性的權力。隱喻的意義依賴于情感化的聯(lián)想具有任意性,而邏輯的意義依賴于推導,具有確定性。對語言的使用,實質就是對語言的兩種權力的行使?!?這種情感化的聯(lián)想就是語言達不到的威力。而歌曲很大程度上就是語言的另外一種轉化。因為歌曲同樣也是有歌詞構成,因此,在紅色歌曲中的文化就蘊藏在紅色的歌詞當中,這種文化的傳承也就此通過文學和音樂相結合的形式展開。
所以紅色歌曲改編成鋼琴曲,一方面可以增加音樂的普及效果,另一方面就是將音樂背后的文化底蘊傳承表達下去。
二、紅色歌曲改編成鋼琴作品的社會普及效應
鋼琴作為舶來樂器,在中國的文化市場也是有著近百年的歷史了。民眾對鋼琴學習的熱情依舊如新,對聆聽鋼琴音樂作品的喜愛程度也如故,鋼琴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大致分為4 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背后都有著強大的歷史文化推動。經(jīng)歷過萌芽、發(fā)展、多文化并存、蓬勃向上各種時期以后,中國的鋼琴音樂有著越來越豐富的文化底蘊。
但是鋼琴音樂普及的背后還有音樂文化的深層次影響,鋼琴樂器走進中國是歷史的推動,鋼琴音樂的多角度、多文化傳播也是作為推動鋼琴走向大眾化的關鍵性因素。紅色音樂或者說是紅色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組成中最為特殊的一種文化體系,他不僅代表的是中國的特色文化內容,更是堅定而真實的反映了歷史的內容。這也就造就了紅色音樂文化的獨特性。
紅色鋼琴音樂作品大部分都是由紅色音樂民歌改變而來,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先產(chǎn)生了紅色的民族歌曲才有了紅色鋼琴音樂作品的改變。紅色歌曲大部分來自于抗戰(zhàn)時期的軍民情懷,就紅色歌曲改編成鋼琴音樂作品這種創(chuàng)新的效果,對推廣紅色音樂文化,紅色歌曲等雙向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紅色歌曲大都為兩段體或一段體,有的紅色歌曲甚至更短,但是在進行文藝化的改變過程中采用了大量的變奏手法,比如《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原本的音樂作品其實并不長,山丹丹的那個開花呦~紅個艷艷個艷,整體的歌詞簡單朗朗上口,旋律很有陜北民歌的嘹亮有高亢的特點,在群眾中的接受度非常高,整體的音樂風格也非常清晰。就像“鋼琴改變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以鋼琴獨特的音色魅力為主要創(chuàng)作形式,整體曲調旋律動聽,活潑明朗。這首鋼琴曲傳達的感情十分真摯,充滿了人民群眾樸素的民族情感和愛國情懷,曲調激昂,聞之讓人向往。整首樂曲弘揚了黨和人民團結一致的民族情懷,呼吁聽眾勿忘苦難,珍惜美好,更為生動地傳達了紅色文化最為本質的價值意義?!?
正是因為如此,在社會大眾中廣泛的推廣紅色音樂的意義是任重而道遠。因為往往是年長的人更容易接受紅色音樂作品,年輕人的接受度比較低,把紅色歌曲改編成鋼琴音樂作品一方面是為了更好的讓年輕人可以接受,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年輕人通過對音樂的喜愛去演唱或演奏從而更深層次的把握這種音樂形式。但是存在的困難比較大,鋼琴音樂作品的宣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手段進行推廣,年輕人更多的在使用多媒體軟件方面比年長者更好一些,因此在很多方面紅色歌曲以及紅色鋼琴音樂作品存在推廣難,推廣慢的問題都需要兩手抓,既不能放棄年長的手中群體,同樣也不能放棄年輕人的這種事受眾群體,因此,音樂界這幾年在鋼琴音樂作品改編的方面出現(xiàn)很多種多樣的形式,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向大眾推廣紅色歌曲及紅色鋼琴音樂。
參考文獻
[1]《紅色記憶的嬗變對紅色媒體的影響呈現(xiàn)的考察》杜建華 復旦大學
[2]《紅色記憶的嬗變對紅色媒體的影響呈現(xiàn)的考察》杜建華 復旦大學
[3]淺析紅色文化價值——以鋼琴改編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為例 馬 曉 霜 黃河之聲
作者:孫鈺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音樂與舞蹈學博士,工作在廣東省嘉應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本文是課題結項:項目名稱:mzsklx2021033 《紅色音樂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