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丹
摘 要:色彩在繪畫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表達豐富的情感,是人類繪畫藝術中的重要表現元素。隨著繪畫藝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色彩觀念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良好的色彩觀念可以幫助作者創(chuàng)作出更富有情感張力的作品,這對作品本身有著重要的意義。就色彩觀念對繪畫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繪畫創(chuàng)作及欣賞提供更多的思路,以促進繪畫藝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色彩觀念;繪畫;情感表達
色彩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提升情感的表現力。從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開始,色彩便被廣泛運用,到了20世紀,隨著人類繪畫藝術的不斷發(fā)展,色彩已經成為判斷各流派的方式,并發(fā)展出了新的色彩觀念。不同的藝術家擁有不同的色彩觀念,也因此有了不同風格的作品。通過了解藝術家作品中對色彩的運用,欣賞者可以了解該藝術家的個人性格、情緒以及藝術審美能力等。從色彩觀念入手,可以有效地對繪畫藝術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升創(chuàng)作能力。
一、固有色色彩觀念的影響及運用對策
固有色是人類最基礎的色彩觀念之一,我們通常把固有色解釋為物體在白色光源下呈現出來的色彩。固有色是指物體固有的屬性在常態(tài)光源下呈現出來的色彩,是相對于正常狀態(tài)下的概念,而非科學論證后的精準數據。固有色可以提升繪畫作品中物體的真實度,還原其真實面貌,且一般會以人們記憶中的形式存在,即使在光線發(fā)生改變后,人們對其也有固定的感知,認定某物體的顏色是其固有色。在繪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固有色對色彩觀念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史前時期及油畫剛誕生的時期,色彩的運用基本都是固有色。
例如,在古典的洞窟壁畫及早期油畫作品中,常常用大量的固有色來表達特征、增強線條的流暢感,通過強烈的對比,增強物體的立體感、強化造型。運用固有色需要繪畫者具有深厚的繪畫功底,因此,繪畫者若要提升繪畫表現能力,提升固有色的運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固有色是“物體固有的物理屬性”在常態(tài)光源下產生的色彩,繪畫者可以從中國古代的作品中尋找啟發(fā)。例如,李昭道的青綠山水畫,通常采用一色到底的同類色彩,以提升畫作的意蘊,是為數不多的中國色彩繪畫藝術作品。再如,東晉時期的顧愷之,其筆下作品《女史箴圖》色彩華麗典雅,運用固有色生動地體現出人物神態(tài),展現出女史的情感張力。此外,中國的花鳥畫也有著極強的固有色彩觀念借鑒價值。中國花鳥畫對于形與色的表現非常突出,作者通常在構圖過后,運用濃墨重彩的固有色表現出花鳥的活力,增強作品的氣韻,從而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二、象征色色彩觀念的影響及運用對策
色彩除了具有物體表現能力之外,還具有文化特征。許多文化都具有自己獨特的代表色,也就是其象征色。象征色可以放大物體或人物的特點,不同的繪畫者在不同時期也會具有不同的象征色。象征色不但可以突出作品的主題,也可以幫助創(chuàng)作者渲染情感及傳達文化概念。象征色可以用來擴展事物內在的性質,加強事物之間的關聯并延伸,這對于藝術作品的情緒表達有著重要作用。
例如,在董希文的油畫作品《開國大典》中,大量運用了紅色的象征色,凸顯了中華民族的特色。在創(chuàng)作同類繪畫作品時,繪畫者也可以運用大量的象征色來提升繪畫作品的整體情緒,強調色彩的對比,增強主體部分的色彩張力,并利用對比基調突出主題?!堕_國大典》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背景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紅色代表了熱情、吉祥、喜氣,董希文通過對象征色的靈活運用,不僅增強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同時也表現出對民族未來的憧憬和期待。象征色不僅可以進行藝術渲染,也可以表達作者的情緒、突出文化背景等。因此,繪畫者應當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以及畫中所要表達的情緒,合理運用象征色,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三、條件色色彩觀念的影響及運用對策
條件色的發(fā)現和應用,是從歐洲的文藝復興開始的。條件色在繪畫技術領域里開辟了一條新路,畫家們利用條件色來發(fā)揮色彩的表現能力。在現實生活中,色彩不僅僅是以固有色的形態(tài)表現出來,更多的是根據不同的光源、不同的物理性質而表現不同的情緒。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固有色和周圍環(huán)境色均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而我們眼前的色彩則是經過多種光源色彩混合產生的。
例如,在莫奈的《日出·印象》中,可以發(fā)現色彩的寫實性。繪畫者應當基于光學原理,客觀地在固定色的基礎上對畫作色彩進行針對性修改,創(chuàng)作更具真實性的繪畫作品。繪畫者可以參考后印象派作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以感性的色彩觀念為出發(fā)點,基于物理學的實質性,描繪出真實的顏色和光色變化。繪畫者應當具備觀察固有色之外條件色的能力。條件色觀念的培養(yǎng)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未經過系統的條件色觀念培養(yǎng)的人,色彩辨別能力是較弱的。如果沒有對特定風格的需求,繪畫者的色彩運用應當是多樣化的,而不是孤立的。在進行基礎訓練時,繪畫者應當著重提升自身的色彩感知能力、動態(tài)色彩捕捉能力以及色彩審美能力和辨別色彩的能力,減少慣性思維的影響。
四、情感色色彩觀念的影響及運用對策
色彩具有極強的情緒感染力,可以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完美地展現出來。情感色色彩觀念影響了一幅畫作是否成功。后印象派繪畫興起之后,情感色色彩觀念被更多藝術家運用到了繪畫當中。藝術家可以利用情感色展現不同的內心情感,表達對藝術作品主題的理解。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色彩情感的表現應當凌駕于色彩美感之上,賦予畫作靈魂,使其具有生動鮮活的生命。
例如,凡·高所創(chuàng)作的《向日葵》,充分體現了色彩的主觀表現力。寫實的畫作可以表現出創(chuàng)作手法,但局限性較大。在19世紀末,寫實主義逐漸向后印象主義畫派過渡,在此過程中,情感色色彩觀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直到如今,情感色色彩觀念依然是現代繪畫的核心。因此,繪畫者應當著重提升色彩的表現張力,運用合理的情感色,表達自己的精神世界,將幻想與想象融入畫作當中。此外,繪畫者還需要把握好度,不可過于偏執(zhí),導致畫作出現怪異的風格,想象應當契合現代繪畫的藝術理念,在合理的區(qū)間內進行富有張力的色彩創(chuàng)作,以表達豐富的情感。
五、美感色色彩觀念的影響及運用對策
美感色是優(yōu)秀畫作的重要參考依據,可以提升畫作的整體美感效果,表達色彩之間的關系。運用藝術美感的方式,使得畫作優(yōu)雅、協調,產生令人賞心悅目的效果。美感色對于色彩的契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畫家協調色彩之間的秩序,使畫面整體能夠產生美感。因此,運用美感色色彩觀念,可以有效提高畫作的整體質量。
例如,在繪制抽象畫的過程中,常常需要脫離固有色和條件色,將想象中的顏色呈現在畫作中。但如果沒有美感色的介入,畫作整體布局就會顯得過于跳脫,產生違和感。因此,繪畫者應當具備一定的美感色色彩觀念,理性地排列色彩,跳出固有色、象征色的刻板概念,將其與情感色融合,營造出和諧的美感。以美感色色彩觀念為中心的畫作通常畫面表現唯美,充滿夢幻感。繪畫者還應協調部分重色的濃度,既要給予畫作嚴格的邏輯,又要給予畫作優(yōu)雅的氛圍,使整體效果更加和諧。在色相的選擇上,應減少色彩的刺激性,使得美感色色彩不強烈、不炫目、不易使人產生視覺疲勞,緩解人們的厭倦、急躁情緒。廣義的色彩調和,既要色彩飽滿,對比強烈,又要保證畫面效果不會過于尖銳。
六、裝飾色色彩觀念的影響及運用對策
裝飾色可以協調主色調,幫助提升畫面的表現力,是一種鮮明的藝術表現形式,也可以稱之為寫實畫的延伸和轉化。通常,裝飾色色彩會更貼合大眾審美,靠近大眾的心理,幫助打造繪畫的節(jié)奏感。在繪畫中,裝飾色色彩觀念應用廣泛,而隨著設計行業(yè)的崛起,裝飾色色彩觀念也在許多商業(yè)設計中得到了廣泛運用。
例如,觀察商場的店鋪設計,可以從中感受到裝飾色色彩觀念的流行。使用裝飾色是轉變色彩觀念的一個重要的方式,能夠幫助繪畫者提升專業(yè)領域的設計能力。裝飾色色彩觀念既要滿足實用性的功能需求,還要滿足大眾審美。造型原色可以突破客觀自然色彩與形態(tài)的界定。設計師應具備良好的協調能力,保證客觀觀念和主觀觀念的協調,合理地運用裝飾色色彩觀念,營造出具有純凈色彩、高對比度、高視覺沖擊力的視覺美感。
七、結語
以上提到的六種色彩觀念,每種都具備不同的作用。如果能夠在畫作中合理運用色彩觀念,便可以有效地賦予色彩高級感,增強畫作的藝術效果。色彩觀念之間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獨立為伍。在色彩觀念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繪畫者不能僅依靠某一種色彩觀念進行創(chuàng)作,而要同時結合幾種觀念進行創(chuàng)作。提升對色彩觀念的認識和運用能力,可以有效幫助繪畫者提升運用色彩的能力,明確色彩定位,擴展色彩表現能力和色彩張力。而在色彩觀念的學習過程中,繪畫者也要提升自身的形式美感與審美能力,強化視覺的感性捕捉,增進自身與色彩之間的聯系,從而更全面地促進自身藝術能力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唐任杰.色彩的意志 當繪畫與建筑交集在色彩里:淺談西方繪畫發(fā)展對現代建筑色彩的影響[C]//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河南省人民政府.第十屆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四.鄭州: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2008:1426-1433.
[2]郭曉穎.淺談西方藝術觀念對當代工筆花鳥色彩的影響[J].絲路視野,2017(18):58-59.
[3]馮歡.西方早期與中國先秦色彩觀念比較及其對繪畫的影響[J].流行色,2014(12):82-85.
[4]譚志毅.淺談色彩教學對學生的影響[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4):175.
[5]匡栒儀.王維繪畫色彩審美觀念探微[J].美與時代(中旬刊),2020(2):10-12.
[6]錢晶.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的美學特征分析[J].科技風,2019(2):238.
[7]范春曉.新時期中國工筆畫色彩觀的轉變[J].美與時代(中旬刊),2019(6):8-9.
[8]時中奇.繪畫寫生色彩與設計裝飾色彩的教學比較分析[J].藝術科技,2019(12):228.
作者單位:
大連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