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科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27秒,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搭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出征太空,前往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開展為期三個月的飛行任務(wù),他們是我國空間站的首批太空訪客。聶海勝擔任指令長,46歲的湘潭伢子湯洪波是首次飛行,成為“首飛”即進入空間站的航天員。
湯洪波1975年10月出生在湖南湘潭縣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
高三那年,湯洪波看到學校張貼的招飛通告?;丶液?,他把考航校當飛行員的想法,跟父親一說,湯父便意識到孩子長大了,該去闖闖了,對他的理想表示贊同。湯洪波還跟母親說:“因為體格原因,以前飛行員招北方人比較多,湖南人招得并不多,我想去試一試?!?/p>
湯洪波憑借平時打籃球鍛煉出的出色身體素質(zhì),一路“過關(guān)斬將”,順利被航校錄取,開始了他的飛行員之路。湯母清楚地記得,那是9月,家里的二季稻已經(jīng)是綠油油的一大片,就要到抽穗收割的時候。湯母說:“沒想到一下子就考上了?!?/p>
19歲的湯洪波拿到招飛錄取通知書后,高興得不得了,在家里又蹦又跳。家里為此還買了一大捆鞭炮,鞭炮噼里啪啦的聲響,一直從院子響到村頭,全村人都為此感到自豪。
湯洪波考上航校后,來到河北保定上學,剛上學便遭遇了“攔路虎”,體能測試不合格。如果體能測試不合格,就會被淘汰。好不容易從田間地頭飛出來了,不能還沒有飛多遠就被淘汰,怎么辦?練!湯洪波風雨無阻,在操場上跑了一圈又一圈。一年后,湯洪波的體能測試成績從墊底“跑”到了前面。湯洪波說:“我一直加倍努力,爭取實現(xiàn)更大進步?!?/p>
湯洪波在訓練中
湯洪波每次從部隊回來,都會抽時間去看看他的長輩,及老鄰居,在村民的眼中他是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湯洪波擔心父母舍不得花錢,每次回來,都會為父母在鎮(zhèn)上買一些日用品帶回家。湯洪波和父母通常都是電話或視頻聯(lián)系,父親總會在電話的這一頭叮囑他:“年輕人,就是要吃苦,要歷練,要出力?!?/p>
在部隊空閑時,湯洪波喜歡拿著飛機模型,一遍一遍地比劃著如何安全起飛降落。夜深人靜時,他的腦海里還在一次一次地“演練”著操作飛行,思考著眼、手、腳如何更好地相互配合。有了平日的思考和練習,他的飛行成績總能得到滿分,戰(zhàn)友評價他是“教科書式的飛行員”。
經(jīng)過大學學習和部隊的飛行演練,在畢業(yè)時,隊長問他:“選擇飛直升機還是戰(zhàn)斗機?”他回答道:“戰(zhàn)斗機!”隊長繼續(xù)問:“你選擇留在內(nèi)地、飛行次數(shù)少的地方,還是偏遠、飛行次數(shù)多的大西北?”湯洪波沒有多加思考就選擇了飛行次數(shù)多的大西北,說:“飛行員生來就是要飛行的?!?/p>
于是,湯洪波從航校來到新疆,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此后經(jīng)過8年執(zhí)飛任務(wù)的歷練,安全飛行1159小時,憑借出色的飛行成績,成為飛行大隊的大隊長,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09年,我國開始從優(yōu)秀的飛行員中招錄選拔第二批航天員,此時的湯洪波義無反顧地報了名,并于2010年5月經(jīng)過層層選拔,成為我國第二批預(yù)備航天員,是其中年紀最大的一位。
湯洪波喜歡聽飛機起飛時,發(fā)動機發(fā)出的那種轟鳴聲,喜歡開著飛機在云層里面鉆來鉆去,這種直插云霄的感覺很愜意。成為航天員后,他把以前飛行用過的頭盔,都一直放在他辦公室最醒目的地方,用來提醒自己曾經(jīng)是空軍優(yōu)秀的飛行員,用那些成功的自豪經(jīng)歷來激勵自己,也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航天員。
進入航天員大隊后,湯洪波以為他有過飛翔藍天、直插云霄的經(jīng)歷,就可以很快體驗到漂浮太空的感覺。但事實絕非如此簡單,從天空到太空,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是一個巨大的跨越,在這里他要完成體能體質(zhì)訓練、航天環(huán)境耐力與適應(yīng)性訓練、航天專業(yè)技術(shù)等八大類上百個課目的學習訓練。而且這些訓練,既是挑戰(zhàn)學習能力,也在挑戰(zhàn)生理與心理極限。
2016年5月,湯洪波成為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wù)的備份航天員。2019年12月,湯洪波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wù)乘組。湯洪波面對模擬失重訓練,卻成了他“邁不過去的坎”。湯洪波說:“訓練服加壓后像一艘人形飛船,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動。”他一穿上訓練服,就特別煩躁,時常自責:“訓練都完成不了,還談什么飛天呢?”
出征
湯洪波不敢把這種訓練的痛苦告訴家人和同事,怕大家為他擔心。有一天,他請教有過出艙任務(wù)的劉伯明,并請工作人員將訓練服的溫度盡量調(diào)低,讓心情冷靜下來。在多次訓練后,他越過了這道令他寢食難安的難關(guān)。湯洪波始終堅信,經(jīng)歷過這些極限考驗,以后哪怕再難再苦,也都能扛過來。
湯洪波說:“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遠。”卻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從入選航天員隊伍到成功飛向太空,訓練和等待的時間竟長達11年。在這個漫長的11年中,有很多挑戰(zhàn)在等著他,坐轉(zhuǎn)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時狹小環(huán)境剝奪睡眠訓練,各種各樣的艱巨挑戰(zhàn),都要全力以赴,咬牙堅持,通過一次又一次嚴苛測試。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27秒,湯洪波和戰(zhàn)友聶海勝、劉伯明一起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飛向太空。相對于其他兩位有過出征經(jīng)歷的航天員,46歲的湯洪波終于迎來了他的“首飛”。
第一次執(zhí)行任務(wù),壓力難免會有,因為神秘的太空充滿著許多未知,空間站任務(wù)充滿風險和挑戰(zhàn)。壓力就是動力,在談及這次飛行任務(wù)時,他充滿信心地表示:“對自己的信任,就是確保每個步驟都零失誤,就是對航天團隊的信任,因此保證每天身心健康,以免讓地面的工作人員擔心。”
湯洪波的妻子也是位航天人,在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服工程室工作,參與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前往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內(nèi)工作服的研制過程,喜歡書法的她,還專門親手制作了卡片,讓他帶上太空。她說:“航天員在我心中,航天員的安全在我手中。這是航天員中心科研人員對航天員的莊嚴承諾,也是我最真摯的祝福?!?/p>
遠在湖南湘潭老家的湯父,看到兒子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wù)航天員見面會上,舉起右手,行標準的軍禮,內(nèi)心更是激動,他說:“國家強大了,科技很發(fā)達,愿他不負重托,圓滿完成任務(wù),勝利歸來。”
湯洪波從一名空軍的飛行員,經(jīng)過長時間的淬煉,從備飛到飛天,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厚積薄發(fā),“首飛”即是進入空間站的人,他自己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