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剛,楊云,陳榮耀
(1. 廣東省農墾中心醫(yī)院腫瘤放療一區(qū);2. 廣東省農墾中心醫(yī)院腫瘤放射治療區(qū),廣東湛江 524002)
宮頸癌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其致死率僅次于乳腺癌[1]。早期患者經手術及放療治療預后良好,中晚期患者大多療效不佳,預后較差。目前針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臨床上多采用放療聯(lián)合同步化療的治療方案。大量臨床實踐表明,三維適形放療會損傷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引起放射性炎癥、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對臨床療效和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2]。調強放療是一種新型的癌癥放療技術,其首先在CT 的輔助下,臨床醫(yī)師對靶區(qū)進行精準設計,采用高劑量射線精準治療,最大程度上減少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和臨近器官的損傷,可有效提高腫瘤局部的控制率,減少不良反應的產生率[3]。本研究擬從近期療效、血清因子水平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等方面探究三維適形放療和調強放療聯(lián)合同步化療的療效差異。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東省農墾中心醫(yī)院自2017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92 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40例,采用三維適形放療聯(lián)合同步化療)和觀察組(52 例,采用調強放療聯(lián)合同步化療),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①符合《婦產科學》[4]中宮頸癌的診斷標準[4],確診為原發(fā)性宮頸癌;②臨床分期為中晚期。排除標準:①入組前接受過治療的患者;②中途中斷治療的患者;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已經廣東省農墾中心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調強放療,首先進行放療計劃的設定:囑患者放療前排空大小便,口服500 mL 飲用水,待膀胱再次充盈后,采用真空氣墊進行固定,在CT 機的透視下定位放射野,確定腫瘤治療的放射線劑量及危及直腸、膀胱等的限制劑量(膀胱V50GY<30%,直腸V50GY<30%,股骨頭V50GY<5%,小腸35 GY<40%,結腸<50 GY),腫瘤治療的放射線劑量為45~50 Gy,限制劑量為1.8~2.0 Gy/次,每周5次。其次將擬好的方案在瓦里安vitalbeam 直線加速器上設置好參數(shù)即可開始治療。最后,調強放療完成后,給予高劑量率銥(192)后裝放射治療,每次5~6 Gy,每周1次,療程共4~5次,A點劑量大約為80~85 Gy。對照組患者采用三維適形放療,腫瘤定位方式和后裝治療同調強放療。應用四野箱式照射技術,每次6~7 Gy,每周1次,療程共4~5 次,總劑量為30~42 Gy,A 點劑量為80~87 Gy。兩組患者在放射治療的同時,聯(lián)合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58,規(guī)格:10 mg/支)同步化療,劑量40 mg/m2,療程為6周。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和急慢性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②在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和治療后6個月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采用全自動化學分析以檢測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比較;③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近期療效:兩組患者放療結束3個月后進行婦科檢查和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檢查,記錄腫瘤的大小和病灶的消退情況,治療效果的評估參考WHO實體瘤的評估。進展:治療后腫瘤體積較前>25%或者出現(xiàn)新病灶;穩(wěn)定:腫瘤體積縮?。?0%,時間持續(xù)在4 周及以上;部分緩解:腫瘤體積縮小≥50%,時間持續(xù)在4周及以上;完全緩解:腫瘤完全消退,時間持續(xù)在4周及以上。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不良反應嚴重程度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近期療效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2.2 血清因子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VEGF、TNFα 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VEGF、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觀察組治療后各時段血清VEGF、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的比較[例(%)]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因子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因子的比較(±s)
注:兩組同時期比較,aP<0.05。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例數(shù)對照組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6個月F值P值觀察組52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6個月F值P值VEGF(ng/L)259.34±50.26 212.41±35.47 182.36±27.54 39.762 0.000 264.14±51.33 189.54±35.62a 166.41±28.96a 85.106 0.000 TNF-α(μg/L)25.34±8.35 18.25±6.06 12.55±3.96 40.341 0.000 26.25±8.44 15.33±4.25a 10.24±2.69a 108.133 0.000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的急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慢性放射性損傷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慢性放射性損傷嚴重程度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和表5。
表4 兩組患者急性不良反應發(fā)生發(fā)生情況的比較[例(%)]
表5 兩組患者慢性放射性損傷發(fā)生情況的比較[例(%)]
在我國十大惡性腫瘤中,宮頸癌位居第4,且隨著我國居民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宮頸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5-6]。目前關于宮頸癌病因的調查中,人乳頭瘤病毒(HPV)的持續(xù)感染是其最主要的致病作用,此外還有性伴侶過多、病原體感染、早孕多產等皆可引起宮頸細胞惡性病變[7]。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關注并接種了HPV 疫苗,使得我國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顯著降低,但是該惡性腫瘤引起的疾病負擔仍然較重。手術治療方案適用范圍較窄,很多中晚期患者在發(fā)現(xiàn)時往往已經失去最佳的手術時機。因此對于中晚期患者,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放療聯(lián)合同步化療的方法進行治療。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在中晚期宮頸癌的治療中,調強放療聯(lián)合同步化療的近期療效顯著優(yōu)于三維適形放療聯(lián)合同步化療。與三維適形放療相比,調強放療不僅可依據(jù)腫瘤位置和區(qū)域淋巴結精準定位放射區(qū)域,還可對不同放射區(qū)域內的射線劑量進行精準調控,最大限度地殺傷腫瘤細胞;再協(xié)同同步化療,增強了腫瘤細胞對放療的敏感性,抑制了腫瘤細胞的增殖作用,從而起到了更好的局部控制效果,提高了治療總有效率[8-9]。血清VEGF、TNF-α水平都是腫瘤相關血清因子,在機體存在腫瘤細胞時,可高度異常表達,調強放療聯(lián)合同步化
療的近期療效更佳,因此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各時段血清VEGF、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由于調強放療對不同放射區(qū)域內劑量的精準調控,可有效減少放射線對周圍正常組織和鄰近器官的損傷,因此觀察組患者的急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慢性放射性損傷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慢性放射性損傷嚴重程度輕于對照組[10]。
綜上所述,與三維適形放療聯(lián)合同步化療相比,調強放療聯(lián)合同步化療可明顯提高患者的近期治療效果,降低血清VEGF、TNF-α水平,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