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栩
寶應二年(763),歷經(jīng)磨難的唐王朝終于平定了安史之亂。遠在蜀地的杜甫喜極而泣,“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啟程歸鄉(xiāng)??啥爬舷壬臍w鄉(xiāng)之旅并不順暢,他因年邁多病折返成都,投靠好友嚴武。不久嚴武因病去世,杜甫失去依靠,開始漂泊流浪。大歷二年(767),杜甫在夔州白帝城外登高望遠,睹物傷懷,寫下了這首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胡應麟《詩藪》)的《登高》。
首聯(lián)“風急”“天高”,一片秋季肅殺之景;遠處傳來猿嘯,猿嘯一貫使人聯(lián)想到哀傷,如“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jīng)注·江水》)。從視覺、聽覺給讀者以多感官沖擊。沙洲凄清潔白,鳥兒在上空回轉盤旋,更添幾分哀情。
頷聯(lián)寫無邊落木蕭蕭而下,之所以用“落木”而非“落葉”,我想是因為“葉”給人以繁密茂盛之感,而“落木”使讀者聯(lián)想到秋天葉子落盡之后留下的樹干,更顯凝重,如“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庾信《哀江南賦》),也間接點明了季節(jié)?!盁o邊”“不盡”是本聯(lián)的亮點,將胸中翻江倒海的愁緒傾瀉而出。若去此四字,“落木蕭蕭下,長江滾滾來”便毫無意境了。
頸聯(lián)由景轉情,使全詩情感達到高潮?!氨铩?,“秋”不一定可“悲”,正如“春”不一定可“傷”,但由于詩人“常作客”而平添傷感。此處的“常”大概是“恒?!倍恰俺3!钡囊馑?,因為詩人長年萬里漂泊,難覓寧日?!鞍倌辍庇髟娙四赀~,愁緒因年邁多病而更加深一層。即興登臺望遠,卻因無端的愁緒而意興闌珊,盡顯沉郁悲涼。
尾聯(lián)中七、八句,分別上承五、六句,氣勢由雄渾轉為淡隱?!俺W骺汀钡钠D難羈旅生涯中,由于多病而難以借酒澆愁,從而愁緒郁積心中,難以紓解。思其身,則老病困苦;念其國,則藩鎮(zhèn)割據(jù)、戰(zhàn)亂連綿,“艱難苦恨”,是也。
全詩押韻嚴密,對仗工整?!鞍А薄盎亍薄皝怼薄芭_”“杯”均屬于平聲灰韻。我們都知道格律詩只要求頷、頸二聯(lián)對仗,若全詩對仗則容易顯得板滯,但本詩不但沒有這一弊端,反而達到了一種新的高度,既工整而又富于變化?!氨铩薄岸嗖 睆脑~性上來說并非嚴格對偶;而尾聯(lián)雖非對仗,但“艱難”“潦倒”卻給讀者以工整之感。這些都體現(xiàn)出詩人格律運用技巧的登峰造極。全詩“無意于對”,細細品讀,則“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詩藪》)。清人楊倫在《杜詩鏡銓》中贊《登高》“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此言不虛。
【點評】
作為文學評論,首先,要能在細微之處說出自己的個性化感受,不能人云亦云。這篇詩評,關于頸聯(lián)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的“?!弊值慕忉專秃苡凶约旱莫毺馗惺?。在我們常人的視角當中,“?!笨偸墙忉尀椤俺3!?,而這篇詩評,作者卻大膽地把它理解為“恒?!?,讓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這個不同尋常的解釋,更讓人感受到個人命運的悲哀,在宏大的社會空間中,顯得那樣的深厚而博大。
其次,文學評論最忌諱的就是面面俱到,什么都想說,到頭來什么都說不清楚。這篇詩評,緊緊圍繞著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的語言特色展開評述,沒有旁逸斜出,表達精當而緊湊。看得出來,作者查閱了相當多的資料,但是在落筆的時候,都能化為自己的語言,尤其對于頷聯(lián)的“落木”的解釋,作者很自然地聯(lián)系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5第9課課文《說“木葉”》的相關解讀,借助前人的肩膀,進一步拓展自己的闡述。
這篇詩評,文筆冷峻、成熟,在文字表達上下了一番功夫,不僅思路清晰,而且注意挖掘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抓住自己感觸最深的地方,以此展開評論,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