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誼,朱萬青,李 娟,李偉偉,李志峰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23)
遷延性慢性腹瀉(persistent and chronic diar?rhea,PCD)是指病程在2 周以上的腹瀉,是兒科的常見疾病與多發(fā)疾病。研究發(fā)現(xiàn),該病每年造成250萬嬰兒死亡,5 歲以下兒童中每1 000 名兒童死亡率為4.9%[1-2]。在發(fā)展中國家和工業(yè)化國家,持續(xù)性和慢性腹瀉最常見、最重要的原因仍然是腸道感染[3-4],包括細菌和病毒感染。一項針對199 名患兒腹瀉標本的檢測發(fā)現(xiàn),病毒檢出率為48.7%,其中輪狀病毒A 是最常見的檢出生物(34.67%),其次是諾如病毒GIIGII(20.6%);細菌陽性檢出率為40.2%,最常檢測到彎曲桿菌(22.11%),其次是艱難梭菌毒素 AAB 和沙門氏菌[5]?,F(xiàn)代研究認為,PCD 與體液、細胞免疫功能降低、腸道菌群失調、腸黏膜持續(xù)損害、黏膜修復遲緩等有關[6-8]。腹瀉病長期反復發(fā)作,可造成營養(yǎng)不良、貧血等并發(fā)癥,嚴重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故針對遷延性慢性腹瀉的治療以去除病因,恢復患兒胃腸生理功能,促進生長發(fā)育為原則,但是西醫(yī)治療個體化不足,臨床療效欠佳。
PCD 屬中醫(yī)“久瀉”“泄瀉”等范疇[9],中醫(yī)藥治療小兒腹瀉積累了豐富經驗,對于遷延性慢性腹瀉采用中醫(yī)辨證施治療效明顯。《幼幼集成》言:“集成止瀉散治久瀉如神,此方經驗最多。”可見止瀉散常用來治療久瀉。而止瀉散組方中藥的活性成分較多,說明止瀉散可能是通過多成分的協(xié)同作用而起效,但關于止瀉散治療PCD 的分子機制尚未明確。而網絡藥理學是通過整合多個數(shù)據(jù)庫的相關信息,構建生物信息網絡,進一步分析網絡拓撲結構以及選取特定信號節(jié)點實現(xiàn)藥物作用多靶點預測。網絡藥理學的研究策略涵蓋了多個靶點,將藥物-靶點網絡與生物系統(tǒng)網絡相結合,可為新藥研發(fā)提供新途徑和新策略[10]。本研究應用多個數(shù)據(jù)庫綜合挖掘和篩選止瀉散組方中藥的活性化學成分及藥物作用靶點,從而探索止瀉散治療PCD的作用及分子機制,以期為止瀉散治療PCD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徑。
1.1 數(shù)據(jù)庫及軟件選擇 中藥系統(tǒng)藥理學數(shù)據(jù)庫TCMSP(http://ibts.hkbu.edu.hk/LSP/tcmsp.php)、GeneCards 數(shù) 據(jù) 庫(https://www. genecards. org/)、OMIM 數(shù)據(jù)庫(http:// www.omim.org/)、STRING 10.5數(shù)據(jù)庫(http://string-db.org)、UniProt數(shù)據(jù)庫(https://www.uniprot.org/uploadlists/)、KEGG 數(shù)據(jù)庫(http://www.kegg.jp/)、David數(shù)據(jù)庫(https://david.ncifcrf.gov/home.jsp)等以及R軟件、Cytoscape 3.7.2軟件。
1.2 止瀉散組方藥物活性有效成分靶點篩選 中藥系統(tǒng)藥理學數(shù)據(jù)庫與分析平臺(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是一個藥理學平臺,它能捕捉藥物、靶標和疾病之間的關系。該數(shù)據(jù)庫包括化學物質、靶點和相關的藥物靶點網絡,以及涉及口服生物利用度、類藥性指數(shù)等天然化合物的藥代動力學特性。 通過訪問TCMSP 數(shù)據(jù)庫,以“茯苓”“山藥”“車前子”“甘草”為關鍵詞檢索止瀉散中的化學成分。在數(shù)據(jù)庫收集止瀉散中的化學藥效成分信息,選擇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11],類藥性指數(shù)(drug like index,DL)≥0.18[12],搜索并篩選該數(shù)據(jù)庫中所包含的止瀉散中藥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毒藥物動力學(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and excretion,ADME)信息,將所得信息保存為txt 文本格式,并制成三線表。此外,在TC?MSP 在線數(shù)據(jù)庫平臺Ingredients 獲得篩選得到的止瀉散中藥物有效化學活性成分相對應的靶點蛋白。
1.3 網絡構建及核心靶點篩選 通過登陸Gene?Cards和OMIM 數(shù)據(jù)庫,以“persistent and chronic diar?rhea”為關鍵詞,檢索與PCD 相關基因靶點,將上述檢索到的基因、靶點結果進行整合,將信息錄入txt文本中,與“1.2”項獲得的靶點進行交集比對,利用R軟件包“VennDiagram”包繪制止瀉散中包含藥物靶點與PCD 相關發(fā)病機制靶點網絡圖,最終獲得止瀉散治療PCD 的潛在作用靶點,將獲取信息錄入txt文本中。STRING 數(shù)據(jù)庫是一個儲存已知和預測未知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在線軟件,可對每個蛋白相互作用信息進行評價分析、賦值,分值越高,可信度越好[13],從而得出蛋白競相作用的詳細信息。將“1.2”項所得的止瀉散有效活性成分和潛在作用靶點信息上傳 STRING10.5 數(shù)據(jù)庫(http://string-db.org)在線軟件,將限定研究物種設置為人類,獲得PPI 網絡圖,點擊exports 選擇“TSV:tab separated values-can be opened in Excel”下載數(shù)據(jù),并將得到的文件導入Cytoscape 3.7.2,得到止瀉散對PCD 作用靶點的蛋白互作網絡關系,并進行拓撲學分析。
1.4 有效成分-靶點的網絡構建及分析 運用Cy?toscape 3.7.2 軟件工具 MCODE 計算獲得 PPI 網絡圖的拓撲參數(shù),以邊相連蛋白之間有調控作用的網絡中節(jié)點。本研究基于 Closeness、Degree、Radiality、Betweenness、Clustering Coefficient 等參數(shù)評估各個節(jié)點在全網絡中的關鍵性,根據(jù)MCODE 的計算結果,Score分值越高,蛋白間相互作用可信度越高。
1.5 構建“藥物-有效活性成分-核心靶點”網絡圖 將上述靶點基因以及藥物有效化學成分和止瀉散藥物組成輸入Cytoscape 3.7.2軟件,構建“藥物-有效活性成分-靶點”網絡圖,運用cytoNCA 插件進行分析,篩選止瀉散的核心靶點。
1.6 KEGG 及GO 功能富集 將“1.2”項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利用UniProt 數(shù)據(jù)庫的Retrieve/ID mapping 搜索功能,剔除重復、非人源與不規(guī)范的靶點,經檢索和轉化操作最終得獲取Gene Symbol,以Gene Symbol的格式導入David 6.8 數(shù)據(jù)庫Functional Annotation Tool 的Upload 中粘貼篩選出的關鍵基因,以人類全基因組為背景和參照,分別勾選BP(biological pro?cess,BP)、CC(cellular component,CC)、MF(molecu?lar function,MF),分析結果設置閾值 EASE<0.05,Count≥4,F(xiàn)DR<0.01,P<0.05[13],獲得顯著性較高的生物過程和通路富集的結果,點擊通路名稱可以鏈接到KEGG 數(shù)據(jù)庫查看通路圖及詳情,并將所得信息通過R軟件繪制柱狀圖以及氣泡圖。
2.1 止瀉散中活性成分的篩選與ADME 分析 通過在TCMSP 在線數(shù)據(jù)庫平臺檢索止瀉散中所含中藥活性成分及其ADME 參數(shù),根據(jù)OB≥30%,DL≥0.18 參數(shù)對上述中藥的有效活性成分進行篩選,共篩選出104個有效藥物活性成分,潛在靶標數(shù)共226個。見表1。
表1 止瀉散中包含中藥的有效活性成分個數(shù) (個)
2.2 止瀉散中藥物“活性成分-靶點網絡”構建和分析 將2.1 結果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及潛在靶點輸入STRING 數(shù)據(jù)庫中,并運用Cytoscape 3.7.2 構建止瀉散的蛋白互作網絡關系,見圖1,此網絡共178 個節(jié)點,3 252 條邊,平均節(jié)點連接度為36.5,平均局部聚類系數(shù)為0.592。
2.3 構建“藥物-有效活性成分-核心靶點”網絡圖 將上述靶點輸入Cytoscape 3.7.2 軟件中構建網絡圖,運用cytoNCA 插件進行分析,篩選核心靶點基因,根據(jù)Degree>61,Betweenness>600,LAC>100進行篩選出核心基因 MAPK8、MAPK3、JUN、VEGFA、CASP3等,見圖1。將篩選的核心基因與藥物有效化學成分、藥物靶點組成藥物-疾病-有效活性成分網絡圖(橢圓形代表有效活性成分、三角形代表靶點),結果發(fā)現(xiàn):止瀉散中藥物的化學活性成分有11 個,包 括 MOL005869(daucostero_qt 胡 蘿 卜 苷)、MOL000422(kaempferol 山柰酚)、MOL000273(茯苓酸)、MOL000296(hederagenin-常春藤皂苷元)、MOL000098(quercetin-槲皮素)、MOL000392(for?mononetin-芒柄花黃素)、MOL002311(Glycyrol-甘草酚)、MOL004328(naringenin-柚皮素)、MOL000497(licochalcone a-甘草查爾酮 A)、MOL000546(dios?genin-薯蕷皂苷元)等;靶點有14 個,包括VEGFA、NOS2、CASP3、JUN、NCOA2、AKT1、IL2、MAPK3、IL6、STAT3、MAPK8、MYC、IL4、EGF等。見圖2。
圖1 止瀉散的蛋白互作網絡關系圖
圖2 “藥物-有效活性成分-核心靶點”網絡圖
2.4 靶點生物學功能分析 將“2.2”結果中的“活性成分-靶點”分別進行GO分析及KEGG 分析,將上述節(jié)點蛋白導入Protein name 進行注釋,注釋結果導入David 數(shù)據(jù)庫,在 DAVID 數(shù)據(jù)庫 Functional Annota?tion Tool 的Upload 中粘貼篩選出的關鍵基因,以人類全基因組為背景和參照,分析結果設置閾值:EASE<0.05,Count≥4,F(xiàn)DR<0.01,P<0.05,獲得顯著性較高的生物過程和通路富集的結果,點擊通路名稱可以鏈接到GO 數(shù)據(jù)庫及KEGG 數(shù)據(jù)庫查看詳情。經R 語言運行后,將顯著性高的生物過程和通路繪制成GO 功能富集的氣泡圖,P 值代表富集的顯著性,相應的P 值也越小,其顏色越偏向紅色,反之顏色偏向藍色;橫坐標表示富集數(shù)目;運行R 程序后,將靶點富集最多的信號通路經R 程序繪制KEGG 通路富集分析柱狀圖,P 值代表富集的顯著性,相應的P 值也越小,其顏色越偏向紅色,反之顏色偏向藍色。GO 分析結果顯示:得出10 個生物過程(biologi?cal process,BP),包括氧化應激、肽基酪氨酸磷酸化、對脂多糖的反應、對細菌起源分子的反應、細胞對生物刺激的反應等;10 個細胞組份(cellular compo?nent,CC);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血小板α 顆粒、RNA 聚合酶II 轉錄調節(jié)復合物等;10 個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包括細胞因子活性、生長因子活性、受體配體活性、信號轉導受體激活劑、蛋白酶結合、磷酸酶結合、MAP 激酶活性、胰島素受體結合等。KEGG 富集分析結果顯示,止瀉散治療效果涉及到乙型肝炎(Hepatitis B)、卡波西肉瘤相關皰疹病毒感染(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 infection)、人巨細胞病毒感染(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耶爾森氏菌感染(Yersinia infec?tion)、沙門氏菌感染(Salmonella infection)、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感染(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等與細菌感染有關的疾病,其涉及通路除MAPK 信號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糖尿病并發(fā)癥中的AGE-RAGE 信號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等通路比較明顯外,另外還得到C型凝集素受體信號通路(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MAPK 信號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IL-17 信號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T細胞受體信號通路(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HIF-1 信號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FoxO 信號通路(FoxO signaling pathway)。見圖3、圖4。
圖3 止瀉散治療PCD的GO分析氣泡圖及KEGG通路分析柱狀圖
圖4 核心靶點-通路圖
小兒泄瀉的主要病因病機在于小兒脾常不足,脾胃虛弱,后天復感濕邪,濕邪阻滯,導致脾虛失運,水谷精微留滯腸腑,甚至腸道脂膜損傷,水濕不化,故而發(fā)為泄瀉;久瀉不愈則脾虛及腎,后天水谷精微不化,氣血生化乏源,以致脾腎兩虛[14-15]?!队子准伞分篂a散由茯苓、山藥、車前子、甘草四味藥組成。臨床中止瀉散治療PCD 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但未見有文獻報道止瀉散治療PCD的作用機制研究。網絡藥理學不止針對單一化學成分對疾病的作用,而是融合了中醫(yī)藥辨證和整體的思維方法,因而對研究中藥復方的作用闡釋具有明顯優(yōu)勢。
本研究篩選出了止瀉散中104 個有效活性成分,潛在靶標數(shù)共226 個,構建了藥物-有效活性成分-核心靶點交互網絡,確定了復方中11 個有效活性成分及9 個疾病共同的核心作用靶點。隨后進行GO 分析和 KEGG 富集分析,GO 分析結果顯示,止瀉散通過直接或間接作用于細胞膜、細胞質、血小板等多個細胞組分,通過介導細胞因子活性、生長因子活性、多種酶的結合等,參與氧化應激、肽基酪氨酸磷酸化等生物學過程。KEGG 富集分析結果顯示,止瀉散主要治療與卡波西肉瘤相關皰疹病毒感染、人巨細胞病毒感染、耶爾森氏菌感染、沙門氏菌感染、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等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的疾病。提示遷延性腹瀉大多與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相關。腸道中的厭氧菌可以抑制腸道中炎癥物質的釋放,減輕腸道中的炎癥反應,從而增強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兒童患遷延性腹瀉時,糞便中的厭氧菌相對于正常糞便明顯減少,則相應的需氧菌就會明顯增多。因為小兒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其腸道的免疫與消化功能還不完善,同時小兒腸道中微生物群也處于生理性演替階段,使得腸道各功能不穩(wěn)定,所以小兒腸道菌群紊亂容易發(fā)生,而腹瀉等疾病使得腸道內厭氧菌大量減少,導致腸道屏障和拮抗作用減弱,兒童腸道免疫功能尚不完善,病原菌更容易侵襲與繁殖,從而加重腹瀉的發(fā)生。止泄散治療遷延性腹瀉可能是作用于需氧菌的產生,促進厭氧菌在腸道的生長,抑制腸道中炎癥物質的釋放,減輕腸道中的炎癥反應,從而增強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治療遷延性腹瀉。
富集分析提示止瀉散有效成分作用于靶點可能通過調節(jié)MAPK、AGE-RAGE、C 型凝集素受體、IL-17、T細胞受體、HIF-1、FoxO等信號通路來發(fā)揮治療作用。既往研究表明,MAPK 信號通路作為重要的信號通路之一,參與介導細胞生長等生理病理過程[16]。C 型凝集素受體信號通路不僅參與免疫調節(jié)[17],而且可以介導抗真菌感染等[18]。、IL-17 信號通路在介導調節(jié)免疫過程中成為自身免疫病研究的新方向[19],同時又可以參與抗病毒的調節(jié)過程[20]。HIF-1 信號通路在氧化應激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21]。在核心靶點-通路圖中,MAPK3、AKT1、JUN、IL6、MAPK8、TNF、CXCL8與通路的相關性最強。由此可見,止泄散治療遷延性腹瀉可能的機制是作用于MAPK3、AKT1、JUN、IL6、MAPK8、TNF、CXCL8 等蛋白靶點,從而調節(jié)MAPK、IL-17、T細胞受體、HIF-1、FoxO 等通路,抑制腸道中炎癥物質的釋放,減輕腸道中的炎癥反應,增強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從而達到治療遷延性腹瀉的目的。
最后經PPI 網絡分析確定復方作用于疾病的核心靶點,止瀉散中包含甘草、茯苓、山藥、車前子四味藥,這些藥物有效成分作用于疾病核心靶點的化合物包括胡蘿卜苷、山柰酚、茯苓酸、常春藤皂苷元、槲皮素、芒柄花黃素、甘草酚、柚皮素、甘草查爾酮A、薯蕷皂苷元。既往研究表明,甘草的有效成分如山柰酚、槲皮素、柚皮素、甘草查爾酮A 均屬于黃酮類物質,有抗炎、抗菌、調節(jié)免疫的功效[22-23]。茯苓首次記載于《神農本草經》,具有利水滲濕功效,可用于脾虛食少、便溏泄瀉等癥[24],研究證實其有效成分如茯苓酸、常春藤皂苷元有抗炎、抗菌的作用[25]。山藥的有效成分如薯蕷皂苷元,作為天然甾體皂苷元,具有很強的抗感染、抗過敏作用,并可消除腸道炎癥[26-27]。相關研究表明車前子中多糖成分有縮短腹瀉病程的功效[28]。因此,研究推測,止瀉散可能通過其有效成分胡蘿卜苷、山柰酚、茯苓酸、常春藤皂苷元、槲皮素、芒柄花黃素、甘草酚、柚皮素、甘草查爾酮A、薯蕷皂苷元等作用于生長因子、炎性細胞因子、多種蛋白酶等靶點,從而調控MAPK、AGERAGE、C 型凝集素受體、IL-17、T 細胞受體、HIF-1、FoxO 等信號通路發(fā)揮治療PCD 的作用。同時也提示了止瀉散多成分、多靶點和多途徑治療PCD 的作用特點,可為闡明止瀉散治療PCD 的機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