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一波,楊 勇,陳 濤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江蘇 常州 213003)
喘息性支氣管炎是兒童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多由病毒、支原體等多種病原體感染所引發(fā),可導致患兒出現(xiàn)咳嗽、呼吸困難及喘息等癥狀,嚴重時可致患兒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及β2受體激動劑為臨床上治療喘息性支氣管炎的常用藥物,且以布地奈德、異丙托溴銨及特布他林最為常見,雖可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但對部分病情嚴重的患兒效果欠佳[1]。干擾素是一種具有免疫調節(jié)與抗病毒雙重作用的細胞因子,其中重組人干擾素α2b能夠通過與細胞表面特異性的膜受體結合,從而產(chǎn)生較強的調節(jié)免疫與抗感染的作用,對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治療效果甚佳[2]。本研究旨在對重組人干擾素α2b霧化吸入對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T淋巴細胞亞群及血清白細胞介素-33(IL-33)、白細胞介素-18(IL-1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響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5例)中男、女患兒分別為 23、22例;病程 2~7 d,平均(4.33±1.10) d;年齡5個月~2歲,平均(1.44±0.19)歲。研究組(45例)中男、女患兒分別24、21例;病程1~7 d,平均(4.37±1.12) d;年齡6個月~2歲,平均(1.39±0.15)歲。兩組患兒性別、病程、年齡等一般資料經(jīng)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組間可進行對比分析。納入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年齡 < 2歲者;未患有嚴重肝腎、心臟疾病者等。排除標準: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者;近期服用免疫抑制、激素及支氣管擴張劑進行治療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存在禁忌證者等。本研究經(jīng)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jiān)護人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祛痰、止咳、吸氧、平喘及抗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對照組患兒予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Zeneca Pty Ltd,注冊證號H20140475,規(guī)格:2 mL:1 mg)、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Laboratoire Unither,注冊證號H20150158,規(guī)格:2 mL∶0.25 mg)及硫酸特布他林霧化吸入用溶液(AstraZeneca AB,注冊證號H20140108,規(guī)格:2 mL∶5 mg)進行治療,劑量依次為 0.5、0.25、2.5 mg,方法:將上述藥物將加入至空氣壓縮式霧化吸入器中,對患兒采取霧化吸入的方式進行治療,2次/d。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研究組患兒給予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α2b(北京凱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30030,規(guī)格:0.3 mL∶300萬IU)霧化吸入治療,取8~10萬IU/kg體質量的重組人干擾素α2b溶于2 mL 0.9%氯化鈉溶液中霧化吸入,2次/d。兩組患兒均持續(xù)給藥7 d。
1.3 觀察指標 ①依據(jù)《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4]進行評估,痊愈:用藥5 d后患兒體溫恢復正常,肺部濕啰音、喘息及咳嗽等癥狀完全消失;顯效:用藥5 d后患兒體溫有所下降,肺部濕啰音、喘息及咳嗽等癥狀明顯減輕;有效:用藥5 d后患兒體溫有所改善但易反復,肺部濕啰音、喘息及咳嗽等癥狀有所改善;無效:用藥5 d后患兒體溫、肺部濕啰音、喘息及咳嗽均無改善或持續(xù)加重??傆行?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觀察并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水平,采集患兒外周空腹靜脈血3 mL,CD4+百分比、CD8+百分比采用流式細胞儀進行測定,并計算CD4+/CD8+比值。③血液采集方法同②,3 000 r/min離心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法進行血清 IL-33、IL-18、TNF-α 水平測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臨床療效)與計量資料(T淋巴細胞水平及血清IL-33、IL-18、TNF-α 水平)分別為以 [例 (%)]、(±s)表示,采用χ2、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與對照組比,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T淋巴細胞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患兒CD8+百分比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T淋巴細胞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T淋巴細胞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
組別 例數(shù)CD4+(%) CD8+(%)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5 39.01±4.19 42.35±4.23* 34.82±4.75 31.40±3.13* 1.11±0.38 1.34±0.43*研究組 45 39.05±4.23 48.67±5.76* 34.89±4.72 25.32±2.96* 1.12±0.39 1.98±0.55*t值 0.045 5.933 0.070 9.468 0.123 6.15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清IL-33、IL-18、TNF-α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IL-33、IL-18、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血清IL-33、IL-18、TNF-α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血清IL-33、IL-18、TNF-α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IL-33:白細胞介素-33;IL-18:白細胞介素-18;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 例數(shù)IL-33(ng/L) IL-18(ng/L) TNF-α(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5 189.84±82.53 167.78±75.69* 178.72±79.41 166.31±58.79* 39.85±5.95 27.71±12.94*試驗組 45 189.76±82.50 140.56±42.60* 178.98±79.32 142.15±31.44* 39.84±5.92 18.65±9.16*t值 0.005 2.102 0.016 2.431 0.008 3.83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喘息性支氣管炎多發(fā)于3個月~2歲兒童,是幼兒期較為常見的下呼吸道炎癥,哮鳴音、呼氣性喘憋為其典型臨床癥狀。布地奈德、異丙托溴銨及特布他林為臨床上對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進行治療的常用藥物,其中布地奈德為糖皮質激素,可有效抑制機體內炎癥反應;異丙托溴銨是支氣管擴張劑,可對支氣管平滑肌起到松弛的作用,進而改善因支氣管痙攣所導致的喘息、憋悶;特布他林為β2受體激動劑,可通過抑制內源性介質引起的水腫,發(fā)揮平喘的作用,三者聯(lián)合效果較好,但僅靠常規(guī)藥物治療對部分嚴重患兒機體內免疫功能、炎癥反應的改善效果欠佳[5]。
干擾素是機體自身防御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一種反應物,其中重組人干擾素α2b進入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機體后可特異性作用于病變部位,從源頭上干擾病毒復制,可有效發(fā)揮抗感染作用,進而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增強其免疫力[6]。本研究中,研究組患兒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較對照組升高;CD8+百分比較對照組降低,提示重組人干擾素α2b霧化吸入可明顯改善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臨床癥狀與免疫功能,促進患兒病情恢復。
喘息性支氣管炎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的發(fā)生。IL-33作為一種炎性因子,其水平升高可活化肺泡巨噬細胞,加重氣道炎癥反應,進而惡化病情;IL-18高表達可促使呼吸道過量分泌炎性介質,刺激機體炎癥反應進一步發(fā)展;TNF-α是由單核巨噬細胞產(chǎn)生的一種炎性因子,高水平的TNF-α可加重機體炎癥反應,進而刺激病情進一步發(fā)展[7]。本研究中,研究組患兒炎性因子(IL-33、IL-18、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重組人干擾素α2b霧化吸入可明顯降低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血清IL-33、IL-18、TNF-α水平,減輕機體炎癥反應。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重組人干擾素α2b具有抑制嗜酸粒細胞與T淋巴細胞聚集的作用,并可抑制炎性因子合成與分泌,進而減輕機體炎癥反應[8]。
綜上,重組人干擾素α2b霧化吸入可提高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免疫功能,降低血清IL-33、IL-18、TNF-α水平,進而降低機體內炎性因子水平,但本研究樣本較少,還需進行大樣本量、多中心研究,以證實本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