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娟,馬麗娜
(新疆伊犁州婦幼保健院,新疆 伊犁)
近年隨著女性社會壓力增大,乳腺癌患病率逐年遞增,成為危害女性患者機體健康主要癌癥之一,受到各研究者高度關注。臨床學者依據乳腺癌病理表現及治療特征,建議以外科治療方案為主,但較多研究發(fā)現,乳腺癌患者術后繼發(fā)上肢淋巴水腫概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開展有效治療干預對策尤為重要[1]。考慮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與水腫液聚集具有高度關聯性,手法淋巴引流療法為首選治療方案,可有效緩解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情況,提高患者肢體舒適度[2];本研究現針對手法淋巴引流療法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臨床有效性進行探究,開展如下。
納入本院收診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52例為探查對象,病例篩查時間為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其中左側上肢水腫28例,右側上肢水腫24例,研究開展征求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采用隨機1:1分組法劃分對照組、研究組,對照組26例,年齡范圍38-55歲,平均(46.03±1.13)歲,發(fā)病時間為術后3-8個月,平均(5.16±0.37)個月,其中左側上肢水腫13例,右側上肢水腫13例;研究組26例,年齡范圍40-59歲,平均(45.86±1.17)歲,發(fā)病時間為術后3個月-7個月,平均(5.14±0.41)個月,其中左側上肢水腫15例,右側上肢水腫11例;兩組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入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治療,叮囑患者抬高患肢,進行肢體鍛煉;研究組開展手法淋巴引流治療,于治療開展之前取適量淋巴水腫專用膏進行皮膚涂抹,以皮膚溫熱為宜,采用環(huán)形排空、靜止旋轉、旋轉擠壓、環(huán)狀前推等手段進行皮膚撫摸[3];要求動作輕柔,避免力度過大影響深筋膜,要求撫摸方向以淋巴結回流方向為準,于近心端段進行按摩后向遠心端進行操作,于患者頸前、頸后、頸側借助靜止旋轉頸部淋巴結,于患者健側前胸、腋中線等部位進行環(huán)形排空手法,健側腋中線于腰部向腋下方向進行環(huán)形排空,于患者患側第二肋間至第三肋間進行靜止旋轉手法、環(huán)狀前推主要方向,以患側肩關節(jié)至鎖骨上淋巴結、患側上臂內側至外側,前臂兩側至肘關節(jié)內側,肘關節(jié)下方至上臂,手臂泵向腕關節(jié),腕關節(jié)泵上前臂,手掌泵上腕關節(jié),手臂向前臂-上臂外側-肩關節(jié)-鎖骨方向進行前推,至于肩關節(jié)外側[4];要求每組動作重復3次,每日治療1次。
測量患肢肘橫紋下10cm、肘橫紋上10cm水腫周徑;采用數字模擬舒適度評分量表對患者肢體舒適度進行量化評分,共計10個維度,每個維度0-10分表舒適度遞增,呈正相關,問卷Cronbach α系數評分0.89,具有可信性。
治療前兩組患者肘橫紋下10cm、肘橫紋上10cm上肢水腫周徑具有一致性(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肘橫紋下10cm、肘橫紋上10cm上肢水腫周徑均較治療前減少,研究組患者肘橫紋下10cm、肘橫紋上10cm上肢水腫周徑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上肢水腫情況統計[(±s),cm]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上肢水腫情況統計[(±s),cm]
?
治療前兩組患者主觀舒適度評分具有一致性(P>0.05),治療后患者主觀舒適度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研究組患者主觀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主觀舒適度評分[(±s),分]
表2 兩組患者主觀舒適度評分[(±s),分]
?
乳腺癌根治術為乳腺癌常用治療手段,受癌組織影響,患者上肢淋巴結系統障礙,于手術治療后易導致上肢淋巴水腫,呈漸進型,嚴重影響患者肢體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質量。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結水腫誘發(fā)因素較多,與毛細血管阻塞、水腫液聚集具有直接關聯性,臨床潛在危害性較大,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臨床學者針對淋巴水腫多采用理療刺激,改善淋巴管血液灌注,以恢復正常輸送功能,緩解外周血液循環(huán),以改善水腫液積聚,緩解肢體水腫程度[5,6]。手法淋巴引流作為臨床常用理療手段,可通過手法按摩等方式,促進水腫液吸收,輔助淋巴管內液體的輸送,以改善機體循環(huán),有效提高患者機體舒適度,刺激淋巴管恢復輸送功能,有效避免水腫液再次聚集,長期治療可有效緩解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程度,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7,8]。本研究經數據比對可知,治療后兩組患者肘橫紋下10cm、肘橫紋上10cm上肢水腫周徑較比治療前減少,研究組患者肘橫紋下10cm、肘橫紋上10cm上肢水腫周徑低于對照組,手法淋巴引流通過緩解血液循環(huán),降低水腫液聚集,有效緩解上肢水腫情況;經數字舒適度滿意評分可知,治療后患者主觀舒適度評分較比治療前升高,研究組患者主觀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手法淋巴引流可提高患者肢體舒適度,具有臨床可行性。
綜上,手法淋巴引流可有效緩解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程度,提高患者肢體舒適度,可于臨床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