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華,黃曉姍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yī)院,廣東 深圳)
耳鼻喉部疾病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且該類疾病主要的治療方法為手術。多數(shù)患者經(jīng)過手術治療后能夠收到滿意的效果,但術后疼痛是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劇烈的疼痛感,對術后的恢復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因此,對于耳鼻喉部手術患者應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尤其在心理上應做好疏導工作,通過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來緩解術后的疼痛感,提高患者對疼痛的承受能力。同時心理護理的實施也能避免術后疼痛對患者飲食、呼吸、睡眠等方面造成的不良影響,利于術后的快速恢復。由此可見,將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應用在耳鼻喉部手術患者有積極意義[1]。本研究選取了116例耳鼻喉部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采取了分組的方式進行研究,探討心理護理在耳鼻喉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的116例患者均為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耳鼻喉部手術病例,將其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進行檢查后均為耳鼻喉部疾病,同時符合手術指征,并同意采取手術治療,對本次的研究知情且簽訂同意書。將所有患者在隨機的原則下進行分組,其中的58例為常規(guī)護理組,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最大年齡為63歲,最小年齡為19歲。另外的58例患者納入到護理干預組,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最大年齡為61歲,最小年齡為20歲。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結果顯示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常規(guī)護理組的58例患者按照常規(guī)護理的流程進行護理操作,主要包括的內(nèi)容有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在術前協(xié)助患者進行相關的檢查,并做好評估工作。同時監(jiān)測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等各項生命體征。在圍手術期做好患者的基本護理工作,在生活上進行指導,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并在飲食上進行指導,讓患者按照飲食計劃進食。而護理干預組的58例患者實施的是常規(guī)護理+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同于對照組,心理護理干預則包括以下兩點:(1)認真做好患者的心理評估:大部分患者對于耳鼻喉部手術缺乏了解,在術前常常表現(xiàn)出恐懼、焦慮甚至抵觸、排斥的心理,不良的心理對于手術的順利開展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在術前護理人員應首先做好患者的心理評估工作,掌握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通過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情緒改變來掌握其心理變化情況,做到細致觀察患者[2]。同時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內(nèi)心感受,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通過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來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方案[3]。(2)有效心理護理的實施:在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前,護理人員應考慮患者學歷、背景、年齡及性格等方面呈現(xiàn)出的差異,從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法。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交流,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贏得患者的信任,使其能夠?qū)?nèi)心的想法傾訴給護理人員。護理人員術前應向患者及家屬宣教疾病及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包括手術治療的大致操作流程、手術治療目的、必要性、手術治療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及如何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操作,讓患者對該手術治療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減輕對手術的陌生感及恐懼感[4]。同時,鼓勵患者將內(nèi)心的疑慮和真實的想法說出來,從而進行針對性的疏導。也可讓患者與治療成功的病例進行交談,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術后護理人員仍需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告知患者術后應該注意的問題、疼痛發(fā)生的原因等,采取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來緩解患者的疼痛,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后利于術后的恢復[5]。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第1d、3d、5d疼痛感評分及術后心理狀態(tài)。其中疼痛使用視覺模擬評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評估,分數(shù)越高則患者的疼痛感越強烈。心理狀態(tài)使用焦慮、抑郁評分表進行評估,分數(shù)越高則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心理狀態(tài)越不佳。
所有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評分均記為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進行t檢驗,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則使用P<0.05表示。
護理干預組患者第1d、3d、5d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第1d、3d、5d疼痛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第1d、3d、5d疼痛評分比較(±s)
?
護理干預組患者術后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
?
耳鼻喉部疾病往往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法,而在術后大部分的患者會有較為明顯的疼痛,若不進行有效的干預將會對患者的飲食、睡眠等造成影響,也就影響了患者的術后恢復。因此,對于耳鼻喉部手術患者應給予有效的護理服務,尤其需要在心理上進行有效的疏導,以緩解不良情緒,減輕術后的疼痛感[6]。心理護理干預本身就屬于一種具有較強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有效的心理護理能夠發(fā)揮出輔助治療的作用[7]。
本研究中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了有效的評估,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方案,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心理干預,讓患者對該治療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緩解了負面情緒,大大減輕了疼痛[8]。結果提示,患者術后第1d、3d、5d的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且焦慮、抑郁評分也明顯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耳鼻喉部疾病手術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能夠緩解負面情緒,降低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