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群
26歲的姑娘趙小歡早早地起床,洗漱后,往肩包里塞進了兩個玉米餑餑。
趙小歡還沒有到達鴨棚邊,鴨子們的吵嚷聲已響成一片。
“嘟嘟嘟——嘟嘟嘟——”
“哎鴨鴨——哎鴨鴨——”
小歡靈巧地打開了竹編小門,一邊猛吹著哨子,一邊提升嗓子叫喚鴨子。三千只麻鴨似接到命令一般,嘩啦啦、齊刷刷地迅速集合到了曬谷場上,聽從“鴨司令”的調遣。
從購入苗鴨開始,經過精心家養(yǎng),三千只麻鴨羽翼漸豐,活蹦亂跳。一個月的日子,趙小歡每天耐心地對鴨子進行調教訓練,鴨子們見小歡一來,“嘎嘎嘎——嘎嘎嘎——”一只只都會抬起脖子、撲棱著翅膀聽從發(fā)話。
趙小歡的父親趙建國,母親干美琴,前些年從當地流轉過來1200畝水田,創(chuàng)辦了“安吉梅溪悟農家庭農場”。為了每一分水田不閑置拋荒,600畝栽種越冬小麥,小麥收割后插種單季雜交稻;600畝冬季空閑田開春后陸續(xù)進入搶抓插種。這樣規(guī)劃,拉開了播種時間差,保證了全部水田按季節(jié)、按日程完成插種。趙家人又在居家附近流轉一些閑置的旱地,全部采取秧盤育秧,不占用大田,1200畝水田做到了見縫插針,而且,做到了帶土秧苗與機械插種相配套。
氣溫驟升,插種下去的單季雜交稻秧苗已進入分蘗階段,生機勃勃。此時,趙小歡又到了挑起“重擔”的時刻。趁著晴好天氣,“鴨司令”小歡帶領“三千鴨兵”向著墨綠翻涌的大片禾田進發(fā)。
跟在趙小歡后面的“鴨子大軍”浩浩蕩蕩,經過村莊,穿過竹林,蹚過小溪,來到禾田。
“小鴨鴨,下田嘍!小鴨鴨,下田嘍……”
鴨子們到了陌生的地方,一時膽怯不敢下田,圍著趙小歡腳跟轉。趙小歡耐著性子,一遍一遍呼喚鴨子們快快下田。被慢慢趕下田的鴨子們,還是在田埂邊打轉,就是不愿往大田深處游蕩,小歡便挽起褲腳赤足下田,為鴨子們做伴鼓勁。鴨子們大起了膽子,便紛紛往碧綠的稻田里蔓延開去。起先,鴨子們還是在幾十米范圍內活動,后來,鴨子們不需要小歡的口令了,都會奔赴禾苗大田的角角落落,擔負起稻田除草、耘田和吃蟲子的任務了。
“你看,鴨子們一雙雙‘鴨腳板靈巧著呢,像泥水匠的‘泥踏板在稻田里涂涂抹抹,一些雜草就這樣被它們來來回回地反復踩踏,再也抬不起頭來,雜草也就成了生態(tài)肥料?!?/p>
趙小歡說的田間雜草是稗草、鴨舌草和千斤草之類,如果采用人工除草,費時費力,用工又多,更不能施用除草劑。
前些年,趙小歡還不認識這些雜草,從去年開始,母親干美琴在田頭一一教她認識,記住。有些雜草在一些田塊長得特別多,比如鴨舌草。這種雜草的葉子形似鴨子的腳底板,喜陰生長,在肥水田里長得特別快。這個時候,小歡會根據雜草生長情勢,對大田“布局鴨兵數量,靈活調動“重兵”,采取集中“火力”對雜草“消滅”之。
天氣炎熱,嫩綠的秧苗經常會遭蟲子侵擾。
父親趙建國對小歡說,禾苗即使長得最好,如果不掌握“蟲齡”動態(tài),有時禾苗會在一天內遭到蟲子的瘋狂蹂躪,直接影響到了稻谷產量。父親還告訴她,我們種植的水稻盡量不施用農藥,保證稻米的原生態(tài)價值。
小歡家庭農場生產的“兩山谷”,還被國家商標局批準注冊。
起先,趙小歡特別怕蟲子。
母親教她認識稻飛虱時,小歡全身都會起雞皮疙瘩。因為小時候她就知道一種叫“虱”的蟲子,父母經常說這些蟲子只長在骯臟邋遢的動物身上。父母這樣說的目的,就是讓女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身上就不會染上虱子。
小歡對于稻飛虱,雖然特別敏感,但是不怕了:“這些稻飛虱,像密集的蚊子全部叮在稻苗的腳跟上,靠吸取禾稈的汁液生存。如果汁液被吸干,稻稈就會倒伏,稻子也就毀了?!爆F在,趙小歡不僅懂了許多,而且發(fā)現蟲子多了,她就會調動“鴨兵們”來幫忙,再不用犯愁了。
小歡父親幽默地說:“安吉鄉(xiāng)下有句俗話,三個女人勝過一撥鴨,嘰里呱啦聲音響。”現在,三千只鴨子嘎嘎、嘎嘎唱大戲,農場才充滿了生機活力。
趙小歡這樣想:父母一年忙到頭,天天都在操勞農事,覺得很心疼。自己雖然在小鎮(zhèn)上兼任了一份自由職業(yè),但還是覺得應該多為父母“減負”。
小歡起先提出要幫父母做農活,父母堅決不同意,說:“現在還有哪個姑娘愿意做農活?!”
“你們現在年紀不算大,今后如果讓我來接替你們,我不懂農事、不懂技術,那怎么行???”
女兒此話一出,讓父母的心里亮堂了許多。
趙建國是家庭農場的“總調度”;干美琴是專職農作物植保員;小歡率領“鴨兵”,挑起了除草、除蟲和耘田的擔子。“家庭成員”中,還有插秧機手、旋耕機手、收割機手和育秧技術員、烘干機操作員和基地生產管理員,一家人種植稻子的信心與底氣更足了。
自從“鴨兵”下田進入“勞作”之后,小歡可以安心地騰出更多的時間幫父母做些其他的事。稻谷翻曬、燒飯做菜等等。城里用戶需要“兩山谷”大米時,小歡會駕著小車來回趕七八十里路程。有的用戶住高樓,她都會將50斤重的一袋袋大米肩扛到用戶家里。用戶見送米的還是一位年輕姑娘,都說“真是少見,真是少見!”紛紛稱贊小歡特別能吃苦的精神。
趙小歡贊賞“稻鴨共育”,她愛上農場還有一個原因:農場的機耕路、溝渠邊,都種植了蜜源植物:芝麻、孔雀草、白日草、香根草、波斯菊和硫化菊等多種花卉,增加了田間生物多樣性,保護了害蟲天敵的種類。
趙小歡和母親干美琴還特別愛花,每當田野鮮花盛開時,母女倆多會留下一張張倩影,朋友群里經常領略到她們家“花的海洋”。
美術插圖: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