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
(霍州煤電集團汾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回坡底礦,山西 洪洞 041600)
陷落柱是煤系下可溶性巖層經地下水強烈溶蝕后,形成一定的溶洞,經過地下各種地質因素的作用,引起上覆巖層失穩(wěn)和塌陷,形成筒狀的柱體,是巖溶引起的一種較為特殊的地質現象。陷落柱對地下工程,特別是對煤礦井巷采掘工程的影響比較大,比如采煤工作面的布置、資源的損失、巷道的延伸,甚至影響煤炭的質量,進而影響煤礦企業(yè)經濟效益[1-4]。
10-108工作面巷道底板最高點位于回風順槽“3”測點,底板標高+480.222 m,最低點位于膠帶順槽“J35”測點,底板標高+368.105 m,最高點和最低點高差為112.117 m。工作面為東一采區(qū),南北均為未采區(qū),東面接+556 m水平軌道大巷,西面為礦界。煤層埋深427~537 m。工作面采用走向長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式綜合機械化采煤法。
E8陷落柱位于10-108工作面西南角,在工作面回采范圍之內,最近點距膠帶順槽14 m,距切眼15 m,俯視平面近似橢圓;該陷落柱長軸為南北方向,軸長81 m,短軸為東西方向,軸長61 m;陷落柱內不富水,填充物主要為中、粗粒砂巖和泥巖,塊狀,且大小不等,堆積無序。陷落柱不導水,不富水;柱體內巖性主要為泥質砂巖、中-細粒砂巖、泥巖等,塊狀,大小不一,無序堆積;膠結性好,硬度中等。
圖1 10-108工作面E8陷落柱探測邊界示意圖
圖2 10-108工作面E8陷落柱揭露區(qū)域示意圖
1)規(guī)程措施編制。根據地測部提供的關于E8陷落柱水文地質情況和現場調研情況,對陷落柱揭露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了分析,針對此次過陷落柱措施編制安全技術措施。
2)完善壓風系統(tǒng)。對工作面的壓風管路進行全面排查,存在漏風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處理,保證工作面使用風動設備打眼作業(yè)時的供風風壓。增設兩通以保證多臺鉆機的同時運行。
3)完善排水系統(tǒng)。根據排水設計和現場實際情況,及時完善排水設備和排水管路。
4)材料配件備用。結合陷落柱的特點、工作面設備運行狀態(tài)及過陷落柱工序特點,分析確定易損設備配件(前后溜和轉載機刮板、鏈環(huán)、機組刀齒、滾筒、搖臂、支架液壓千斤頂等),確定其他需用材料配件和作業(yè)工器具;提前報計劃,并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陷落柱揭露前備用到現場。
1)陷落柱邊界注漿。陷落柱兩側與煤體交接處,煤體酥碎,易片幫;每日對陷落柱邊界前后10 m范圍的注化學漿(大成1號)進行加固。從現場揭露效果看,注漿效果明顯,化學漿的擴散性和粘結性使煤體及圍巖得到有效加固,同時防止破碎區(qū)域繼續(xù)向兩側擴大。
2)改變爆破工藝。對全巖區(qū)域放震動炮時,由于頂、底板部分大塊堅硬的巖石未能全部暴露出來,按照既定的炮眼布置和裝藥爆破后巖石未完全碎裂,采高范圍仍有硬巖,頂、底區(qū)域機組無法切割,直接影響支架前移和頂溜。針對該現象及時改變打眼和裝藥工藝,若頂、板存在未完全暴露的大塊硬巖,則增大炮眼的角度,增加裝藥量(由2卷藥增加為3卷);爆破后效果明顯,采高范圍頂底無遺留硬巖。
3)頂板上網。陷落柱揭露前期,工作面20-40號架范圍為急坡,頂板破碎,同時動態(tài)調整支架形態(tài)不斷對頂板擾動,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該區(qū)域頂板管理困難。12月26日4點半,頂板注漿加固完成,開始在20-45號架范圍上單層金屬網,有效防止該區(qū)域架間漏矸,便于支架形態(tài)的調整,同時提高了推進效率。
在陷落柱揭露初期,切眼20-50號架區(qū)段為急陡坡,平均傾角為17°,最大傾角為20°,同時底板松軟,導致支架形態(tài)管理難度大,控頂效果差。工作面在19-35架出現擠架、咬架,支架傾斜問題,需進行支架擺架,對頂板的管控、加固尤為重要。
針對這一問題,利用注漿料不同膨脹系數,采用多層次頂板注漿加固,用淺孔注膨脹系數較大的注漿料對頂板裂隙進行封閉,用深孔注膨脹系數較小且黏結性強的注漿料進行加固,有效避免頂板裂隙的漏漿、跑漿,多層次化注漿,突破了過陷落柱頂板管理瓶頸,解決了頂板注漿漏漿、跑漿難題,降低了注漿成本,有效管控陷落柱影響區(qū)域的頂板,為調整支架形態(tài)提供有利條件。
原因分析:
1)在陷落柱揭露初期,工作面切眼地質條件復雜,從20-50架為急陡坡,且工作面底板松軟,支架隨陡坡底板傾斜,造成應力集中,繼而倒架。
2)在揭露初期,工作面急于推進,造成現場支架操作不當,造成擠架、咬架,進而導致支架傾斜。
3)工作面支架液管、液壓頂等老化嚴重,串漏液、自落情況嚴重,造成現場頂板支護效果差,支架操作困難。
總結:共計施工鉆孔43個,注新料833桶,注舊料1 402桶。經過頂板注漿,頂板完整性提高,便于工作面擺架、扶架操作。
圖3 10-108工作面E8E陷落柱揭露區(qū)域注漿情況示意圖
以往過陷落柱措施中,由于“陷落柱”巖石硬度高、難切割的情況,必須采用放炮作業(yè)。常規(guī)放炮打設炮眼數量多,且需分次爆破存在耗時長問題。此次過陷落柱中采用大孔徑深孔預裂爆破技術,在工作面陷落柱區(qū)段28-31號支架范圍內施工4個80 mm大孔徑鉆孔進行橫向爆破,促使孔間生成大量貫通裂隙,采煤機可直接截割通過,實現快速回采推進。
過陷落柱初期,每個炮眼裝藥量為400 g,在實際放炮過程中發(fā)現,效果不理想,特別頂底板嵌入煤墻未完全暴露在采高范圍的大塊硬巖,存在爆破后頂底區(qū)域機組仍無法截割,直接影響支架前移和頂溜,采高又無法保證。針對上述情況及時進行調整:炮眼設計長度為1 800 mm,眼距0.5 m,采用三花布置,裝藥量原則上每孔400 g,根據現場放炮松動效果,若遇巖石為砂巖時,每平米砂巖上打設的8個炮眼中有4個裝藥量可調整為600 g,全部藥卷正向裝藥;頂底角存在嵌入煤墻的大塊硬巖,將孔深更改為2.0 m,上排眼上仰角度調整為20°(設計角度18°),下排眼下俯角度調整為20°(設計角度18°)。后期的爆破效果證明,堅硬巖石更改每孔600 g炸藥,爆破效果良好,頂底角采高范圍硬巖破碎效果較好,機組可直接截割通過。
根據后期陷落柱通過情況跟蹤,通過陷落柱深孔預裂爆破封孔區(qū)段后,在工作面28-31號架段未進行常規(guī)爆破措施。工作面在此區(qū)段回采推進順利,未受到影響。爆破效果情況如下:
圖4 爆破效果情況圖
1)遇地質構造必須有詳細的通過方案,明確遇特俗情況的應急處置措施。
2)頂板破碎嚴重區(qū)域,采用不同性能的注漿料多層次注漿加固管理頂板,效果顯著,可在今后頂板管理中推廣應用
3)深孔預裂試驗,在后期推進中驗證效果明顯,可在今后過陷落柱及斷層等地質構造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