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睿 鮑艷冬
(承德護理職業(yè)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2020 年3 月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該通知明確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什么人、怎么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教師隊伍是課程思政的“主力軍”、課程建設是課程思政的“主戰(zhàn)場”、課堂教學是課程思政的“主渠道”,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課程思政”這一詞于2014 年首次由上海市黨委副書記高德毅同志提出。課程思政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高職護理院校英語課程思政,應把英語基礎課程與思政元素相結合,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們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高職護理職業(yè)院校學生多數(shù)是高中畢業(yè)學生,年紀較小、社會經(jīng)驗不豐富,三觀正處于形成期,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僅是對英語文章、詞匯、語法的解讀更應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思維,比較中外異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筆者以訪談的形式對河北省承德市承德護理職業(yè)學院英語課程思政現(xiàn)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英語課程思政現(xiàn)狀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約有24%學生認為英語課堂上教師對時事政治相關內容沒有補充,有38%的學生認為在英語課程上幾乎沒有看到過任何英語勵志短片,有10%的學生認為教師在課堂上幾乎沒有講授任何英美文化,約有22%的學生認為英語教師英語課外活動組織不足。從上述結果不難看出,學生對現(xiàn)有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并不滿意。
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并未將課程思政與英語課堂結合起來,英語教師自身對思政的認識度不高,對學生缺乏一定的引導。多數(shù)學生認為英語學習就是詞匯的學習,語法的學習為了應試的學習。實際上英語還兼具著文化交流的功能,以英語為工具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不同的文化,求同存異。
筆者選取承德護理職業(yè)學院20 級護理1 班學生進行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融入設計實驗。課程設計采用《新概念英語第二冊》該書于1997 年外語教學于研究出版社出版,由世界著名英語教學權威路易·亞歷山大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副院長何其莘博士共同編寫,是一本英語學習的經(jīng)典教材。本次教學實驗選取新概念第二冊第31 課《success story》采用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法進行教學設計?!秙uccess story》講述的是霍金斯先生從一個自行車行的小伙計,通過自身的努力奮斗成為一個成功商人的故事。本課思政內容為:追求工匠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教學設計詳案見表2思政元素進課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根據(jù)不同的課程內容融入相關思政元素,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通過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得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明顯的提高,在學習的過程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愿意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解決問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教學能力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改變了過去“一本教材,走天下”的教學現(xiàn)狀,教師在備課的過程首先要吃透教材內容才能找到合適的思政元素進行融入,其次在授課過程中,思政元素不是生硬的插入課程講解之中而是通過一個相關詞匯或者一個相關句型引導學生學習思政內容,在授課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社會觀與人生觀。課程結束之后,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對教學內容和思政內容進行改進,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課程思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表2 《success story》教學設計詳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