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歡,薛耀文
(1.太原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山西太原030024;2.山西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山西臨汾041004)
構建中國煤炭卡特爾的可行性分析
黃 歡1,薛耀文2
(1.太原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山西太原030024;2.山西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山西臨汾041004)
中國的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省份,煤炭給這些省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如環(huán)境破壞嚴重、產業(yè)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文章分析了卡特爾的合法性及合理性,并對中國煤炭業(yè)的現狀及形成煤炭卡特爾的利益方面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構建中國煤炭卡特爾的可行性,研究了中國煤炭卡特爾的成員構成及其內部合作博弈情況。
煤炭卡特爾;合作博弈;煤炭資源
近年來,中國經濟迅速增長,重工業(yè)發(fā)展進程再次加速,明顯拉動了煤炭的生產和消費。煤炭資源在中國常規(guī)能源中的比重占90%以上,未來幾十年內,中國的非煤能源比重會有所增加,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不會發(fā)生根本性改變,煤炭在我國當前和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仍然是最可靠、最經濟的主導能源。但煤炭行業(yè)重復建設嚴重、產業(yè)集中度低、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較弱的問題仍很突出。在資源環(huán)境約束日益嚴重、國際間產業(yè)競爭更加激烈的形勢下,構建煤炭卡特爾是推進企業(yè)兼并重組、實現煤炭產業(yè)集約化生產、增強抵御國際市場風險的最好的方法和途徑。
1.1 卡特爾的定義及其形成條件
卡特爾(源自法語 Cartel)原義為協(xié)定或同盟,是壟斷組織的一種重要形式,指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yè)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在劃分銷售市場、規(guī)定商品產量、確定商品價格等方面達成協(xié)議而形成的一種壟斷聯合。參加卡特爾的企業(yè)在生產上、貿易上、財務上和法律上都保持各自的獨立性。
卡特爾的形成條件:①卡特爾必須具有提高行業(yè)價格的能力;②卡特爾成員被政府懲罰的預期較低;③設定和執(zhí)行卡特爾協(xié)定的組織成本必須較低。其中,使組織成本保持在低水平的因素有:涉及的廠商數目較少;行業(yè)高度集中;所有的廠商生產幾乎完全相同的產品;行業(yè)協(xié)會的存在。
1.2 卡特爾的合法性及其合理性研究
卡特爾是一種壟斷組織。根據壟斷合理與否,當代法學界將壟斷分為合法壟斷與非法壟斷[1]。合法壟斷指因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和可責難性,因而為法律所承認、容忍、保護的壟斷行為或狀態(tài)。合法壟斷的表現形式各異。根據適用對象的不同,合法壟斷(現象)大致分為四類,其中就有一項是非特定行業(yè)組織的合法壟斷行為。一般而言,非特定行業(yè)組織的壟斷行為都應該受到反壟斷法的追究,但是出于社會公益價值和公平價值的考慮,并結合“合理原則”來考察,這也會有例外。適用“合理原則”的卡特爾,即應該視卡特爾的具體情況和對市場的影響程度而具體分析。對于其中某些協(xié)議,如果協(xié)議的一方或雙方已經取得市場優(yōu)勢地位,就產生了反競爭的效果,當在反壟斷法的禁止之列;否則,協(xié)議只是提高了市場的競爭力,則應受到法律的保護,屬于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之列[2]。例如有以下特征的行為應受到法律的保護:為應付不景氣,企業(yè)合理組合的共同行為;以維持轉賣價格為目的,符合一定條件的共同行為[3];因為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需要,簽訂減少競爭的保護性協(xié)議及其他行為;為達到發(fā)展科學技術、增強國際競爭力、提高社會生產力、調整產業(yè)結構等國民經濟目的,所做出的限制競爭的協(xié)議、合同、聯合等特定的合法壟斷行為等[4]。
所以,只要卡特爾的行為符合合法行為的條件,則該卡特爾可視為合法卡特爾,應受到法律的保護。而且在我國現行煤炭市場形成卡特爾是比較合理的,它對我國煤炭價格趨向合理化有著重要的影響。對我國現行煤炭價格的分析發(fā)現,我國煤炭產業(yè)資源回收率低、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礦區(qū)環(huán)境惡化、能源強度高等問題都間接反映出煤炭產品價格體系的不合理。因此,建立合法有效的煤炭卡特爾組織對解決這種不合理的價格體系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卡特爾在國外的簡要成果分析
1.3.1 石油行業(yè)的卡特爾組織OPEC
1960年9月,為對付西方石油公司再次降低石油標價,伊拉克政府邀請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委內瑞拉四國的代表在巴格達舉行會議,決定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該組織的總部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其宗旨是:協(xié)調成員國的石油政策,采取集體行動同外國石油公司進行談判,維護本國的石油權益。它是一個自愿結成的政府間組織,對其成員國的石油政策進行協(xié)調、統(tǒng)一。OPEC旨在保持石油市場的穩(wěn)定與繁榮,并致力于向消費者提供價格合理的穩(wěn)定的石油供應,兼顧石油生產國與消費國雙方的利益。該組織通過自愿減少石油產量,或在市場供應不足時以增加石油產量的方法來達成上述目標。例如,1990年海灣危機期間,OPEC大幅度增加了石油產量,以彌補伊拉克遭經濟制裁后石油市場上出現的每天300萬桶的缺口。1.3.2 鐵礦石行業(yè)的卡特爾
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等3家國際礦山巨頭控制了全球80%的鐵礦石供應量。2009年,澳大利亞兩大鐵礦石巨頭力拓和必和必拓宣布,就合并兩公司在西澳的鐵礦石業(yè)務簽署正式協(xié)議。此舉使中國在鐵礦石的談判中陷入了被動地位,澳大利亞卻因此掌握了鐵礦石的定價權并將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另外,國際鋁礬土聯合會、國際鈾卡特爾、水銀歐洲卡特爾等在維護行業(yè)競爭力方面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2.1 中國煤炭業(yè)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我國煤炭工業(yè)發(fā)展取得較大成績,但也有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尚未解決。有關專家認為,煤炭工業(yè)的發(fā)展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資源配置不合理,資源破壞嚴重。我國煤礦企業(yè)資質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在資源價格走向市場的過程中,一些不具備辦礦條件的企業(yè)和個人利用其經濟實力上的優(yōu)勢參與礦業(yè)權競爭,通過炒賣資源牟利,對行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2)先進與落后生產能力并存,整體技術水平低。我國煤炭行業(yè)科技貢獻率僅為24.2%,不但低于全國 29.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國、英國、日本平均60%以上的水平,煤炭行業(yè)整體生產技術水平相對落后。除部分國有大礦之外,大多數煤礦生產技術水平低、裝備差、效率低。
3)開采主體過多,煤炭產業(yè)市場處于過度競爭或無序競爭狀態(tài)。世界主要產煤國家的煤炭企業(yè),大都以經營規(guī)模大、經濟實力強的大集團和大公司為主。以美國為例,2007年美國前4家煤炭企業(yè)的產業(yè)集中度 (CR4)為45.9%,前8家煤炭企業(yè)的產業(yè)集中度 (CR8)為60.5%,而2008年中國前8家煤炭企業(yè)的產業(yè)集中度 (CR8)不足30%,見表1。此外,數量眾多的鄉(xiāng)鎮(zhèn)小煤礦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安全方面投入少,煤礦事故時有發(fā)生,這嚴重影響了煤炭工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
表1 中國各年度煤炭產業(yè)集中度[5-6] %
2.2 構建中國煤炭卡特爾的有利條件
2.2.1 產業(yè)結構優(yōu)勢
從中國煤炭產業(yè)整體來看,以下屬性化特征都符合卡特爾的形成條件:
1)煤炭輸出地比較少且集中在少數幾個省份。新疆、山西、陜西和內蒙古等4個省份的煤炭儲量超過了 75%,并且輸出量也占全國輸出總量的80%以上。
2)購買者眾多。煤炭主要用于電力工業(yè)、建材工業(yè)、冶金工業(yè)、化學工業(yè)、生活用煤、出口等,煤炭資源的用途廣泛,需求很大,且需求彈性小。
3)煤炭產品的價格彈性低。它是目前中國最主要的能源供給產品,不存在很強的替代品與競爭,其價格的上升也不會引起石油進口量的劇烈下降。
4)雖然不同煤炭生產廠商生產的煤炭具有某些差異性,如因地域不同而導致煤種的差異,但煤炭產品基本上還是相同的。
5)不同經濟類型的企業(yè)進入或退出煤炭產業(yè)的難度很大。特別是在煤炭資源整合后,主要煤炭大省的煤炭生產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家大企業(yè),其他生產者無法進入[7]。
2.2.2 政府的支持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認為:“提高煤炭產業(yè)集中度,就是兼并重組整合的方向?!薄安粌H在山西,還要在全國推進煤礦企業(yè)兼并重組,以進一步提高煤炭產業(yè)的集中度。”他還指出:“目前我國煤炭行業(yè)前4家的市場集中度(占有率)為 20%,前 8家市場集中度(占有率)只有 28%左右,而比較合理的比例應該是,前4家的市場集中度(占有率)為40%,前8家市場集中度(占有率)為 60%?!庇纱丝磥?實際比例和理想比例有比較大的差距。
政府這種支持提高煤炭產業(yè)集中度的態(tài)度,無疑是對煤炭行業(yè)的壟斷表示支持。因為市場結構是反映市場競爭與壟斷關系的最基本的概念,對產業(yè)內部的競爭程度和價格形成有著戰(zhàn)略性的影響,而在諸多決定市場結構的因素中,市場集中度被認為是最為首要的因素。所以,提高煤炭市場集中度實際上是加強了壟斷。
吳吟還表示,山西煤礦兼并重組符合煤炭工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同時也是提高煤炭產業(yè)集中度的重大舉措。要提高煤炭產業(yè)集中度,我國的煤炭產業(yè)應該朝著“寡頭競爭”的模式發(fā)展,也就是少數比較大的企業(yè)應該占有比較大的市場份額,石油和電力也是如此。這一“寡頭競爭”模式的提出為煤炭卡特爾提供了又一重要條件,同時也說明了政府對卡特爾的支持。
2.3 實現中國煤炭卡特爾的利益分析
2.3.1 煤炭卡特爾的形成有利于改善煤炭行業(yè)的現狀
1)煤炭卡特爾的形成有利于合理配置資源,減少資源的破壞和浪費。煤炭卡特爾形成后的集中化生產避免了一些不具備辦礦條件的企業(yè)和個人利用其經濟實力上的優(yōu)勢參與礦業(yè)權競爭,通過炒賣資源牟利,從而有利于完善煤炭企業(yè)資質管理制度。
2)煤炭卡特爾的形成有利于改進落后的生產能力,提高整體技術水平。高度集中的煤炭資源生產提高了煤炭行業(yè)的整體水平,煤炭生產商的合作更能促進技術的改進。
3)有利于提高煤炭產業(yè)集中度。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指出,在一個相對統(tǒng)一的市場中,生產相同產品的前4家企業(yè)的市場占有率只有達到40%以上,該產業(yè)的競爭秩序才可能趨于正常,否則必然導致過度競爭或無序競爭,煤炭產業(yè)目前的形勢也正驗證了這一點。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也曾表示,類似煤炭行業(yè)這樣的基礎產業(yè)需要有合理的產業(yè)集中度,這樣有利于降低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率,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資源保護能力等。他還指出,隨著產業(yè)集中度提升,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從 2005年的5938人下降到 2009年的 2700人左右,尤其2009年比2008年的死亡人數下降了18%,煤炭產業(yè)集中度每上升一個百分點,事故死亡率將下降0.58%。因此應構建煤炭卡特爾,減少無序競爭,減少安全隱患,為煤炭產業(yè)的和諧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2.3.2 煤炭卡特爾的形成有利于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
各煤炭輸出地組成卡特爾,合作生產煤炭,有利于煤炭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如果沒有卡特爾的約束,各煤炭輸出省為了使本省利潤達到最大化而大量開采煤炭,容易導致它們之間的盲目競爭,而煤炭是一種稀缺的且不可再生的資源,如此盲目競爭可能使煤炭過度開采,對煤炭資源造成嚴重浪費。這個過程繼續(xù)下去,年復一年,就有可能導致煤炭的枯竭,最終損害煤炭生產者的利益。
此外,煤炭卡特爾的形成對煤炭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利方面還體現在規(guī)模經濟上。規(guī)模經濟是指伴隨著生產力的擴大而出現的生產批量的擴大。煤炭生產的規(guī)模經濟性體現在煤炭勘探開發(fā)、儲運、加工等環(huán)節(jié),煤炭的勘探開發(fā)不需要原材料的投入,主要是大量的固定成本投入,而煤炭的儲運、加工只有在一定規(guī)模之上才可以體現經濟效益。所以煤炭卡特爾形成后的大規(guī)模生產和加工有利于節(jié)省煤炭,避免了亂采濫挖以及不合理的儲運和加工造成的煤炭資源浪費現象[8]。所以,基于自身利益和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煤炭輸出地應加強合作。
2.3.3 煤炭卡特爾的形成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費結構
圖1 中國能源消費總量
在中國目前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的消費量雖然有所下降,石油和水電、核電、風電的消費量有所提高,但煤炭的消費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占比60%以上,如圖 1和圖 2所示,中國在今后的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可能維持這種狀況。然而中國的這種能源消費結構存在很大的缺陷,因為煤炭是一種稀缺的不可再生資源,一旦這種資源耗盡對中國未來的發(fā)展造成的威脅是不可小覷的。所以應通過煤炭卡特爾制定合理的煤炭價格來促進煤炭資源的合理開采和利用,從而優(yōu)化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增加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的開發(fā)。
圖2 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構成比例[9]
2.4 煤炭卡特爾構建的不利影響分析
對煤炭卡特爾形成后一系列有利影響的分析,可以增加我國構建煤炭市場卡特爾的信心,為煤炭市場的有序發(fā)展提供條件。但我們在討論它的利益的同時,也應當更全面地分析它可能帶來的一些不利影響。首先,構建煤炭卡特爾后形成的壟斷競爭可能使煤炭市場的競爭進一步惡化。煤炭生產集中在少數幾個廠商,他們利用自己的資源優(yōu)勢進行惡性競爭,可能導致煤炭價格的迅猛增長,使煤炭處于不合理的高價位;其次,煤炭卡特爾的形成也可能導致煤炭資源的浪費,掌握煤炭生產的少數廠商可能為了追求更大的自身利益而對煤炭進行盲目甚至過度的開采,造成煤炭資源的嚴重浪費等等。
因此,如果不能形成合理而有效的煤炭卡特爾,它可能給我國帶來的損失將會大于利益,所以對煤炭卡特爾內部合作的研究硬顯得尤其重要。只有各煤炭輸出地在基于全國利益的基礎上來共同合作構建合法并且合理的卡特爾,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本省甚至本企業(yè)集團的利益,則可以適當避免煤炭卡特爾可跑造成的不利影響。
3.1 煤炭卡特爾的主要成員分析
3.1.1 從產量和外運量來看
根據中國煤田地質總局的統(tǒng)計數據[10],中國探明埋深1 km以淺的煤炭資源量為18 440.48億噸,而探明的埋深 2 km以淺的煤炭資源儲量為45 521.04億噸[11]。其中新疆為 18 037.30億噸,內蒙古為12 250.43億噸。預測資源量在千億噸以上的依次為陜西、山西、貴州、寧夏、甘肅等省;預測資源量為 100~1 000億噸的有河南、河北等 8個省;其余12個省(區(qū))的預測資源量均不足百億噸,如圖 3所示[12]。可見,新疆、內蒙古、陜西和山西的煤炭資源量占全國最大的比重,這是他們構建卡特爾最大的優(yōu)勢。
圖3 中國埋深2 km以淺預測煤炭資源分布直方圖
對占全國煤炭資源量最大的新疆、內蒙古、山西、陜西4省的具體生產及外調情況分析如下:
1)山西的煤炭輸出和消費情況。山西是我國發(fā)現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地區(qū)之一,被稱為“煤炭之鄉(xiāng)”。據統(tǒng)計,從 1996年起,連續(xù) 10年山西煤炭產量均占到全國總產量的1/4左右,全省生產的 2/3的煤炭外運全國及出口,大部分供給京、津、滬等 28個省、市、自治區(qū),全國 70%以上的外運量來自山西,山西煤炭和焦炭的調出量占全國市場交易量的2/3以上。山西作為產煤大省,為全國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其產量和外運量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山西省煤炭資源生產量、消費量與外調量 萬噸
2)內蒙古的煤炭產量和外運量。2007年,內蒙古煤炭產量達到 3.5億噸,其中外運量達到1.9億噸。從2002年到2007年,內蒙古累計給其他省市區(qū)供應煤炭 6.93億噸,占煤炭生產總量的50.30%。2009年,內蒙古煤炭產量增加 37%,到6.37億噸,比 2008年增產 17 188萬噸,超過山西省位居全國第一。2010年,內蒙古煤炭產量為33 778萬噸,同比增長 5 311萬噸,增長了 18.7%;銷售量為33 550萬噸,同比增長了 5 350萬噸;出區(qū)量為 21 808萬噸,同比增長 6 298萬噸,增長40.6%。
3)陜西的煤炭產量。2008年,陜西省生產原煤2.83億噸,僅次于山西、內蒙古,居全國第三,同比增長33%,其中國有重點煤礦增幅為 58%。據了解,2005年~2009年5年間,陜西省煤炭產量由1.32億噸增長到2.83億噸,年均增長3 020萬噸。2009年原煤產量2.8萬噸,較上年增長15.7%。
4)新疆的煤炭外運量。新疆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隨著國家“西煤東運”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新疆啟動了準東、伊犁、庫拜和吐哈盆地4大煤田、13個重點礦區(qū)和11個一般礦區(qū)總體規(guī)劃的編制工作。目前已經編制35個礦區(qū)總體規(guī)劃,規(guī)劃年生產能力8.34億噸。其中吐哈盆地位于新疆東部,相對靠近煤炭需求市場,因而定位在“外運”,吐哈盆地預測資源儲量達 5 700億噸,占全國煤炭預測總量的12.5%。地質勘探部門最新的報告稱,新疆吐哈盆地近期又探明煤炭資源儲量 2 058億噸,加上去年已探明的1 900億噸,“西煤東運”的資源量可供開發(fā)百年以上。根據新疆自治區(qū)的規(guī)劃,新疆西煤東運今年向東部調運3000萬噸煤炭,2012年調運量達到5 000萬噸,2015年達到1億噸,2020年達到5億噸,2025年達到8億噸以上。
以上數據顯示,山西、內蒙古、陜西和新疆無論是在產量還是在輸出量方面都為國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且將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這為他們組成煤炭卡特爾提供了最為重要的條件。
3.1.2 從現實性來看
近年來煤炭資源整合也為煤炭卡特爾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現實條件,如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后煤炭生產集中在9家煤炭企業(yè),內蒙古的煤炭國企基本上被神華整合完畢,陜西把主要的國企整合入了陜西煤化工集團。以上整合基本上由政府主導,希望能形成強有力的大煤企,做大做強本地煤炭企業(yè)。通過整合,這4大煤炭輸出地的煤炭市場集中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以這 4省組成卡特爾并且制定合理的煤炭價格,可以對中國的煤炭價格起到引領作用,中國煤炭的價格也能朝著更合理的方向發(fā)展。
3.2 煤炭卡特爾的內部合作博弈分析
由于煤炭資源的稀缺性,煤炭卡特爾建立之后是比較穩(wěn)定的,因為一方的不合作只會給本省帶來不利影響。例如,如果卡特爾組織中陜西省違背卡特爾的意愿,自行降低煤炭價格,這時它可以因低價而獲得高銷售量,但煤炭在本省的儲量有限,隨著時間的變化,陜西省可能率先耗盡資源,這對本省的發(fā)展將產生很大的威脅。所以基于成員的自身利益,卡特爾成員應該遵守規(guī)則,通過共同合作來維持煤炭卡特爾的長期發(fā)展。而且,在它們的合作博弈中可以找到一個讓它們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均衡點。
記4個省份的集合 I={1,2,3,4},對于 I的任一子集S(4省中的任一種合作)都對應著一個實值函數 V(s)滿足
稱[I,V]為4省合作對策,V為對策的特征函數,其中 V(S)是合作 S的效益。
記 Xi(i=1,2,3,4)表示 I的成員i從合作的最大效益 V(I)中應得的收入。X=(X1,X2,X3,X4)是最大效益的分配。其中
即所有成員從合作的最大效益 V(I)中應得的一份收入之和為合作的最大效益,即可分割性,并且成員 i(i=1,2,3,4)從最大效益 V(I)中應得的收入大于等于成員 i單個省合作所得的收入,否則就失去合作的意義,記 shapley值 X=(X1,X2,X3,X4),它是由特征函數V確定的。
在合作博弈中,把山西、陜西、內蒙古和西藏4個省份博弈的支付矩陣代入上式就可以求出4個省份效益最大化的效益分配。在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效益=價格*產量,在求出效益分配后就可以根據效益公式求出每個省份在效益最大化條件下的產量分配[13]。因此,在內部合作博弈中存在使卡特爾組織成員效益最大化的均衡點,從而使各成員的效益達到最大化。
由于過去各煤炭產出省的煤炭散而亂的開采以及煤炭企業(yè)之間分散的低級競爭,從而產生了煤炭價格長期低位運行、煤礦簡單再生產難以為繼、安全投入欠賬較多、防災抗災能力下降、安全基礎十分薄弱、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嚴重等現象,這些現象嚴重威脅了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所以,改變過去煤炭行業(yè)的那種盲目競爭機制,改進煤炭開采技術,加強安全設施建設迫在眉睫。
近年來,各行業(yè)、各領域企業(yè)通過合并股權、資產收購等各種形式積極進行整合,兼并重組步伐加快,產業(yè)組織結構不斷優(yōu)化,取得了明顯成效。國家為提高煤炭的市場集中度,也提出了煤炭資源整合措施,各個煤炭生產省份相繼進行了煤炭資源整合,這大大增強了煤炭開采及生產的集中度,也為煤炭卡特爾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主要煤炭輸出地應從社會效益最大化、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社會和諧的角度出發(fā),組成煤炭卡特爾,不斷完善煤炭市場機制,提高煤炭行業(yè)的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實力。
[1]鐘明釗.競爭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90.
[2]王曉曄.德國競爭法中的卡特爾制度[J].法學家,1995(4):1-13.
[3]羅杜芳.中國競爭法律制度比較研究芻議[J].廣東法學,1998(3):41-48.
[4]聯邦德國反對限制競爭法(卡特爾法)[EB/OL].http://www.germaninfo.com.cn/expo2000/de c 32.htm.
[5]紀成君,劉宏超.中國煤炭產業(yè)市場結構分析與產業(yè)組織政策[J].中國軟科學,2002(1):24-27.
[6]劉勁松.中國煤電產業(yè)關系研究[M].南昌:江西出版集團,2007.
[7]李魁,宋佳佳.我國煤炭產業(yè)的結構性分析及建議[J].鄭州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1(2):19-21.
[8]楊上廣,丁金宏.自然資源合理定價的理論研究[J].福建地理,2006,21(2):3-5,15.
[9]汪壽陽,劉鐵民,陳收,等.突發(fā)性災害對我國經濟影響與應急管理研究——以 2008年雪災和地震為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404-405.
[10]毛杰華,許惠龍.中國煤炭資源預測與評價[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238-249.
[11]倪斌.中國煤炭資源及其優(yōu)化能源結構的基礎性作用[J].中國煤田地質,2003,15(6):3-6.
[12]王永,王佟,康高峰,等.中國可供性煤炭資源潛力分析[J].中國地質,2009,36(4):845-852.
[13]紀德云.N人合作對策的 s hapley值法[J].沈陽大學學報,2003,15(1):22-23.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Coal Cartel
HUANG Huan1,XUE Yaowen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041004,China)
China’s coal resourc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a few provinces,and the coal brings these provinces a lot of economic benefits while also brings them many heavy disasters.The paper analyzes the legitimacy and rationality of cartel,and it also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coal industry and the interests of constructing the coal cartel.At the same time,based on these,the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Chinese coal cartel is analyzed.Finally,the membership and the internal cooperative game of Chinese coal carter are studied.
coal cartel;cooperative game;coal resource
F271.4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1.02.012
1673-1646(2011)02-0046-06
2010-09-19
黃 歡(1986-),女,碩士生,從事專業(yè):應急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