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天驕
手工鑲嵌水鉆、蘇繡非遺繡花技藝、漸變漸染的貼布繡工藝……以往這些用在高級定制上的服飾設計工藝,如今在中國花樣滑冰比賽服設計中得以實現。
在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季運動與訓練比賽高性能服裝研發(fā)關鍵技術”項目總負責人、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劉莉看來,為每一位花樣滑冰運動員做賽服設計都是獨一無二的,花樣滑冰比賽服既要展現出運動員“美”的特點,又要兼顧安全性和功能性。未來,創(chuàng)造將現代科技與中國文化相融合的比賽服,將是中國設計需要攻克的新課題。
2020年中國杯花樣滑冰大賽中,伴隨著優(yōu)美輕快的音樂《我欲飛翔》,中國花樣滑冰女單選手陳虹伊身穿湛藍色比賽服在冰場上翩翩起舞,此刻,全場觀眾的目光都被陳虹伊如同藍孔雀一般的整體造型所吸引……
2018年-2019年賽季,中國花樣滑冰隊開始與劉莉團隊合作,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中國花樣滑冰隊的比賽服裝開始全部由劉莉團隊負責。幾年間,劉莉團隊為國家花樣滑冰提供比賽服,創(chuàng)作設計方案424套,制作比賽服70套、表演服99套,助力運動員取得了世界級比賽的18塊獎牌。
自2019年開始,劉莉帶領科研團隊參與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季運動與訓練比賽高性能服裝研發(fā)關鍵技術”項目。記者在位于北京服裝學院的國家冬季運動服飾裝備研發(fā)中心看到,劉莉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趕制即將在10月冬奧測試賽亮相的比賽服。
劉莉告訴記者:“團隊希望融合多種服裝高級定制元素,形成適合中國的花樣滑冰比賽服設計定制體系,提升藝術表現力,展現國家形象。”
一件貼合度舒適、輕便的比賽服裝對于高水平運動員來說非常重要,合身、滿意的服裝也會讓運動員提升信心,有利于他們在賽場上發(fā)揮得更好。劉莉說:“只要我有時間,一定會到比賽現場觀賽,每一件比賽服都是我們設計師的作品,每個細節(jié)我們都會認真對待?!?/p>
采訪中,劉莉拿起一件男子單人花樣滑冰表演服的裝飾腰帶告訴記者,設計師按照初稿制作出腰帶繡片后,設計團隊認為繡片上的花紋過于緊湊,于是又開始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鑲嵌水鉆制作,設計師只有一點一點地手工上鉆,在制作中不斷調整花紋風格,才能更好地呈現鉆飾的整體效果。
為了設計出兼具功能性和美觀性的比賽服,團隊成員花精力去了解音樂、大量調研、設計手稿、制作裸服、鑲鉆裝飾及反復試穿溝通……整個九月,劉莉的團隊都在加班趕制賽服,這已經是整個團隊的工作常態(tài)。
“在冬季競速類比賽中,0.01秒就可以決定一塊金牌的歸屬,這0.01秒的差距也許就來自服裝和裝備的不同?!眲⒗虮硎?,為了實現速度滑冰這類競速比賽追求“快”的目標,團隊通過科學化的服裝結構和面料設計,實現跨尺度協(xié)同減阻,有效降低阻力,幫助運動員提升賽場表現。
記者了解到,根據不同項目的運動姿態(tài)、速度特點,團隊制備高性能減阻面料,在全球范圍內搜集和測試150多種面料的基礎性能,應用于服裝減阻設計中。有趣的是,團隊在面料測試實驗中發(fā)現,并不是越光滑的面料表面風阻越小,恰恰是一種有肌理的凹坑結構面料產生的阻力更小。
在實際操作中,這些減阻面料穿在運動員身體不同部位,凹坑結構的形狀、大小、深度都是不同的。團隊針對不同的情況,不僅需要量體裁衣,更需要精確測量隊員的人體數據,達到準確的合體率。于是,今年3月,北京服裝學院開始為500多位國家隊全體隊員進行三維掃描,搭建人體工學數據庫,還邀請現役或退役運動員模擬速度滑冰動作,使用“數字圖像相關”技術提取數據,進行冬奧會比賽服的個性化研制。
“為了實現工程量如此大的跨越式研究,科技冬奧冬季運動比賽服團隊聯合了6所高校、4個企業(yè)聯合攻關。”劉莉表示,項目有100多位科研工作者參與其中,涉及了紡織科學與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機械工程 (摩擦學)、熱物理、生物力學、體育科學六個學科領域。
在追求“快”的同時,“護”和“暖”也是團隊人員攻關的核心技術問題。冬季運動項目危險性極高,運動員損傷風險較大,比如沖撞、刺割等損傷。因此,無論是在訓練還是比賽過程中,都需要為選手提供最好的保護。
劉莉介紹,最新研發(fā)的訓練和比賽裝備中暗藏了不少高科技。如高山滑雪訓練防護服采用了新型柱狀陣列式抗沖擊結構和新型吸能緩震材料,可以有效避免高山滑雪運動員穿越旗門時的抽打傷害;短道速滑比賽服則整體使用高彈防切割面料,全面保護運動員的身體,同時考慮肌肉壓縮、服裝減阻等功能,在保持彈性的基礎上,防切割性能提高了20%-30%。
為了達到“暖”的低溫保護目標,劉莉團隊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加以實現:一是提升纖維保暖率,二是采用主動加熱技術,把電的能量轉化成主動釋放出來的熱量,將加熱膜和線植入訓練服裝中,保障穿著人員在零下30℃環(huán)境下可持續(xù)作業(yè)8小時以上。
毫無疑問,2022北京冬奧會不僅是體育競技的賽場,也是展現文化軟實力的良好契機。如何將傳統(tǒng)文化中的非遺刺繡、絲綢面料等多種中國元素融進冬奧比賽服的設計中,一直是劉莉團隊在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在北京服裝學院采訪時,記者發(fā)現工作區(qū)二層有一個明亮寬闊的開放空間,幾位研發(fā)設計老師正在這里討論設計細節(jié)。劉莉告訴記者,這片區(qū)域是特別為團隊創(chuàng)作設置的自由交流空間。
“在這里,團隊成員和工藝師、北京服裝學院研究生們可以隨時溝通,碰撞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亮點,一些即將出現在冬奧會的比賽服設計,就是從這里一點一滴積累創(chuàng)作出來的?!闭勂鹞磥韺Χ瑠W花樣滑冰賽服的設計理念,劉莉希望通過融合更多中國的傳統(tǒng)技法來表達中國文化。
劉莉告訴記者:“設計一件禮服,我們可以在禮服上做各種繁復、夸張的裝飾設計,以此來傳達東方韻味,呈現中國文化之美。但是,在賽服設計領域就不是那么簡單了,因為服裝要兼顧安全性和功能性,因此在設計上很難承載太多的文化元素,這也是一直困擾設計團隊的難題?!?/p>
面對傳承中國服飾文化的課題,劉莉也坦言:“盡管完成這樣的賽服設計很難,但是我們設計團隊不會放棄,一定要嘗試做更能代表中國文化的賽服,將中國文化融入比賽服設計,彰顯中國的獨特魅力?!迸c此同時,劉莉還希望將這次研發(fā)的高水平科技裝備推廣到大眾運動的服飾領域中,推動“三億人上冰雪”的偉大目標實現,讓冬奧科技裝備走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