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旅
一場雷雨過后,通往35千伏燕安同線11號桿的小道兩邊,濕漉漉的雜草交錯攔在路中間,不時有水滴從葉尖滴落,像極了一道道路卡。走在前面的隊員拿根木棍,邊走邊敲,把這些枝葉上的水滴敲掉,以免通過時衣服被打濕。長長的枝葉劃過衣褲,盡管已經(jīng)敲掉了較大的水滴,但殘留的小水點還是會粘到衣服上,幾百米的路程下來,走在前邊的同事總會濕了身,這時候,后面的伙伴也總會拿他開個玩笑。
如果只是濕個衣褲,那頂多是覺得有點冰涼,跳躍幾下很容易就甩干。最讓人不舒服的是鞋子也極容易濕透,沒有個小半天很難晾干。雨天出去工作,難免會走在泥濘的草地,一腳踩下去,草葉剛好沒過鞋面,把草尖的水滴完美地轉(zhuǎn)交給鞋面。
最無情的是多變的天氣,雨水說下就下,讓人措不及防。面對突如其來的雨勢,大多數(shù)情況下,很難找到避雨的地方,所以如果雨勢不是太大的話,大家索性就直接淋雨。后來人人都學(xué)精了,每次外出作業(yè)總會備好一套干衣服,有備無患。
今年的雷比以往來得早,也來得密。這時最怕在通信群看到被@的消息,那極大概率是管轄設(shè)備有故障了。某天中午,密布的烏云把天空遮得嚴(yán)嚴(yán)實實,天色宛如晚上8點的夜幕。不多時,醞釀已久的閃電一道接一道,隨之而來的雷聲宛如鞭炮一般,密集轟鳴。某某一線跳閘,某某二線跳閘……故障信息一條接一條傳來。隨著烏云慢慢散去,天色漸漸明亮起來,雷聲也慢慢遠(yuǎn)去。盡管還下著小雨,但排查故障的組員已經(jīng)出發(fā),因為有兩條線路跳閘重合不成功,他們必須在天黑前把故障點找出來。盡管雨勢已經(jīng)減弱了很多,但還是不能正常巡視,好在附近的村民看到了雷擊的全過程,給他們指明了大概的故障位置。
但不是每次都這么幸運,雷擊斷線影響線路運行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五月中旬的一個午后,千安級的雷電流直接把導(dǎo)線融斷,因為斷線點下邊有線路穿越,搶修的工作難度和時間增加很多。夜色在黎明前逐漸散去,遠(yuǎn)處橋面上,行駛的汽車輪廓逐漸清晰,經(jīng)過的人群逐漸多了起來,而搶修也逐漸接近尾聲,已連續(xù)工作一夜的施工人員疲憊不堪,整個作業(yè)最終持續(xù)了20個小時,真是一個難忘的通宵。
在雨水充沛的時節(jié),各種植物開足了馬力生長,線路與樹木的矛盾開始進(jìn)入緊張期。在移動的無人機(jī)視野下,漫山遍野的樹林鋪滿了整個地區(qū),洶涌的長勢讓畫面看起來十分有活力,比起以往,顏色明顯綠了很多,這是新枝生長太快特有的顏色。3根銀線穿過畫面,所過之處用雜色覆蓋了周圍的綠色,偶爾會有幾個點沒被覆蓋住,還會看到綠色的點綴,那就是樹障隱患點所在了。
在眾多的樹種中,桉樹是最讓輸電人討厭的,因為桉樹對生存環(huán)境幾乎沒有要求,不管土地肥瘦,只要提供充足的水分,就能以驚人的速度生長,快的時候一個月可以生長兩三米。更可怕的是,砍斷后的桉樹在樹根新長的第二代,會長得更快更高。而在貴港地區(qū),桉樹占了高桿樹種的大多數(shù),于是,加速處理樹障成了輸電人最日常的工作。幾乎整個五月,但凡有線路經(jīng)過的地方,隨處可見拿著砍刀、扛著鋸子的輸電人。他們奔走在高山上,穿梭于從林中,有時也會出現(xiàn)在田野上、河岸邊。在他們經(jīng)過的地方,影響線路的樹木一棵棵倒下,輸電線路才可以有一個安全的運行環(huán)境,電力輸送才可以連續(xù)不間斷。
五月,一只雄鳥落在鐵塔的橫擔(dān)頭,用婀娜的舞姿向雌鳥求偶,它們準(zhǔn)備在鐵塔上筑造它們的愛巢。蜿蜒的郁江,分支水系眾多,造就了大片濕地,每年這時候,大批候鳥從遠(yuǎn)處遷來赴約,在輸電鐵塔上筑巢繁衍。這片地區(qū)鳥類繁多,以八哥為主,這種鳥喜歡在高塔上筑巢,采用的材料以樹枝,雜草為主,有時候會摻夾布條,特別容易有雜草掉到導(dǎo)線附近,引起線路故障。
每年這時候,輸電人就要花大把精力在防鳥害跳閘上。巡視周期壓縮到極短,以往半年一巡的周期,被安排為一周一巡。在鳥類下蛋期,它們的建巢速度相當(dāng)驚人,不用半天就能完成,每每此時,輸電人就要每天開展巡視。有一次,上午巡視發(fā)現(xiàn)的鳥巢剛移了位置,下午就又有其他鳥在那筑好了巢,讓人不得不佩服它們的建造速度。
除了巡視,給鳥兒搬家也是輸電人每天的必備功課。每次發(fā)現(xiàn)有危及線路的鳥巢,輸電的小伙伴就要給鳥窩移位置,給它們換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同時還要在在鐵塔上安裝防鳥擋板,防止再次在絕緣子上方筑巢。
雨季大抵如此,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述說,或關(guān)乎工作,或關(guān)乎生活。但日子還在繼續(xù),輸電人依舊用實干、用樂觀寫好明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