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關工委
黑龍江省各級關工委通過突出“三個特點”,借助“三個載體”,把握“三個目標”,努力轉化學習教育成果,使“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抗聯(lián)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大興安嶺突破高寒禁區(qū)精神,以及抗美援朝精神(以下簡稱“六大精神”),是中國精神譜系中的重要元素,是黑龍江的寶貴精神財富。為突出黨史學習教育,佳木斯市關工委充分利用本地珍貴的教育資源,培育青少年對黨對祖國的情感。市關工委組織五老配合相關部門新挖掘紅色資源58處,收集抗聯(lián)故事30 余個,編寫宣傳資料5780余份。北大荒集團公司各級關工委把傳承北大荒精神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內容,所屬九三分公司關工委組織百名五老開展了講述開發(fā)建設北大荒英雄故事的活動,舉辦紅色故事會150 多場。大慶市各級關工委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實際,不斷拓展教育內容,教育青少年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中汲取道德滋養(yǎng)和文化精髓。大興安嶺地區(qū)關工委把黨史學習教育與大興安嶺突破高寒禁區(qū)精神教育緊密結合,組織青少年到采伐工段舊址參觀,體驗當年大興安嶺開發(fā)建設者們戰(zhàn)冰雪、斗嚴寒的生動場景。哈爾濱鐵路局是鐵路運輸和參戰(zhàn)人員眾多的鐵路局之一,為構筑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作出了巨大犧牲和歷史性貢獻,涌現(xiàn)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志愿軍“英雄兒女”。結合黨史學習,哈鐵關工委組織開展了“英雄兒女在我身邊”主題教育活動,把老英雄請回來講當年的故事,傳承抗美援朝精神。
牡丹江市西安區(qū)平安小學師生到西安區(qū)海南鄉(xiāng)紅色教育基地開展活動
動員五老結合黨史學習講身邊的故事,講自己的故事。七臺河市勃利縣關工委主任趙福軍,是一位有30年軍旅生涯的軍隊退休干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他身體力行,到學校、社區(qū)作宣講報告,講述自己50年前隨部隊調防進駐珍寶島,在珍寶島守衛(wèi)邊疆12年,培植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八五一一農(nóng)場關工委組織五老報告團,講親身經(jīng)歷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講北大荒精神,講老一輩北大荒人戰(zhàn)天斗地的感人事跡,激發(fā)青少年對祖國的自豪感和愛黨愛國情懷。
根據(jù)青少年不同年齡學段,突出針對性、實效性的特點。一是講出滋味,講出道理。慶安縣關工委講故事既不“零打碎敲”,也不“面面俱到”,抓住節(jié)點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分解成幾個層次和細節(jié),填充生動感人的故事。同時還要通過問答、座談、對話等,啟發(fā)中小學生談感想,講體會,加深對黨史的理解。二是區(qū)別對象,講清要領。注意從教育對象出發(fā),區(qū)別青少年所處年齡學段,不搞“系列講”“一把抓”,更不在教育內容上搞“一勺燴”“一槽爛”,而是注意緊緊把握住黨史要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因勢利導,調動青少年學習黨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他們對黨對祖國的認知和情懷。
借助學校教育載體,讓黨史學習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各學校將黨史學習教育列入教學計劃,融入學校課外活動,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利用班會、隊會、校會等集中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利用學校主題文化墻、宣傳欄、電子屏、黑板報進行黨史宣傳,讓“一墻一板會說話,一景一物都傳情”。課堂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基礎。把基礎放在課堂上,多數(shù)活動的安排都以班級為活動單元進行。充分發(fā)揮音樂課教育的傳“情”、美術課教育傳“形”、品德課教育傳“理”、歷史課教育傳“鑒”、語文課教育傳“識”的作用,在方方面面滲透中,傳遞出黨史教育的能量。各級關工委組織編寫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黨史教育簡明讀本,組織五老撰寫、編寫鄉(xiāng)土教材,作為校本教材,列入黨史學習教學計劃,納入校本課程。
借助重大時間節(jié)點載體,將黨史學習教育推向高潮。通過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100 周年這一歷史時刻,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年初,省關工委提出了在全省開展以“頌歌獻給黨”為主題的紀念建黨百年活動。伊春市關工委通過舉辦多項比賽形式開展紀念活動,強化了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了“盛世中國、黨旗飄揚”征文比賽,開展了以“為了不曾改變的信仰”為主題的演講比賽,開展了“頌歌獻給黨”合唱比賽,“黨是陽光我是花”書法、攝影比賽,黨史百年、黨建百題、黨歌百首競賽。
哈鐵加格達奇工務段五老組織青年工人參觀鐵道兵紀念塔,對青年工人進行優(yōu)秀傳統(tǒng)教育
借助其他主題教育載體,融合發(fā)展。2018年,省關工委按照中國關工委工作部署,組織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引導青少年尋“根”筑“魂”,補“鈣”強身。由于這項活動的內容與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高度契合,省關工委將開展這項主題教育活動的經(jīng)驗、作法、方法,移植到黨史學習教育中,收到了明顯效果。2019年,省關工委、省教育廳在全省中小學生中聯(lián)合開展了“爭做‘十小明星’”活動。兩年來,這項強調實踐性的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省委將省關工委列為省委議事協(xié)調機構,由省委副書記擔任省關工委主任,強化了省關工委的職能。支持更多老同志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全省吸收剛剛退休的年輕五老18800 多名充實到關工隊伍。伊春市關工委舉辦具有當?shù)靥厣?、反映關工歷史的主題展覽,把關工委的發(fā)展史融入學好百年黨史之中,展示新成就,走好新長征路,豐富了黨史教育內容。各地在傳承龍江“六大精神”的同時,深入挖掘本地英模人物,教育引導青少年從小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根據(jù)青少年不同年齡和學段特點,普遍開展了學工、學農(nóng)、學軍和生產(chǎn)一線體驗和夏冬令營、文化體育、科學普及、志愿服務等豐富生動的實踐活動。為配合全省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需要,充分發(fā)揮一些場所的教育功能,省關工委遴選88 個場所命名為“全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