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張子龍 張佳輝
嘟嘟嘟、嘟嘟嘟……8時整,一陣急促的號聲打破了營區(qū)上空的寧靜,一場以駐地景區(qū)發(fā)生森林火災為背景的實戰(zhàn)演練拉開序幕。滅火機分隊、水槍分隊如離弦之箭,很快在火線上撕開了2米寬的突破口……
同樣的演練,同樣的場景,大興安嶺地區(qū)支隊十八站大隊十一中隊中隊長助理劉剛15年來已記不清經(jīng)歷了多少次。
今年以來,各類新的救援裝備陸續(xù)配發(fā)。為了吃透裝備性能,劉剛白天在訓練場練習裝備操作使用,晚上學習掌握裝備的參數(shù)、性能,將重點內(nèi)容記在筆記本上,不懂的及時上網(wǎng)查找資料。即使在周末,劉剛依舊在訓練場和學習室的兩點一線之間穿梭。為克服動作上存在的不足,劉剛經(jīng)常將中隊新聞報道員小王揪住不放。他讓小王將自己訓練時的動作用攝像機記錄下來,每完成一次訓練,他都要看一遍視頻,查找動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思考如何改進。有了這樣的學習訓練勁頭,戰(zhàn)友們經(jīng)常稱他為“訓練狂魔”。
在一次繩索高空救援訓練中,劉剛一整套動作下來僅用了38秒,在中隊已經(jīng)是最快的了。劉剛卻皺著眉頭說:“要想在關鍵時刻用好‘救命繩,速度還要更快!”經(jīng)過不斷摸索,三周后,劉剛的高空繩索救援訓練僅用29秒就完成了??粗氡砩系臅r間,劉剛的嘴角終于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這些年,劉剛從一名普通的消防員成長為中隊尖刀班班長,再成為中隊長助理,與他始終堅持高標準、嚴格訓練是分不開的。
2010年8月,大興安嶺地區(qū)支隊組織21個尖刀班進行比武。第一次參加比武的劉剛在參賽前對站上頒獎臺上領獎充滿憧憬。但他沒想到,前4個科目比下來,他所帶的尖刀班卻排在了第18名,讓在場每名隊員心情都低落到極點。劉剛鼓勵大家說:“我們尖刀班中的成員,一定要橫著是‘一,豎著同樣是‘1!我們可以被打敗,但不可以被打倒!”
那次比武中,劉剛不慎扭傷了腳踝。熄燈后,劉剛簡單地給腫得像“饅頭”一樣的腳踝擦了一些紅花油,便走到了學習室,帶領大家徹夜研究戰(zhàn)術、討論比武細則、分析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對輕傷不下火線的劉剛,隊友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激發(fā)出了與對手較量的激情。在攜裝五公里負重越野科目中,劉剛和參賽隊友拼命向終點奔去。經(jīng)過大家的不懈努力,最終劉剛所帶的尖刀班取得了攜裝五公里負重越野第3名,綜合成績第11名的成績,劉剛個人也取得了排名第 3 的成績。
劉剛說,以前總想當英雄,現(xiàn)在明白我們的職責不是當英雄,而是第一時間去救助受到災害困擾的人民群眾。消防救援事業(yè)的路很長,能否當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要學的要掌握的還有很多。成功沒有捷徑,只有自己一步步腳踏實地努力付出,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他說,只有刻苦訓練,鉆研業(yè)務本領,才能用過硬的本領守護好8.35萬平方公里的綠色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