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蕊 高雙友 李雙利 溫英武 李連印 王偉 孫新光
腎上腺占位是泌尿外科常見疾病,隨著影像檢查技術、設備的不斷更新、應用,腎上腺區(qū)占位的檢出率不斷增高,手術率也在不斷增加[1]。左腎上腺區(qū)因其空間較小,毗鄰復雜,左腎上腺占位常常易出現(xiàn)誤診及定位、定性的錯誤。本文回顧分析2012~2020年我科診治的1例胰腺假性囊腫(PPC)和2例副脾誤診為腎上腺占位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1例胰腺假性囊腫,男性,51歲,高血壓病史1個月,因高血壓行腎上腺超聲發(fā)現(xiàn)左腎上腺區(qū)占位。2例副脾病人,1例女性,62歲,高血壓病史10年,因高血壓于外院行腎上腺CT平掃檢查時發(fā)現(xiàn)左腎上腺占位,1例男性,36歲,無高血壓病史,常規(guī)查體行胸部CT檢查時發(fā)現(xiàn)左腎上腺占位。
2.實驗室檢查: 3例病人入院后均完善血常規(guī)、電解質、肝腎功能、尿常規(guī)、凝血四項、乙肝六項、輸血前三項及高血壓系列化驗檢查,高血壓系列結果見表1。
表1 3例病人高血壓系列檢驗項目
3.影像學檢查:病例1行腎上腺CT平掃(圖1)、核磁平掃結果(圖2)提示:左側腎上腺區(qū)占位,與左側膈肌腳分界不清,大小約8.8 cm×8.3 cm,建議進一步強化檢查明確。病例2腎上腺CT平掃于外院檢查,影像資料無法獲得,腎上腺核磁平掃、強化檢查結果(圖3)提示:左側腎上腺外肢可見類圓形異常信號灶,邊界清,直徑約2.8 cm,增強掃描可見均勻強化。病例3腎上腺CT平掃(圖4)、核磁平掃結果(圖5)提示:左側腎上腺區(qū)結節(jié)影,與胃壁分界不清,大小約2.3 cm,建議進一步強化檢查明確。
A、B:左腎上方可見占位(箭頭);C:可見腎上腺被占位擠壓變形呈條形狀(箭頭)
A、C:誤診為腎上腺占位的胰腺假性囊腫(箭頭);B:上方箭頭為胰腺假性囊腫,下方箭頭為正常腎上腺組織
A、B:可見副脾與正常脾臟同步強化(箭頭)
A、B:副脾位于脾門處,位置高于腎上腺位置(箭頭);C:正常的腎上腺組織(箭頭)
A、C:核磁平掃所見副脾(箭頭);B:核磁平掃正常的腎上腺組織(箭頭)
4.治療方法及結果: 病例1行經腹開放左腎上腺腫瘤切除術,術中探查腎上腺區(qū)未見腫瘤,腫物與腎上腺黏連,呈囊性,術中請胃腸外科會診考慮腫物為胰腺假性囊腫,術中行囊腫空腸吻合引流術,術后病人恢復良好。病例2、3行后腹腔鏡左腎上腺腫瘤切除術,術中完全游離腎上腺均未見腫瘤,術中請胃腸外科會診,仔細閱片及根據(jù)術中情況考慮腫瘤位于腹膜內,遂術中打開腎上極腹膜,腹腔內可見一暗紅色腫塊,考慮副脾,終止手術。術中圖像見圖6(病例3術中圖像,病例1、2術中未留取圖像資料)。
A、B:位于脾門處的副脾(箭頭)
腎上腺位于腹膜后腎旁間隙Gerota筋膜內,由腎周脂肪包繞,其解剖毗鄰較多。左腎上腺呈半月形或橢圓形,位置高于右腎上腺,周圍毗鄰更為復雜。其前方為胰體,后方為脾臟,左側與脾臟及胰尾相近,右側緊鄰腹主動脈及脊柱,右上方靠近胃底及空腸,下方為左腎[2]。由此,當占位靠近腎上腺位置,病人同時合并有相應的臨床表現(xiàn)時,更容易誤診為腎上腺占位病變。
胰腺假性囊腫臨床較為常見,多見于急性胰腺炎及胰腺損傷后,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為囊腫引流術[3]。病例1術前CT、核磁均提示腎上腺區(qū)腫物,因腫物較大當時行經腹開放手術?;仡櫺苑治黾白屑氶喥紤]誤診原因:(1)病人合并高血壓病史,造成臨床醫(yī)師先入為主;(2)病史詢問不仔細,胰腺假性囊腫病人既往多有胰腺炎病史,本例病人電話隨訪追問病史曾患過急性胰腺炎行保守治療;(3)胰尾部與左腎上腺接近且腫物位于胰尾部,誤認為腎上腺腫物;(4)腫物體積較大造成左腎上腺被擠壓變形,腎上腺CT、核磁平掃顯示不清,未引起足夠注意;(5)術前檢查不完善,未行強化檢查明確;(6)術前閱片不仔細,通過回顧分析再次閱片可見腎上腺被擠壓成條形狀。
副脾是一種先天異位的脾臟組織,發(fā)生率15%~30%,可發(fā)生于腹部的任何部位[4-5]。副脾最常見的位置是脾門,其次是靠近胰尾,且數(shù)量、大小不等,一般直徑在1.0~4.0 cm左右,但直徑多小于2.5 cm。當副脾接近腎上腺位置時,容易誤診為腎上腺疾病,尤其是病人既往有高血壓病史、高血壓系列化驗異常、低血鉀時,臨床往往會診斷為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或腺瘤,鑒于左側腎上腺毗鄰復雜及多數(shù)非腎上腺占位存在類似腎上腺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腎上腺腺瘤與副脾體積接近,所以靠近腎上腺區(qū)的副脾誤診率較高,鑒別診斷的難度較大,本組2例副脾體積均小于3.0 cm3,體積接近副脾體積,且其中1例合并有高血壓病史,由此造成誤診。副脾多位于脾臟邊緣,密度均勻并且與脾臟密度極為相近。張昊等[6]研究發(fā)現(xiàn),腎上腺腺瘤的平掃CT值一般小于10 Hu,而副脾的CT值介于40~50 Hu,增強掃描可見腫塊與脾臟表現(xiàn)同步,即動脈期呈不均勻強化,靜脈期呈均勻強化,延遲期強化減退,本組2例副脾CT值平均為47.35 Hu,根據(jù)平掃CT值及強化檢查有助于副脾的診斷。但本組2例副脾病人術前均未行CT強化檢查也是造成誤診的原因之一。
總之,左腎上腺區(qū)占位性病變的診斷仍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針對一些無特異性表現(xiàn)且影像學檢查異常的腎上腺區(qū)占位的病人,應多考慮非腎上腺來源的疾病。術前應仔細詢問病史及分析臨床資料,完善檢查,仔細分析影像檢查,綜合進行診斷,提高腎上腺疾病的診斷正確率,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手術及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