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德諾
第一榜
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這年的科舉考試,堪稱中國科舉史上的第一名榜。這一年,看似普普通通的年份,一場考試卻誕生8位文壇大家和9位當(dāng)朝宰相。
這一年,范仲淹已逝世5年整,自他之后“文正”兩個字成了千年來文官死后的最高榮譽。
這一年,四川眉山蘇氏父子三人同時赴京參加考試。
這一年,周敦頤的兩位弟子也來到了京城汴梁。
這一年,王安石還在地方上做一個小吏。
嘉佑二年,年僅21歲的蘇軾與弟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而深受當(dāng)時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的賞識。隨后在殿試中,蘇軾以出色的表現(xiàn)贏得了宋仁宗的賞識。關(guān)于蘇軾的科舉,還有一個典故,說蘇軾參加科舉的時候,主考官歐陽修對一份卷子非常欣賞,有意把他定為第一,但又以為是自己的學(xué)生曾鞏的,為了避嫌,就把它排在了后面。后來才知道,這份卷子不是曾鞏的,而是蘇軾的。
其實,這個說法與事實不符。真相是,蘇軾連前三名都沒進,只是中了進士乙科,而且名次也不好。一次考試就匯集了唐宋八大家的5位,除了那個不合群的王安石,大宋朝最會寫文章的都齊了。
除了這幾位大文學(xué)家,這科還出了兩位名氣不在他們之下的大思想家,一個叫程顥,另一個叫張載。程顥就是著名的“二程”之一,師從周敦頤,開創(chuàng)的理學(xué)思想與朱熹的學(xué)說并稱“程朱理學(xué)”,直接影響了之后近千年的國人思想;而張載,是“二程”的表叔,也是理學(xué)創(chuàng)始人之一,其廟庭與周敦頤廟、邵雍廟、程頤廟、程顥廟合稱“北宋五子”廟,影響極為深遠。
對于這一次考試,一是有豪華的考官陣容。主考官是翰林學(xué)士歐陽修,北宋文壇領(lǐng)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副主考官是王珪、梅摯、韓絳、范鎮(zhèn),這4位都是當(dāng)朝文學(xué)名家。其余的考官和工作人員也都是館閣文臣。二是這一榜進士能人最多,集中了神宗、哲宗兩朝各個領(lǐng)域的代表人物,當(dāng)朝宰相就出了9名,《宋史》里有傳的就有24人,王安石變法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這一榜里。
宰相的代表人物呂惠卿、章惇、王韶、林希。呂惠卿,是王安石變法的二號人物,協(xié)助王安石推行了很多新政,也是一位極其出色的實干家。章惇官至宰相,不僅自己中了二甲,他的侄兒章衡竟還是這一科的魁首——狀元。王韶是北宋名將,官至樞密副使。嘉裕二年貢舉錄取的進士可謂是群星閃耀,其中不乏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
也許你會好奇,這一科的前三名都是誰呢?很遺憾,大家可能不太認識:狀元章衡,榜眼竇卞,探花羅愷。
狀元章衡,蘇軾評價他:“子平之才,百年無人望其項背?!彼位兆谮w佶評價他:“內(nèi)德溫純,外容莊重,翰苑詞宗,國家梁棟?!卑裱鄹]卞更是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探花羅愷資料太少,無法考證。
文能填詞武能闖營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的考生中,出現(xiàn)了一位大名人——陸游。陸游是當(dāng)時公認的狀元最大熱門??上У氖?,他遇上了一個人——秦檜的孫子秦塤。
秦檜為了讓自己的孫子拿狀元,不光把各級考官都換成了自己人,還把最有威脅的陸游淘汰掉了??上?,當(dāng)時的宋高宗對秦檜早有意見,聽說主考官選出的狀元人選是秦檜的孫子,就大筆一揮,把他挪到了第三名,而把原來第二名的卷子提到了狀元的位置。
這位新科狀元名叫張孝祥,南宋初期最著名的豪放派大詞人,上承蘇東坡,下啟辛棄疾,楊萬里評價他:“當(dāng)其得意,詩酒淋漓,醉墨縱橫,思飄月外?!?/p>
張孝祥不光寫的詞跟辛棄疾很相似,在膽略上也有得一拼。辛棄疾當(dāng)年單槍匹馬闖入數(shù)萬人的敵營,將叛徒張安國生擒出來,被世人驚為天人,而張孝祥同樣有此壯舉。紹興三十年(1160年),江西臨川的士兵發(fā)生暴動,時任知府的張孝祥聞訊,單槍匹馬獨闖大營,將暴動頭子斬首示眾,全營士兵如睹天神,無人敢動。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初秋,張孝祥為抗金名將虞允文送行,在蕪湖一艘小船上設(shè)宴。席間,兩人談起金兵進犯與朝中主和派的所作所為,無不切齒痛恨。張孝祥本來身體就有病,再加上郁悶,喝了大量的酒,當(dāng)天就去世了,年僅37歲。
除了陸游和張孝祥,這科還有兩位大詩人:楊萬里、范成大。
楊萬里、范成大與陸游、尤袤合稱南宋“四大詩人”,楊萬里還被譽為南宋“一代詩宗”,明初解縉評價他說:“文章足以蓋一世,清節(jié)足矣勵萬世?!睏钊f里一生寫有兩萬多首詩,流傳下來的有4200多首,其中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流傳最廣。范成大的詩名也不低,代表作為《四時田園雜興》(60首),被錢鐘書譽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
除了4位文學(xué)家,這科還有一位軍事家,名叫虞允文。虞允文是中國歷史上頂級的民族英雄,曾在采石磯率兩萬殘兵,大破60萬金兵,一戰(zhàn)滅掉了金國的南下雄心。連毛澤東都盛贊道:“偉哉虞公,千古一人?!?/p>
一位大詞人,一位大名將,三位大詩人,這科足以名傳千古。
最后的輝煌
到了清晚期,如果評選最具影響力的大人物,李鴻章肯定得排到前三名。這位李大人雖然因簽過幾次“條約”而成為世人唾棄的對象,但當(dāng)時的大清朝還真離不開他,慈禧太后把他視為“再造玄黃之人”,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稱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但是,李鴻章在當(dāng)年的科舉考試中成績并不是很好,僅名列二甲第三十六。那么,當(dāng)年的狀元是誰呢?說起來也不是普通人,此人名叫張之萬,是張之洞的哥哥。提起張之洞,大家都很熟悉,洋務(wù)運動的代表人物,他哥哥的成就也不在他之下,先后做過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最后還做到了一品大學(xué)士,位極人臣。
不過,張之萬拿這個狀元有幸運的成分。
那一年,首席大學(xué)士卓秉恬想讓自己的老鄉(xiāng)伍肇齡拿狀元,就暗中提醒主考官,讓他多看看伍肇齡的字體。對卓秉恬的提醒,主考官自然不敢怠慢,回去把伍肇齡的字體看了個遍,保證閱卷時一眼就能看出來。不過等名次出來后,主考官卻傻了眼——狀元并不是伍肇齡,而是張之萬!
原來,張之萬的字體跟伍肇齡非常像,主考官一時大意,以為是伍肇齡的卷子,就放在了狀元的位置上。
至于那位伍肇齡,最終排在了二甲第二十三名,當(dāng)了幾年小官就辭職回家了?;丶腋墒裁茨兀慨?dāng)了書院的院長,一干就是60年,為家鄉(xiāng)培養(yǎng)了無數(shù)人才。這樣看來,伍肇齡的功勞其實也不在張狀元之下。
除了上面這三位,這一科還有不少大名人,比如名列二甲第三十九名的沈葆楨。沈葆楨是中國近代海軍、航運的奠基人之一,主辦了中國第一所海軍學(xué)校,并建起了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艦隊,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楨還有個身份,是林則徐的女婿。
1904年7月4日,中國舉行了歷史上最后一次科舉考試,這最后一次遠沒有過去那么輝煌,像開玩笑一樣選出了最后一位狀元。慈禧欽點狀元不管文章的好壞,只看考生的姓名。當(dāng)她看到內(nèi)定第一名的考生叫朱汝珍時,心中便老大不快。大家知道明朝是朱姓的天下,所以一聽這人姓朱,慈禧太后就覺得太不吉利了,堅決不行。再看看排第二的人,名叫劉春霖,那年正好是中國大旱,慈禧太后一想:“春霖,就是下雨的意思,我們中國正好大旱,這名字叫劉春霖,祥瑞祥瑞……”于是直接欽點了狀元。劉春霖就這樣當(dāng)了千年科考的最后一個狀元。
民國建立后,劉春霖只能靠大總統(tǒng)府內(nèi)史、總統(tǒng)府秘書幫辦兼代秘書廳廳長這些閑差從事文字應(yīng)酬工作。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流亡天津租界的劉春霖聞聽北平遭受日軍蹂躪的消息,潸然淚下。1942年1月18日早晨,他因心臟病猝發(fā)在睡夢中安然而逝。至此,中國科舉的故事也在風(fēng)聲鶴唳的亂世中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