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強
苦練“摸功”
池貴義一直在笑。眼睛笑,眉毛笑,嘴笑,似乎他的鼻子和頭發(fā)都在笑。他的笑,已不是笑本身,而是他對工作對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以這樣的態(tài)度攻堅克難,還有什么疙瘩解不開?
可誰又能想到,池貴義所有笑容都結(jié)在“笨”的枝頭。
笨就要有個好態(tài)度,笨就要虛心學,笨就要加勁干。技校畢業(yè)后,池貴義被分配到華晨中華公司車身車間,沒什么活兒,師傅石阿明讓池貴義他們先休息。池貴義問:“人家焊工都干活兒了,我們什么時候開干?”
“等著吧,東西還沒到呢。”
有的同學急了,對池貴義說:“待著還不好?”“待著能學到手藝嗎?”池貴義反問。
池貴義要笨鳥先飛,便問石阿明師傅:“鈑金是什么東西?”
“就像在外邊敲爐筒子。”
“汽車還有爐筒子嗎?”
師傅笑了:“我就隨便打個比方,你這什么腦子。”
一起來的同學也笑話他,師傅讓干啥就干啥唄,還問這問那的。池貴義笑了笑,照舊問。還主動和師傅說,“我是笨人,別人不愿意干的活兒就交給我,我干?!?/p>
干鈑金活兒分手感和目視、修理缺陷,用鉤子挑、砸,對坑包進行初磨,精磨得更加光滑,最后檢查5個步驟,池貴義一邊背誦要領口訣一邊干。無論走到哪兒,都戴上線手套練習手摸功,反反復復找手感。每一次摸都一樣,每一次摸又都不一樣,因為要把手上的微妙感覺傳遞到內(nèi)心,再把內(nèi)心的微妙體會傳感到手上。池貴義像著了魔,見到能練手的就摸,哪怕坐公交車,他也練習摸功。
這種技能貌似簡單,卻要建立在豐富的實踐上。即使科技如此先進的德國寶馬汽車,這個工藝也仍在延續(xù),連最智能的機器人都替代不了。池貴義一開始覺得這是非常簡單的活兒,后來發(fā)現(xiàn)很難。五指并攏,手指肚與手掌形成空弧,僅靠手指肚和后手掌微妙的感覺來體會。手的末端信號若纖細藤蔓般的營養(yǎng)電流,觸發(fā)心中感覺的花兒在剎那間怒放。有時摸感差,恨不能摘掉手套?!敖^對不行!手上有汗,容易上銹。”說到這,池貴義又突然瞪大了眼睛,反復叮囑。
很快,池貴義的摸功騰地躍出水面:他的手是眼睛,是卡尺,也是精確的驗算器。經(jīng)他摸過的產(chǎn)品、校正的活兒,檢測儀興奮,師傅放心,同行羨慕。
這時,一批德國進口件穿越浩瀚的大洋走水路過來,扛不住波峰浪谷的折磨,撞出許多坑包。
“實踐的機會來啦!”池貴義興奮了。別人修一個,他修兩個。別人修兩個,他修三個。這不光是速度快慢的問題,還要優(yōu)質(zhì)在先。如果手感差,診斷坑凹不準,或者修理有誤差,則不予過關。
師傅夸池貴義干得又好又快,池貴義憨厚地笑笑。工友們也對他刮目相看,總說自己笨的池貴義,終于機靈起來了。不知不覺中,笨人池貴義已經(jīng)備受矚目。
鐵錘玩成繡花針
2010年,紅的黃的橙的秋葉紛紛飄落。似乎半空中有多位點彩畫家同時激情揮毫,一夜之間,工廠前的空地五彩繽紛,異常優(yōu)美。
車間里,沒人有心情欣賞這瑰麗的秋景,數(shù)十雙眼睛都緊緊盯著眼前的車門。中華V5型車剛剛上線,車門不匹配,門靠不嚴。一批車四五十臺??!領導在車前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這可怎么辦?前門和后門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車間主任更是心急如焚,如果修不好,造成生產(chǎn)件報廢,損失就大了,車間擔不起這個責任。
許多技工爭相上手,又沮喪地退了下來。廠長對車間主任說:“叫池貴義來,讓他看看?!?/p>
池貴義仔細看了看,手像聽診器那樣摸了摸,說:“我有辦法,能弄。”
“怎么辦?”車間主任問。
“用錘敲。”
“那可不行,敲壞了怎么辦!”一聽要上錘子,車間主任急了。
“放心吧,我用木錘敲?!?/p>
把鐵錘換成木錘,看似很簡單的工具問題,把凹進去的敲平了,把鼓出來的敲回去,誰都懂??墒?,一上手才知道,理論離實踐相距十萬八千里,讓道理化成合格的要求,太難了!輕重、角度、力量實虛、勁兒長短,特別簡單也特別復雜。
見池貴義敲得得心應手,錘落錘起似彈琴,坑包十分聽話,該縮的縮,該鼓的鼓,“熨斗”過處,眼前的丘壑立刻一馬平川。徒弟們興奮了,模仿師傅池貴義去敲,卻唱出“蹩腳戲”——要么敲不到位,要么敲進去了。車與車很近,一個挨一個,卻各有各的日月星辰。
在工廠皇宮,手藝才是正殿。同樣的木錘,在池貴義手里則成了繡花針,眼前不規(guī)則的地方依次恢復標準,令人驚喜。仿佛眼前不是堅硬的特殊鋼板,而是柔軟的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要什么造型就有什么造型。
送禮辦公事
笨人池貴義總愛笨思笨想。凡是他看到的東西,都要過一遍腦子,琢磨琢磨。他的眼睛仿佛是專門為糾錯而生的,常常能在人們不注意的地方發(fā)現(xiàn)問題。
這天,池貴義的眼睛死死盯住了新型中華H530型生產(chǎn)車間。件在生產(chǎn)線上裝,空筐把件推過去,裝滿焊件再推回來,焊機要來來回回推,影響效率。
“為什么不在一起焊呢?”池貴義問。
“車型不一樣,東西沒地方放?!?/p>
“這樣來回推,太耽誤事了!”池貴義研究了幾種方法,都行不通。其中一個障礙點是,夾具是死的,分量太重,不能來回動。池貴義不放棄,他相信,任何困難都能找到新出口,這個也不例外。
果然,他又想出新思路:如果在夾具下安上轱轆,轱轆干活兒時鎖死,干完活兒再松開,比來回推料筐省勁,也節(jié)省時間。池貴義設計了圖紙,給主管遲國華大姐看。遲國華琢磨一會兒說:“你這個方案不錯,來回推的問題解決了。但也有新的問題,鉗焊用不了?!?/p>
“鉗焊能不能通用?”“不行,車型不一樣?!边@條路又走不通,池貴義仍不放棄,他相信“笨人有笨招”,多尋幾條路,不定哪條路就通了。又一個靈感火花被他擦亮:原來一個焊鉗,如果我在機器上掛兩個焊鉗,不就解決問題了!池貴義為自己的又一個“笨招”而高興,要著手實施。
池貴義清楚,這是多余的活兒。領導沒讓這么干,誰愿意來干這額外的活兒?
池貴義有的是“笨招”,他自己買了兩盒煙送給計算專家:“哥,幫算一下吧?!比思乙裁靼祝刭F義用個人人情干公家的活兒,精神可嘉,實在不好意思拒絕。
活兒干完了,池貴義又“得寸進尺”:“還有活兒呢。夾線下要加個轱轆,還要焊上背板,打上螺母。”
“夾具太沉了,整不了?!?/p>
“哥,得弄。”池貴義笑了笑一臉央求他說。
人家猶豫干還是不干,池貴義好話說個不停。面對這樣一位一心為工廠著想,比干自己家活兒還上心的人,誰好意思拒絕呢?
后來,設備做好了,再也不用來回推,多種車型用同一臺焊機,省時又省力。工藝主管推廣了這個技術,生產(chǎn)效能大幅度提高。
池貴義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濕泥路不好走,卻能留下深深的腳印。
2006年春天,工藝員董玉梅突然找到他,“小池子,幫我看兩個圖?!彼钢鴪D紙,“你知道這是哪兒不?”池貴義馬上回答:“這個是燈罩,這個圖是厚地板的左側(cè)?!?/p>
“這圖能看懂,活兒我也能干?!?/p>
這件事成了一個契機。一周后,工藝員董玉梅又找到池貴義:“我們需要干活兒好的,到埃及去。我向領導推薦你了?!?/p>
池貴義當然愿意去,以普通工人的身份出國不容易,現(xiàn)在突然輪到自己,池貴義非常高興??沙刭F義也有顧慮:“我一點兒英語不會,能行嗎?”
“你干好活兒就行。”
到埃及后,池貴義和工友們住在酒店,酒店周圍是無邊無際的沙漠。沙塵暴瘋狂卷起,像一床立起的黑被接天蓋地撲過來,滾滾煙塵四處炸開、翻卷,很嚇人。當時埃及的治安也不好,街上每50米遠就有一個警察。
施工中卡殼了:帶去的釘槍是大頭的,而埃及工廠的釘子卻是小頭的,大伙兒蒙了。怎么辦?
埃及的沙塵暴和天空中偶爾劃過的子彈讓工人焦慮,更讓人焦慮的是眼前的施工困境。前者是外國人的事,后者卻是迫在眉睫的“中國難題”。
董玉梅急得滿臉是汗:“快讓小池看看?!?/p>
池貴義琢磨了一會兒,用鐵管焊個套頭裝上,問題分分鐘迎刃而解。大家向池貴義豎起大拇指,池貴義憨厚地笑了笑:“我這笨人,只能想個笨招?!?/p>
在埃及工廠,池貴義解決類似的難題有四五個。
汽車科技日新月異,面對隨時出現(xiàn)的新考題,池貴義仍然笑容燦爛,他相信,只有回不了的過去,沒有到達不了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