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榮,王和平,裴付來,徐 靜
(皖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骨科,安徽 蕪湖 241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herniated disc,LDH)是臨床常見脊柱外科疾病之一,其病因主要是腰椎間盤退行性變,過度的腰部負荷,導致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從裂口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致的腰腿痛癥狀[1],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帶來了嚴重影響[2]。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椎間孔鏡技術治療,效果明顯,是治療LDH最佳手術方式之一[3]。為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在圍術期對患者采取科學、安全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尤為重要[4]。綜合護理干預是近年來臨床護理中應用比較成功的干預模式,具有科學性、全面性、整體性等優(yōu)點[5],能幫助患者樹立健康心態(tài),提高護理質量。本研究選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皖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接受椎間孔鏡治療的LDH患者59例為研究對象,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椎間孔鏡治療LDH 患者中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皖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就診的LDH患者59例。入選標準:①LDH單節(jié)段病變且輔助MRI或CT影像檢查確診;②無手術禁忌證且手術均為同一主刀醫(yī)師完成;③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同意,已獲本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感染;②合并腰椎腫瘤、腰椎結核、脊柱骨折及畸形;③患精神障礙疾病,不能配合醫(yī)護治療的患者[6]。將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0例,對照組29例。觀察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18~78(54.53±12.29)歲;對照組中男17例,女12例,年齡17~74(53.06±13.7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入院宣教,心理疏導,圍術期康復指導,疼痛觀察及護理等。
1.2.2 觀察組 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1.2.2.1 成立綜合護理小組 小組成員6人,包括4名工作年限>5年的護師、1名??谱o師及護士長1人。對小組成員進行強化培訓,內容:溝通技巧、LDH疾病知識、專科功能鍛煉理論和操作標準。邀請康復師參與授課,拍攝“康復功能鍛煉視頻”。小組成員經考核合格參與本研究。對患者一般資料、病情等進行綜合評估,并根據(jù)患者需求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
1.2.2.2 同伴教育心理干預 由于LDH患者長期受腰腿痛的困擾,保守治療多數(shù)效果不佳,對椎間孔鏡技術也了解不夠,易產生疑慮、害怕等心理。因此,護理人員給予常規(guī)心理援助同時,安排手術效果佳的患者與其交流,并鼓勵家屬陪伴,讓患者從心理及認知上戰(zhàn)勝疾病,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消除其負面情緒。
1.2.2.3 圍術期干預措施 ①一體化健康宣教,使患者快速掌握治療護理流程。②“康復功能鍛煉視頻”教育前移,讓患者術前掌握核心肌群功能鍛煉要領。核心肌群主要指人體腰腹部、背部負責保護脊椎穩(wěn)定的重要肌群,加強核心肌群康復訓練有利于減輕椎間孔鏡術后疼痛,恢復腰椎生物力學最佳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提高手術療效,治愈疾病且能防止復發(fā)[7]。③術中加用保溫毯,預防患者麻醉后低體溫引起寒顫等不適。④術后早期介入“康復功能鍛煉視頻”,一般于術后2 h指導患者完成直腿抬高、軸線翻身等功能鍛煉,術后4 h鼓勵患者佩戴硬性腰圍下床活動,術后第4天逐步完成核心肌群功能鍛煉如“五點支撐式”“小燕飛式”等,增強腰背肌功能及脊柱穩(wěn)定性,減輕腰椎負重,減輕腰腿疼。
1.2.2.4 預防性疼痛護理 術后受壓神經根雖解除,但水腫消退較緩慢,腰腿痛癥狀時有發(fā)生,術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實施預防性疼痛護理,如“暗示療法”、分散注意力、局部理療或徒手下肢按摩等,對疼痛評分>4分患者遵醫(yī)囑給藥物止痛,增強患者的舒適度。
1.2.2.5 延續(xù)護理 建立延續(xù)護理檔案,確定電話回訪及家訪時間、訪視目的等。通過訪視,加強醫(yī)護患溝通,了解患者居家遵醫(yī)行為及腰椎功能康復情況,解答患者的疑問,提供患者康復援助。
1.3 觀察指標
1.3.1 入院時,術后3 d、7 d、1個月腰腿疼痛評分及住院時間 疼痛評分采用VAS從0~10分進行評估,由床位醫(yī)師與小組成員完成評定,讓病人在有刻度的疼痛尺上標記自己當前腰腿疼痛程度的對應分值,護理人員根據(jù)標記判斷患者疼痛程度。分值與疼痛呈正相關,即“0”表示無痛,“10”代表患者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疼痛。術后1個月疼痛評分于家庭訪視時完成評定。
1.3.2 術后1個月腰椎功能改良 Macnab 療效評定 在患者術后1個月采用改良 Macnab 療效評定標準評估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8]。改良 Macnab 療效評定標準:優(yōu)(疼痛癥狀完全消失,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良(有稍微疼痛癥狀,活動輕度受限,對工作生活無影響);可(疼痛癥狀減輕,活動受限,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差(疼痛癥狀治療前后無差別,甚至加重)。為保證評定效果的準確性,于患者術后1個月復診或醫(yī)護共同家訪時完成評定。
1.3.3 護理滿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在患者出院前請患者或家屬填寫,并說明調查原因。滿意度總分100分,非常滿意>80分,基本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統(tǒng)計總滿意度,即(非常滿意例數(shù)+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入院時,術后3 d、7 d、1個月患者腰腿VAS評分及住院時間比較 兩組入院時V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入院時,術后3 d、7 d、1個月腰腿VAS評分均依次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術后3 d、7 d、1個月腰腿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住院時間[(8.43±2.41)d]少于對照組[(11.93±5.83)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026,P=0.004)。
表1 兩組入院時,術后3 d、7 d、1個月VAS評分 分
2.2 兩組患者治療護理后1個月改良 Macnab療效評定結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1個月優(yōu)良率(90.00%)高于對照組(65.5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1月改良Macnab 療效評定結果比較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67%)高于對照組(72.4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LDH因病情進展較嚴重,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臨床上常采取手術治療。椎間孔鏡技術是近年來新開展的一項技術且效果顯著[9],但患者對新技術認識不足,擔心預后,并對術后護理提出了較高的需求,因此,采用綜合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規(guī)避傳統(tǒng)的護理風險,將常規(guī)護理中存在的個性化不足、機械性較強等劣勢予以糾正[10]。本研究成立綜合護理小組,護理資源得到保障,杜絕護理工作推諉等現(xiàn)象;通過分析不同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同伴教育心理干預,使患者從心理及認知上戰(zhàn)勝疾病,避免了患者負性情緒給機體帶來應激影響;預防性疼痛護理,降低患者疼痛發(fā)生;圍術期一體化健康教育,“康復功能鍛煉視頻”前移教育,加用保溫毯等細節(jié)護理,保證了手術順利進行及術后康復。劉娜娜等[11]的研究表明有效的個性化心理干預和優(yōu)化的圍術期健康教育有益于緩解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及增強患者對疾病康復的信心,對輔助和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起著重要的作用。陳紅梅等[12]研究結果顯示腰背肌、盆底肌等核心肌群康復訓練能夠解決手術難以干預的腰椎管外因素,從而加速術后腰椎功能康復,提升手術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8.43±2.41)d]少于對照組[(11.93±5.83)d],P=0.00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術后3 d、7 d、1月腰腿VAS評分均依次下降(P<0.05),患者的舒適感得到提升。術后1個月改良 Macnab 療效評定優(yōu)良率達90.00%(P<0.05),患者自訴腰腿痛癥狀明顯消失,恢復日常工作和生活。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提升(96.67%),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在椎間孔鏡治療LDH患者中能夠有效發(fā)揮其微創(chuàng)的優(yōu)勢,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及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的認知行為及圍術期舒適度,減輕患者的腰腿痛,提升手術效果,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