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亮
20年前,貝魯特近郊薩巴斯姆村的60歲的奶奶默柯莉就注意到“垃圾無處可放”的問題,孩子們?nèi)粘>褪窃诶牙锿骠[,導致疾病滋生。但當?shù)卣疅o力解決這個問題,默柯莉決定自己去做此事。她制定了垃圾處理計劃:在本村建一個垃圾回收和處理站。好友芳斯安特把自己的卡車貢獻出來運送垃圾,默柯莉把自家的后院貢獻出來作為垃圾堆放場。但還需要一些后期治理費用,這筆錢只能靠募捐了。很多村民都不能接受捐錢這事,默柯莉就每天上門找村民溝通,剛開始她連門都進不去,只能坐在門口等村民出門,有時她一等就是一整天。終于,她的誠意和決心打動了村民,許多村民開始支持她治理垃圾。
設(shè)備、人員、資金都有了,就差為垃圾處理站起一個響亮有意義的名字了,默柯莉把它命名為“地球召喚”?!暗厍蛘賳尽崩幚碚鹃_始了在薩巴斯姆村的垃圾回收工作,默柯莉借機挨家挨戶向大家宣傳垃圾回收、整理分類垃圾的重要性。
在垃圾回收技術(shù)方面,一開始,“地球召喚”垃圾處理站只能自行摸索方法,慢慢積累經(jīng)驗。在第十個年頭,默柯莉聘請來了垃圾處理專家進行專門研究,在黎巴嫩南部這種干熱條件下,如何合理地把回收來的廚余垃圾制成堆肥,該利用的利用,該填埋的填埋,節(jié)約資源,更大限度地開發(fā)垃圾的價值。
在默柯莉奶奶的不懈努力下,90%的薩巴斯姆村村民都加入了回收垃圾的事業(yè)。意大利使館聽說了默柯莉奶奶的事跡,特意撥款為他們新建了一個大型的垃圾處理倉庫。而“地球召喚”也從一個單純的村垃圾回收機構(gòu),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垃圾處理中心。大學生和社會人士也紛紛前來做志愿者,一時間,薩巴斯姆村的“地球召喚”垃圾處理站熱鬧起來?,F(xiàn)在,薩巴斯姆村把“垃圾危機”導致的環(huán)境、生態(tài)破壞降到最低,成了黎巴嫩全國最具規(guī)模最具特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基地。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