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偉,李東輝,邊甜甜,宋沁潔,李咸慰,李國峰,楊新榮,李越峰,3*
1.甘肅中醫(yī)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2.甘肅省中藥質(zhì)量與標準研究重點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00
3.甘肅省中藥制藥工藝工程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00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 或膜莢黃芪A.membranaceus(Fisch.) Bge.的干燥根。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yǎng)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1]等功效。現(xiàn)代研究表明,黃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2]、抗氧化[3]、保護肝腎[4]、利尿[5]及抗腫瘤[6]等藥理作用。黃芪藥材產(chǎn)地加工過程包括凈制、揉搓、干燥、悶潤、切制、干燥等多個工藝環(huán)節(jié),加工過程較為繁瑣;同時,黃芪藥材產(chǎn)地加工多以傳統(tǒng)經(jīng)驗為主,主觀性強,導致黃芪飲片質(zhì)量不易控制[7]。此外,“發(fā)汗”也是中藥材產(chǎn)地加工的一種重要方法,現(xiàn)代研究表明,部分藥材經(jīng)過發(fā)汗處理之后會對藥物的外觀性狀、化學成分以及藥理作用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8-9],黃芪藥材在產(chǎn)地加工過程中發(fā)汗與否觀點不一。
因此,本實驗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10-11],通過前期預試驗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發(fā)汗過程會對黃芪質(zhì)量產(chǎn)生影響,故將發(fā)汗過程納入黃芪產(chǎn)地加工一體化工藝中進行考察?;诖耍狙芯吭趥鹘y(tǒng)加工方式基礎上對其加以改進,其過程包括凈制、發(fā)汗、揉搓、切制、干燥。與傳統(tǒng)加工方法相比,該工藝能夠減少傳統(tǒng)加工炮制工藝中新鮮藥材的干燥過程及干燥后經(jīng)水浸潤再切片的浸泡環(huán)節(jié),降低從藥材到飲片的加工成本及藥材耗損;以黃芪甲苷、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異黃酮、總黃酮、總多糖、水溶性浸出物的綜合評分為指標,運用Box-Behnken 響應面試驗設計方法,將黃芪產(chǎn)地加工與飲片炮制相結(jié)合,優(yōu)選出黃芪產(chǎn)地加工炮制一體化的最佳工藝,為簡化加工工藝及提高黃芪飲片質(zhì)量提供參考。
1260 系列高效液相色譜儀、ELSD 蒸發(fā)光散射檢測器,美國Agilent 公司;HH-S28s 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金壇市大地自動化儀器廠;OSB-2209 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儀,上海愛朗儀器有限公司;L2-5K 型離心機,湖南可成儀器設備有限公司;HX502T 型電子分析天平,慈溪市天東衡器廠;KQ-500DE 型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UV-power 型紫外分光光度計,北京萊伯泰科儀器股份有限公司;766-6 型遠紅外輻射干燥箱,上海錦屏儀器儀表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
黃芪藥材采自甘肅岷縣秦許鄉(xiāng),經(jīng)甘肅中醫(yī)藥大學中藥鑒定教研室王明偉副教授鑒定為蒙古黃芪A.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將黃芪藥材按不同產(chǎn)地加工方式處理,干燥、粉碎后過四號篩,置于干燥器中備用。
對照品黃芪甲苷(批號PS010428,質(zhì)量分數(shù)≥98%)、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批號PS000687,質(zhì)量分數(shù)≥98%)、芒柄花苷(批號PS000674,質(zhì)量分數(shù)≥98%)、毛蕊異黃酮(批號PS010251,質(zhì)量分數(shù)≥98%)、D-葡萄糖(批號PS020418,質(zhì)量分數(shù)>98%)均購自成都普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色譜純,批號 20200302)、甲酸(色譜純,批號20171201)、正丁醇(分析純,批號20190801)、氨水(分析純,批號20200706),均購自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水為娃哈哈純水。
不同含水量是指將新鮮黃芪藥材晾曬至一定含水量55%、50%、45%,然后進行后續(xù)發(fā)汗和揉搓處理;發(fā)汗是指將一定含水量的黃芪藥材進行發(fā)汗處理,發(fā)汗時長為1、2、3 d,黃芪發(fā)汗方法采用“普通發(fā)汗法”,即將失水黃芪藥材進行堆置處理,促其發(fā)熱,使黃芪藥材內(nèi)部水分向外擴散[7],發(fā)汗處理完成后攤開晾1 夜,然后進行揉搓處理。揉搓是指將一定含水量的黃芪藥材經(jīng)過發(fā)汗處理后,進行揉搓處理,切制得到飲片,揉搓次數(shù)為1、2、3 次。干燥是指將經(jīng)切制后的黃芪飲片利用遠紅外輻射干燥箱在不同溫度(45、50、55 ℃)下進行干燥。
2.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HC-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40∶60)為流動相;柱溫30 ℃;體積流量1 mL/min;進樣體積10 μL;蒸發(fā)光檢測器:漂移管溫40 ℃;載氣體積流量1.5 mL/min。黃芪甲苷對照品及黃芪樣品HPLC 色譜圖見圖1。
圖1 黃芪甲苷對照品 (a) 和黃芪樣品 (b) 的HPLCELSD 圖Fig.1 HPLC-ELSD of astragaloside IV reference substance(a) and Astragali Radix sample (b)
2.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黃芪甲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超聲使其完全溶解,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2.5 mg/mL 的對照品溶液。
2.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12]取各樣品粉末約4 g,精密稱定,加甲醇40 mL,回流提取1 h,抽濾,重復以上操作2 次,合并濾液;減壓濃縮后加10 mL水溶解,加40 mL 水飽和的正丁醇萃取,重復操作2 次,合并萃取液并加入40 mL 氨試液萃取,重復操作2 次;將萃取液轉(zhuǎn)移至圓底燒瓶中,減壓濃縮,加甲醇定容至5 mL 量瓶中,0.45 μm 微孔濾膜濾過,備用。
2.2.4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吸取黃芪甲苷對照品儲備液0.3、0.4、0.5、0.6、0.7、0.9 mL,至2 mL 量瓶中并用色譜甲醇定容至刻度。每個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對照品溶液按“2.2.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10 μL測定峰面積,對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對照品溶液和峰面積求自然對數(shù),以進樣量的對數(shù)對峰積對數(shù)進行線性回歸,繪制標準曲線,求得線性方程為Y=1.680 7X+2.166 1,R2=0.999 5,表明黃芪甲苷在3.771~11.313 μg 線性范圍良好。
2.2.5 方法學考察 按照《中國藥典》2020年版[1]方法對實驗穩(wěn)定性、重復性、精密度、加樣回收率進行考察,其RSD 值均分別為1.77%、1.35%、1.68%、1.17%,平均加樣回收率為97.00%。
2.3.1 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HC-C18柱(250 mm×4.6 mm,5 μm);檢測波長260 nm;柱溫30 ℃;體積流量1 mL/min;進樣體積5 μL;流動相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脫程序:0~20 min,20%~40%乙腈;20~30 min,40%乙腈?;旌蠈φ掌芳包S芪樣品HPLC 色譜圖見圖2。
圖2 混合對照品 (a) 和黃芪樣品 (b) 的HPLC-DAD 圖Fig.2 HPLC-DAD of mixed reference substances (a) and Astragali Radix sample (b)
2.3.2 混合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精密稱取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毛蕊異黃酮、芒柄花苷對照品10.11、4.98、3.30 mg,分別溶解于至10、5、10 mL量瓶中并用色譜甲醇定容至刻度,制成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1.011、0.996、0.330 mg/mL 的對照品溶液。分別吸取上述對照品溶液0.08、0.07、0.15 mL 至10 mL 量瓶中并用色譜甲醇定容至刻度,搖勻,制成混合對照品溶液。
2.3.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黃芪樣品粉末約2 g,精密稱定,置100 mL 圓底燒瓶中,精密加入甲醇40 mL,加熱回流1 h,抽濾,濾渣加40 mL 甲醇回流提取1 h,合并2 次所得濾液,于旋轉(zhuǎn)蒸發(fā)儀減壓濃縮并用色譜甲醇定容至5 mL,0.45 μm 微孔濾膜濾過,備用。
2.3.4 線性關系考察 分別取“2.3.2”項下的各對照品溶液,體積為0.05、0.2、0.3、0.4、0.5、0.6 mL的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對照品溶液于2 mL 量瓶中并用色譜純甲醇定容至刻度;體積為0.03、0.10、0.15、0.20、0.25、0.30 mL 的毛蕊異黃酮對照品溶液于2 mL 量瓶中并用色譜純甲醇定容至刻度;體積為0.1、0.3、0.7、0.9、1.3、1.7 mL 的芒柄花苷對照品溶液于2 mL 量瓶中并用色譜純甲醇定容至刻度。按照“2.3.1”項下的色譜條件進行檢測,進樣量5 μL。以峰面積為縱坐標(Y),進樣量濃度為橫坐標(X),繪制標準曲線,計算回歸方程結(jié)果分別為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Y=19 079X-26.369,R2=0.999 7,線性范圍25.28~303.30 μg/mL;毛蕊異黃酮Y=26 723X-38.364,R2=0.999 7,線性范圍14.94~149.40 mg/mL;芒柄花苷Y=14 485X-12.39,R2=0.999 8,線性范圍16.50~280.50 mg/mL;結(jié)果表明,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毛蕊異黃酮、芒柄花苷在相應濃度間線性關系良好。
2.3.5 方法學考察 按照《中國藥典》2020年版[1]方法對實驗進行方法學考察,得到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毛蕊異黃酮、芒柄花苷的穩(wěn)定性的RSD 值在0.97%~1.13%,重復性的RSD 值在1.15%~2.38%,精密度的RSD 值在0.97%~2.16%,平均加樣回收率分別為98.0%、97.0%、97.0%,RSD 分別為0.79%、1.89%、1.15%。
2.4.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D-無水葡萄糖對照品0.042 g,加純水定容至100 mL,搖勻,制得含D-無水葡萄糖0.42 mg/mL 的對照品溶液。分別取3、4、5、6、7、8 mL 上述對照品溶液定容至50 mL,得到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對照品溶液,待測。
2.4.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各樣品粉末約1 g,精密稱定,置圓底燒瓶中,加水100 mL 回流提取1 h,離心,取沉淀重復上述操作1 次,合并上清液,濃縮至適量,轉(zhuǎn)移至100 mL 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 mL,加乙醇26 mL,渦旋使混勻,離心,取沉淀加水溶解并置于250 mL 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待測。
2.4.3 顯色及測定 取不同質(zhì)量濃度對照品溶液及供試品溶液各2 mL 置于具塞試管中,加入5%苯酚溶液1 mL,充分混勻,再加入5 mL 濃硫酸,混勻,于40 ℃水浴鍋加熱15 min 后取出,冷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于490 nm 測定吸光度值。
2.4.4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吸取“2.4.1”項下不同濃度的葡萄糖對照品溶液各2 mL 置于具塞試管中,加入5%苯酚溶液1 mL,充分混勻,再加入5 mL 濃硫酸,混勻,于40 ℃水浴鍋加熱15 min 后取出,水浴冷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于490 nm 處測定吸光度值。以質(zhì)量濃度為橫坐標(X),吸光度值為縱坐標(Y),繪制D-無水葡萄糖標準曲線,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Y=0.014 8X-0.045 9,R2=0.999 5,結(jié)果表明,D-無水葡萄糖在25.2~67.2μg/mL 與吸光度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4.5 方法學考察 按照《中國藥典》2020年版[1]方法對實驗穩(wěn)定性、重復性、精密度、加樣回收率進行考察,RSD 分別為2.93%、2.63%、0.94%、1.60%,平均加樣回收率為95.90%。
2.5.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2.50 mg,加70%乙醇定容至100 mL 量瓶中,制成含0.025 mg/mL 毛蕊異黃酮葡糖糖苷的對照品溶液;分別吸取上述對照品溶液1、2、3、4、5 mL 至10 mL 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于260 nm 下測定吸光度值。
2.5.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黃芪粉末約0.3 g,精密稱定,置于錐形瓶中,加70%乙醇50 mL,稱定總質(zhì)量后超聲提?。?00 W、50 Hz)30 min,稱定質(zhì)量,用70%乙醇補足減失質(zhì)量,抽濾,取續(xù)濾液2 mL 定容至10 mL 量瓶中,于260 nm 下測定吸光度值。
2.5.3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吸取“2.5.1”項下不同濃度的對照品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于260 nm測定吸光度值。以質(zhì)量濃度為橫坐標(X),吸光度為縱坐標(Y),繪制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標準曲線,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Y=0.051 3X+0.031 3,R2=0.999 8,結(jié)果表明,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在2.5~15.0 μg/mL 與吸光度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5.4 方法學考察 按照《中國藥典》2020年版[1]方法對實驗穩(wěn)定性、重復性、精密度、加樣回收率進行考察,RSD 分別為2.84%、0.95%、0.12%、0.73%,平均加樣回收率為98.1%。
依據(jù)《中國藥典》2020年版第四部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通則2201)項下冷浸法測定[1]。
熵權法是一種根據(jù)多項指標所提供的信息來確定各指標權重的客觀賦權法。信息熵作為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指標熵值越小,則它所蘊涵的信息量越大,在綜合評價中所起作用也越大,其權重也應越高,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①利用公式(1)進行數(shù)據(jù)歸一化處理。
②采用公式(2)、(3)定義熵(Ej)。
③利用公式(4)計算指標權重(wj)。
本課題組在前期預試驗中,應用熵權法計算得到黃芪甲苷、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異黃酮、總黃酮、總多糖、水溶性浸出物的權重值分別為0.157、0.138、0.234、0.117、0.163、0.121、0.069。綜合評分(Y)=黃芪甲苷×0.157+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0.138+毛蕊異黃酮×0.234+芒柄花苷×0.117+總黃酮×0.163+總多糖×0.121+水溶性浸出物×0.069,計算不同試驗組別各指標成分綜合評分。
2.8.1 模型的建立及顯著性檢驗[16-17]本課題組在前期預試驗中,發(fā)現(xiàn)含水量(X1)、發(fā)汗時長(X2)、揉搓次數(shù)(X3)、干燥溫度(X4)對黃芪產(chǎn)地加工炮制一體化工藝綜合評分影響顯著,故本實驗以X1、X2、X3、X4為考察因素,采用Design Expert 8.0.6 軟件設計4 因素3 水平Box-Behnken 試驗方案。以黃芪甲苷(Y1)、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Y2)、芒柄花苷(Y3)、毛蕊異黃酮(Y4)、總黃酮(Y5)、總多糖(Y6)、水溶性浸出物(Y7)的綜合評分為因變量,采用熵權法綜合評分法優(yōu)選黃芪產(chǎn)地加工炮制一體化工藝,計算綜合評分(Y)。Y=Y(jié)1w1+Y2w2+…+Y7w7。試驗因素水平、試驗方案與結(jié)果見表1。
表1 Box-Behnken 試驗因素與水平和結(jié)果與分析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and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Box-Behnken experiments
將各組綜合評分數(shù)據(jù)采用Design Expert 8.0.6軟件進行多元回歸和二項式分析,建立綜合評分對4 個因素的二次回歸模型方程:Y=25.50-0.87X1+0.61X2-0.30X3+1.71X4+0.75X1X2-1.70X1X3+0.34X1X4+0.20X2X3-0.22X2X4+0.03X3X4-2.53X12-0.39X22-1.16X32-4.43X42對回歸模型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2。
表2 響應面試驗結(jié)果方差分析Table 2 Variance analysi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s results
模型F=50.57,P<0.000 1,失擬項P>0.05 不顯著,表明該模型具有較高的可靠性;此外,該模型調(diào)整決定系數(shù)R2adj=0.961 2,表明黃芪產(chǎn)地加工炮制一體化工藝熵權綜合評分96.12%來源于含水量、發(fā)汗時長、揉搓次數(shù)及干燥溫度;同時,此模型信噪比=24.953>4,也進一步表該模型具有一定可靠性。經(jīng)F檢驗法分析,P值越小,則相應變量顯著性程度越高,本實驗中1 次項X1、X2、X4,二次項X12、X32、X42,含水量和揉搓次數(shù)的交互項(X1X3)對黃芪產(chǎn)地加工炮制一體化工藝影響極顯著(P<0.01),含水量和發(fā)汗時長的交互項(X1X2)對黃芪產(chǎn)地加工炮制一體化工藝影響顯著(P<0.05),其他影響不顯著。
因此,各因素與黃芪產(chǎn)地加工炮制一體化工藝熵權綜合評分之間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各因素之間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因此,采用簡單的分析方法難準確分析,而響應面法能夠直觀地了解各因素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并能較好地優(yōu)化黃芪產(chǎn)地加工炮制一體化工藝。
2.8.2 響應面交互作用分析與優(yōu)化[18-19]根據(jù)回歸方程所繪制出各因素交互作用的響應面圖,等高線圖是其投影圖,等高線圖的形狀能夠反映交互作用的強弱,其中,橢圓表示2 因素交互作用較強,而圓形則表示交互作用較弱;同時,響應面的陡峭程度能夠反映出交互作用的強弱。在圖3-A、B 中,等高線圖趨向橢圓,說明含水量與發(fā)汗時長和揉搓次數(shù)間的交互作用明顯,而其他各因素等高線圖未趨向橢圓,說明其余各因素之間交互作用不明顯。此外,通過對比圖中響應面圖曲面坡度可知實驗中各因素對黃芪產(chǎn)地炮制加工一體化工藝綜合評分的影響大小順序為X4>X1>X2>X3。應用軟件預測最佳加工工藝為含水量49.76%、發(fā)汗時長2.69 d、揉搓次數(shù)1.97 次、干燥溫度50.87 ℃,綜合評分為25.882 分。
圖3 各因素交互作用對黃芪產(chǎn)地炮制加工一體化工藝綜合評分的響應面和等高線Fig.3 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line of comprehensive score of integrat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Astragali Radix from different factors interaction
為便于實際操作將最佳加工工藝參數(shù)調(diào)整為含水量50%、發(fā)汗時長3 d、揉搓次數(shù)2 次、干燥溫度51 ℃,據(jù)此條件進行3 次驗證試驗,結(jié)果見表3,平均綜合評分為25.176,與模型預測值25.882 的偏差為2.727%,說明該優(yōu)化加工工藝穩(wěn)定、重復性好、可操作性強。
表3 Box-Behnken 響應面優(yōu)化法的驗證 (n=3)Table 3 Validation of the 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 method (n=3)
為進一步對比本實驗優(yōu)化所得工藝與傳統(tǒng)工藝,故將傳統(tǒng)加工飲片與趁鮮切制飲片進行含量測定。通過綜合評分后,本實驗優(yōu)化所得黃芪藥材趁鮮切制加工工藝得分25.18,傳統(tǒng)加工工藝所得黃芪飲片綜合得分19.59 分。結(jié)果表明本實驗優(yōu)化所得工藝與傳統(tǒng)相比,趁鮮切制綜合評分高于傳統(tǒng)組,可見黃芪趁鮮切制飲片能有效避免化學成分的損失,保證飲片質(zhì)量。
黃芪藥材產(chǎn)地加工在其品質(zhì)形成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就目前有關黃芪藥材產(chǎn)地加工過程而言,其生產(chǎn)者和經(jīng)營者對其常用加工方法參差不齊,從而導致黃芪飲片及其相關制劑質(zhì)不一。其次,黃芪藥材在產(chǎn)地加工過程中多以大小、斷面、顏色及氣味等為指標對其質(zhì)量進行評價,但以上指標多易受主觀因素影響。因此,將其作為主要指標對黃芪產(chǎn)地加工工藝優(yōu)選及質(zhì)量評價具有一定缺陷。
中藥化學成分復雜,通過檢測其中某一種活性成分均不能全面反映其質(zhì)量及整體療效[20],《中國藥典》2020年版以黃芪甲苷和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為指標評價黃芪飲片質(zhì)量,對黃芪飲片質(zhì)量控制具重要意義,但黃芪除含有黃芪甲苷和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外,還含有黃芪多糖、毛蕊異黃酮等多種成分,這些成分在增強免疫、抗腫瘤、抗氧化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單以黃芪甲苷和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為指標來評價黃芪藥材質(zhì)量并不全面。而本研究在《中國藥典》2020年版規(guī)定的指標性成分基礎上,將黃芪總多糖、總黃酮、毛蕊異黃酮、芒柄花苷納入考察指標,利用響應面法結(jié)合熵權法對黃芪產(chǎn)地加工與炮制一體化工藝進行優(yōu)化,利用數(shù)學模型對黃芪質(zhì)量進行綜合評價,排除了主觀賦權所帶來的誤差,使得評價更為科學合理。
本實驗在前期單因素實驗中,確定了影響黃芪藥材產(chǎn)地加工炮制一體化工藝因素的中心點,其中黃芪藥材含水量為50%,發(fā)汗時長為2 d,揉搓次數(shù)為2 次,干燥溫度為50 ℃。在此基礎上,通過Design Expert 8.0.6 軟件分析,得到擬合度好,極顯著的多項二次回歸模型。通過分析方差和響應面結(jié)果,表明所優(yōu)選工藝方法可靠、準確性好。最終得到黃芪藥材產(chǎn)地加工一體化最佳工藝為含水量為50%,發(fā)汗時長3 d,揉搓次數(shù)2 次,干燥溫度為51 ℃,其過程在最大程度上對黃芪藥材產(chǎn)地加工工藝進行簡化,與傳統(tǒng)加工方式相比較,此過程省去藥材干燥及悶潤過程,省時省力,降低黃芪藥材在悶潤及二次干燥過程中有效成分的流失,提高了黃芪飲片質(zhì)量;同時,此工藝減少黃芪藥材中間貯藏環(huán)節(jié),避免在貯藏過程中發(fā)生蟲蛀、霉變等問題的出現(xiàn)。
為驗證工藝的可靠性,本實驗按最佳加工工藝做3 組重復試驗,其結(jié)果與模型預測值的偏差為2.727%,證明了本實驗優(yōu)化所得黃芪藥材產(chǎn)地加工與炮制一體化工藝的可靠性。同時,本實驗將優(yōu)化所得最佳加工工藝與傳統(tǒng)加工工藝進行對比,結(jié)果表明趁鮮切制加工工藝所得黃芪飲片質(zhì)量要高于傳統(tǒng)加工工藝所得黃芪飲片質(zhì)量,進一步證明了該工藝較傳統(tǒng)加工方式具有一定優(yōu)勢。
本研究優(yōu)選的黃芪產(chǎn)地加工炮制一體化工藝簡單、可靠,對黃芪藥材產(chǎn)地加工炮制一體化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