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佳歡,劉延磊,李軍帥,游泳,劉東舉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肝膽2外科,遼寧 沈陽 110031)
肝內外膽管結石是肝膽外科的常見病,是指發(fā)生在左右肝管交界處的原發(fā)性膽總管結石。由于結石的移動性,還會發(fā)展為肝纖維化、萎縮、膽管炎、狹窄、感染等。復雜性肝內外膽管結石是同時存在肝內膽管、肝外膽管結石的疾病,患者存在腹痛、黃疸等臨床癥狀,且較嚴重,生活質量明顯降低,臨床治療難度較大[1]。手術是治療復雜性肝內外膽管結石的主要方法,既往主要采用開腹治療效果不佳。傳統(tǒng)的開腹取石具有創(chuàng)傷大、術后住院時間長、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等缺點,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的推廣和應用,以及微創(chuàng)技術的逐步成熟和完善,臨床應用腹腔鏡、膽道鏡治療肝內外復雜膽管結石可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同時,并發(fā)癥較少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近年來,腹腔鏡和膽道鏡在臨床運用廣泛。本研究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8月收治的100例復雜性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復雜性肝內外膽管結石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復雜性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研究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25~68 歲,平均年齡(42.7±5.2)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病程(3.28±1.13)年。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7~65歲,平均年齡(41.8±4.7)歲;病程4 個月~6 年,平均病程(3.01±1.08)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臨床上經CT、MRCP檢查確診為復雜性肝內外膽管結石;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尚未控制的膽道感染疾病者;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者;嚴重精神障礙性疾病者;膽道狹窄或膽道、肝葉病理改變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開腹取石術治療,在全麻下進行,切口定位右肋緣下經腹直肌中外2/3處,長度10~15 mm,探查膽管并切開相應肝葉、膽管取出結石,檢查無殘留結石并放置引流管,關腹。研究組采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患者全麻下采用仰臥位,常規(guī)4孔法建立人工氣腹后采用超聲刀分離腸管、腹壁、大網膜等組織并暴露膽囊三角,明確膽總管、膽囊動脈、膽囊管的位置,縱行切開膽總管前壁。膽道鏡在劍突下入腹,進入各級膽管探查。顯露膽總管內部結構。經膽道鏡灌注0.9%氯化鈉溶液反復沖洗并用取石鉗、取石網取出結石,必要時采用激光碎石。再次探查無結石殘留,退鏡、放置引流管、關腹。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圍手術期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兩組殘石率、二次手術率和并發(fā)癥(切口感染、膽漏、肺部感染、膽道出血)發(fā)生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研究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x±s)
2.2 兩組殘石率、二次手術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研究組殘石率、二次手術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殘石率、二次手術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膽管結石是臨床常見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結石對膽道的刺激可引發(fā)膽囊炎、膽管炎、胰腺炎等疾病,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導致膽管結石疾病的發(fā)病率明顯升高。復雜的肝內外膽管結石增加了取石的難度。該病的治療目標為取石、清膽管、除病灶,從而改善患者臨床不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4]。既往采用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并發(fā)癥較多,不利于患者的早期恢復。開腹手術過程中手術醫(yī)生主要根據自身經驗、手感進行取石,手術操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無法做到精準取石。因而膽管結石的取出易出現差錯,術中易損傷小血管和其他組織,導致手術后并發(fā)癥增多。開腹手術對肝臟組織的損傷一定程度上也影響患者的免疫能力,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其中高齡患者術后臥床時間的增加也易增加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的風險[5]。
近年來,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既能體現微創(chuàng)醫(yī)療服務理念,又能有效避免患者術后不必要的痛苦。腹腔鏡下可清晰觀察膽管結構和結石的情況,提高結石處理的潔凈程度,減少殘留。聯合膽道鏡還可仔細觀察膽道有無病理性狹窄,減輕取石過程中對膽道的刺激損傷,維持膽管結構的完整性,降低術后膽管狹窄的風險。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能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膽總管,降低術中出血量,提高膽管結石手術的安全性,不僅降低患者膽管受損程度,還可減少內鏡下腹壁組織縫合步驟,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術后并發(fā)癥[6]??s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有利于患者術后早期恢復,提高[總體治療效果7-8]。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表明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復雜性肝內外膽管結石效果顯著,有利于提高手術安全性。膽道鏡聯合腹腔鏡手術可更清楚地探查膽管的實際結構,減少盲區(qū),降低膽管損傷程度,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等優(yōu)點,對肝內外復雜膽管結石的治療效果顯著,且整個手術過程因視野良好,損傷小,出血也量也較少[9-10]。研究組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為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對患者損傷小,可保護重要臟器,減少腹內刺激,術后恢復快,因此,術后排氣和下床更早,住院時間也更短。
研究組殘石率、二次手術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主要原因為,腹腔鏡具有放大功能,能充分暴露開腹無法觀察到的隱蔽位置。膽道鏡可仔細觀察肝內膽管,兩者結合治療膽管結石可取得滿意效果[11]。同時,術后經T管竇道及膽道鏡可將殘余結石完全取出。因此,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可徹底取石,避免重復取石,減輕患者痛苦??梢姡骨荤R和膽道鏡的聯合手術有利于減少殘石的發(fā)生,且在腹腔鏡和膽道鏡的聯合作用下,視野更好,清除結石更徹底,有利于降低殘石率。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可避免損傷大血管和膽管分支,從而減少出血和膽漏的發(fā)生,有利于患者康復,減少感染,提高治療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手術前應檢查患者是否有明顯的腹腔粘連或腹膜炎,然后再決定手術方式。如粘連嚴重,應避免腹腔鏡手術。
綜上所述,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復雜性肝內外膽管結石的效果顯著,可提高手術安全性,術后恢復快,并發(fā)癥少,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