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楊長俊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生命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臨床上一般根據雌激素受體(estor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達情況對乳腺癌進行分類,包括管腔(Luminal)型、HER-2過表達型及基底樣(Basal-like)型。其中Luminal型又可分為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預后相對較好,但遠處轉移、局部復發(fā)仍然存在。Hedgehog信號通路可參與胚胎生長分化、器官形成、組織修復等生理過程,并與腫瘤發(fā)生密切相關。膠質瘤相關癌基因蛋白-1(glioma oncogene protein 1,Gli1)是作為Hedgehog信號通路中的下游轉錄因子,能反映Hedgehog信號通路活化狀態(tài)及靶基因轉錄情況。國外有研究顯示,Gli1陽性表達與Luminal A型乳腺癌病人的臨床預后較差有關,但國內尚無相關研究報道。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Gli1蛋白在Luminal型乳腺癌組織中表達情況及其與預后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信陽市中心醫(yī)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8例Luminal型乳腺癌病人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1)原發(fā)性乳腺癌;(2)術后病理檢查為Luminal型乳腺癌;(3)術前未采取任何治療;(4)無卵巢癌或乳腺癌史。排除標準:(1)術前有遠處轉移者;(2)男性乳腺癌;(3)隨訪資料不完整者。入組病人年齡范圍23~84歲,年齡(57.21±10.38)歲,Luminal A型28例,Luminal B型40例。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1.2 主要試劑
鼠抗人Gli1單克隆抗體購自上海群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P免疫組化試劑盒購自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DAB顯色試劑盒購自丹麥Dako公司。1.3 免疫組化及判定方法
采用免疫組化SP法檢測Gli1蛋白表達情況。根據SP試劑盒說明書步驟進行操作。結果判定:采用半定量法評估陽性細胞數及染色強度,陽性細胞數≤25%記1分,25%~50%記2分,51%~75%記3分,≥75%為4分;無染色記作0分,染色強記作3分。免疫反應評分(immunoreactivity score,IRS)=陽性細胞數評分×染色強度評分。IRS評分為0~6分記為Gli1蛋白低表達,IRS評分>6分記為Gli1蛋白高表達。PR、ER、HER-2檢測方法及陽性判定方法同文獻。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6軟件進行圖片制作。計數數據用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
檢驗或校正χ
檢驗。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Merier分析,組間比較采用Log-rank檢驗;采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病人預后相關影響因素,變量篩選采用條件向前法,選入P
≤0.05,剔除P
>0.10變量,檢驗水準α=0.05,均為雙側檢驗。2.1 Gli1蛋白在乳腺癌組織及癌旁組織中表達情況分析
Gli1蛋白主要表達于細胞核和細胞漿中,以細胞核或細胞質染成黃棕色或黃褐色均勻顆粒狀為陽性。乳腺癌組織Gli1高表達率45.59%(31/68)高于癌旁組織Gli1高表達率13.33%(4/30),χ
值=9.433,P
=0.00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2 Gli1蛋白與Luminal型乳腺癌病理特征關系
Gli1蛋白高表達與Luminal型乳腺癌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P
<0.05),見表1。表1 Gli1蛋白與Luminal型乳腺癌病理特征關系
2.3 Gli1表達與Luminal型乳腺癌預后關系
所有病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截止時間為2018年7月,隨訪時間范圍為6~60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38個月;Gli1高表達5年復發(fā)人數為10人,無復發(fā)生存率為67.74%(21/31),Gli1低表達5年復發(fā)人數為4人,無復發(fā)生存率為89.19%(33/37),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圖1。圖1 膠質瘤相關癌基因蛋白-1(Gli1)表達情況與Luminal型乳腺癌無復發(fā)生存分析
2.4 影響Luminal型乳腺癌預后的COX回歸分析
經COX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顯示,淋巴結轉移、Gli1高表達是影響Luminal型乳腺癌無復發(fā)生存時間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5),見表2。表2 影響Luminal型乳腺癌預后的COX回歸分析
乳腺癌發(fā)病原因復雜,可能與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雌激素長期刺激等有關,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有研究顯示,Hedgehog信號通路活化可能是引起乳腺癌發(fā)生的機制之一,在乳腺癌組織中發(fā)現Hedgehog信號通路相關分子的異常表達。Hedge-hog信號通路在胚胎細胞生長分化過程中起到調控作用,當該通路失活時,相關蛋白異常表達,從而引起腫瘤發(fā)生發(fā)展。Hedgehog信號通路主要包括Hh信號分子、信號分子受體Patched1(Ptc1)、GPCR類膜蛋白Smoothened(Smo)及轉錄因子Gli,Hedgehog蛋白通過與Ptc1結合,釋放Smo蛋白,抑制Gli蛋白水解,未水解的Gli蛋白進入細胞核,促進原癌基因、細胞周期蛋白等靶基因轉錄,同時Gli蛋白還可進一步促進Hedgehog蛋白轉錄,具有正反饋調節(jié)作用,不斷激活Hedgehog信號通路,使腫瘤惡化。由此可見,Gli蛋白是Hedgehog信號通路中直接作用于靶基因,反應Hedgehog信號通路活化情況的關鍵蛋白。
Neelakantan等研究發(fā)現,在人類乳腺癌中,上皮細胞-間充質轉化與激活的Hedgehog信號通路密切相關,且Gli抑制劑能對上皮細胞-間充質轉化誘導的Gli激活起作用,引起腫瘤發(fā)生。孟尚文、鄭建云研究顯示,Gli1蛋白陽性表達是影響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可作為淋巴結轉移的參考指標。但目前關于Gli1蛋白表達與Luminal型乳腺癌關系研究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Luminal型乳腺癌組織中,Gli1蛋白高表達率明顯高于癌旁組織,且與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伴有淋巴結轉移者Gli1蛋白高表達率明顯較高。對Gli1蛋白表達與Luminal型乳腺癌病人預后情況分析發(fā)現,Gli1蛋白高表達者5年無復發(fā)生存率明顯低于Gli1蛋白低表達者,并且是影響Luminal型乳腺癌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Gli1蛋白高表達預示著Luminal型乳腺癌早期轉移復發(fā)。
Gli1誘導腫瘤發(fā)生的機制可能如下:(1)Gli1可直接誘導Bcl-2表達,抑制癌細胞凋亡;(2)Gli1可促進細胞周期蛋白表達,調控細胞周期,促進癌細胞增殖;(3)Gli1可直接促進上皮細胞-間充質轉化發(fā)生,增強癌細胞侵襲能力。丁斌等研究發(fā)現環(huán)杷明作為Hedgehog信號通路抑制劑,處理人乳腺癌細胞MDA-MB-231后,Gli1蛋白和Bcl-2蛋白表達量明顯降低,癌細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率升高,認為Gli1可能成為乳腺癌治療的潛在靶點。Oladapo等采用不同Gli拮抗劑處理乳腺癌細胞,結果發(fā)現Gli拮抗劑均顯著下調了細胞周期素Cyclin D、Cyclin E等細胞周期相關蛋白,降低了癌細胞生長速度,認為Gli1的激活在促進細胞增殖、運動、腫瘤生長中起到重要作用,而Gli1拮抗劑可將此過程逆轉。
綜上所述,Luminal型乳腺癌組織中Gli1表達上調,高表達Gli1與Luminal型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相關,且是Luminal型乳腺癌復發(fā)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對預后具有一定評估價值,同時也可成為臨床治療乳腺癌的潛在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