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游湘西。1600多年前,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終于“找”到了,它在湖南省常德市轄下的桃源縣,在前往張家界途中特意繞道而去。原來才通人的小口,現(xiàn)在是高大的牌樓,“良田、美池、桑竹”之外街道兩側(cè)商鋪儼然,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交相輝映。桃花源也“改革開放”了,不再是“遂與外人隔絕,不知有漢”了,公共交通汽車往來如梭;手機在手時刻知悉世上動態(tài);衣著悉如新潮人。
游張家界印象最深的是游覽天門山景區(qū),我們選擇了B線,汽車上山,纜車下山。乘車上山要走天門山盤山公路,號稱通天大道,似玉帶纏繞,共計99彎,被公認為“全國十大盤山公路之首”。乘坐車上,雙手緊握著把手,隨著車輛轉(zhuǎn)彎整個身體似乎隨時被甩出車外。窗外是懸崖絕壁,心都懸到嗓子眼上了,緊握的雙手都被冷汗浸濕了??吹綄γ骜Y來的汽車,飛快地往下沖,那更為他們擔憂。然而這正是天門山的奇特景觀。
天門山玻璃棧道的“險”已早有耳聞。棧道建在垂直高聳的崖壁上,走在上面就像懸在半空,有的游客雙手緊扶著崖壁,雙腳小心翼翼地挪動,像孩子學步;有的游客緊閉雙眼,蹲在那里不敢移步,依仗同行拖拽著;有的游客挪幾步就哇哇直呼,趴在原地不敢動彈。玻璃棧道其實是有驚無險的,所以用玻璃是給你一種脆薄易碎的錯覺,讓你恐懼,只要信任這特制玻璃能讓你安全通過就得了。
離開張家界,繼續(xù)我們的湘西之旅,行駛了一百多千米,來到了因謝晉導演的電影《芙蓉鎮(zhèn)》而出名的古鎮(zhèn)王村,現(xiàn)改名“芙蓉鎮(zhèn)”。一條小河穿鎮(zhèn)而過,街道隨山坡起伏延伸,這街使我想到了電影里掃街掃成了跳舞的鏡頭,這正是編導和演員的神來之筆。古典的建筑鑲嵌在綠樹叢中。這個“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zhèn)”,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穿鎮(zhèn)而過的溪流在鎮(zhèn)口形成了瀑布。它雙層疊加,下層瀑布后有一條小道,仿佛穿行在水幕中。藍天和陽光在飛濺的水珠簾后忽隱忽現(xiàn),不時會呈現(xiàn)彩虹,因為是旅游淡季,游客不多,我們在瀑布幕后的小道上發(fā)呆了好久,靜靜地觀賞在不同光照下和不同角度前的景色變幻,任憑水霧彌漫。
在前往鳳凰古城途中,一塊指向矮寨大橋的指路牌吸引了我,一直想見識一下這項偉大工程,我即刻調(diào)整方向,直奔大橋。大橋橫跨在德夯大峽谷之上,曾是世界最大的跨峽谷懸索橋。該橋主跨達1176米,橋面距離谷底達355米,2012年建成通車。橋的兩端都是隧道,遠看真是氣貫長虹。這里地質(zhì)復雜,建造難度極大,人稱建在云端上的橋梁。
太陽西下,陽光的余暉灑滿了鳳凰古城的上空,古城被晚霞籠罩著,金碧輝煌,飛檐翹角的吊腳樓倒映在清澈的沱江,恰似一幅華麗的油畫。沱江因多日的大雨而水流豐沛,大水輪悠悠地轉(zhuǎn)動著。這正好簡練地標明鳳凰淳厚古樸的原始性格。
留連往返于江邊和古街,萬家燈火已漸漸替代了余暉。我們找了一家依江傍街的餐館,坐在靠江的窗邊,點了幾個菜,慢慢品嘗窗外的美景,窗內(nèi)的佳肴。凝望著江水和對岸隱隱可見的白塔,不覺想起了沈從文的妙筆。
(據(jù)《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