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傳媒大學讀研三的曉光內心十分糾結。一天前,她收到了大學同學莉莉的結婚電子請柬。
25歲的曉光處在一個尷尬的年齡——盡管仍在讀研,可她的大、中學同學,許多已經早早結束了學業(yè),踏入工作崗位一兩年后,便結婚生子了。然而讓曉光尷尬的是,這個月的生活費已經所剩無幾,如果給莉莉發(fā)個紅包,那月末可能就捉襟見肘了。
曉光的尷尬處境并非個例,許多“大齡”學生都面臨這個問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研二的齊爍把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控制得十分精確?!拔乙粋€20多歲的大小伙兒,實在不好意思張口問父母要錢了。”盡管家境并不困難,齊爍還是盡量避免向父母伸手?!暗瑢W結婚隨禮會打亂我的節(jié)奏?!饼R爍坦言,“我不想用父母的錢來給我的人情埋單?!痹跂|部沿海經濟發(fā)達城市讀大四的圓圓最近也在為同學婚禮的“份子錢”發(fā)愁,如果給,就要向家里要錢,但她不好意思開口。
對此,南京鐵路大學心理學教師魏冉說,結婚隨禮被認為是傳統(tǒng)習俗中的一部分,但因為涉及金額,大部分同學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這個現(xiàn)實矛盾就引發(fā)了很多同學的內心沖突。其實,我們應當意識到這只是人際關系中的一個方面,如果處理得當,并不會真正影響個人形象和同學之間的關系。
(摘自《中國青年報》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