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寒露是10月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九月節(jié),露氣寒冷,將凝結也?!焙吨?,露水增多,氣溫更低,保暖工作應被提上日程。由于“秋燥”的影響,補水等也需要特別注意。
飲食注重平衡五味
寒露飲食養(yǎng)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jù)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yǎng)肺潤腸,防治咽干口燥。
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百合、梨、柿、香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粳米、糯米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熱水泡腳防“寒從足生”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可見足部保暖的重要性。建議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
除了泡腳,一到冬天就手足冰涼的人還可以通過飲食調節(jié),如枸杞老姜紅糖茶。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活血化瘀的作用。老姜也即姜母的味道辛辣,可以補血活絡。這款茶飲的做法也比較簡單,準備一塊老姜、50克枸杞、50克紅糖、500克水,將老姜枸杞洗凈,所有材料放入鍋內(nèi)中火煮約15分鐘即可。
朝鹽晚蜜早睡早起
冷熱交替的時節(jié)中,對付秋燥是件大事。在皮膚干燥缺水的時候,光喝白開水不僅不能起到補水的作用,反而會讓身體水分流失一部分。因此,大家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蜂蜜水,不光能補充人體水分,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寒露過后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做到“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適量運動
秋季可根據(jù)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健走和慢跑這種緩和的運動是最佳選擇,能活動全身的肌肉,也能適當增加身體陽氣。
瑜伽也是很不錯的選擇,瑜伽是全身性的運動,對晚秋這種運動較少的時節(jié),有活動筋骨血脈的效果。
此外,登山是抵抗秋季抑郁情緒最有效的辦法。我國歷來的九九重陽登高的習慣就是給秋季抑郁情緒打一劑預防針。(蔡衛(wèi)衛(wèi)/文,摘自《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