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欽曉,顏洪順,王春剛
瓊海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海南瓊海 571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是慢 阻肺較為嚴重的發(fā)展階段,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氣促、喘息等癥狀在短時間內加劇,痰量增多或呈膿性,發(fā)熱癥狀明顯加重,同時伴隨全身乏力、嗜睡、抑郁和精神紊亂等表現(xiàn),原有治療方案難以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颊咄嬖诓煌潭韧〒Q氣功能障礙,使得體內二氧化碳滯留,體內氧氣不足,增加呼吸衰竭發(fā)生風險[1-3]。有學者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會存在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營養(yǎng)元素攝取不足,給疾病治療工作的開展帶來難度,使得患者處于營養(yǎng)缺乏的狀態(tài),導致預后不良[4]。因此在予以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對癥治療的同時也要做好營養(yǎng)支持工作,以免營養(yǎng)不良影響疾病治療效果。該研究選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該院收治的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128例為研究對象,對低糖高脂腸內營養(yǎng)支持的作用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對象為128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次序分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4例。對照組男38例,女26例;年齡33~74歲,平均(57.2±2.5)歲;病程1~10 d,平均(6.8±1.5)d;體質量指數19~25 kg/m2,平均(22.5±0.7)kg/m2。觀察組男女各32例;年齡32~75歲,平均(57.8±1.6)歲;病程2~13 d,平均(7.2±2.1)d;體質量指數18~26 kg/m2,平均(21.8±0.9)kg/m2。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符合AECOPD診斷標準和呼吸衰竭診斷標準[5-6];②年齡≥18歲;③患者知情同意該研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功能受損嚴重,生命體征異常波動者;②存在結核病、糖尿病等影響營養(yǎng)狀況疾病者;③精神狀態(tài)不佳,配合度差者。該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需接受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基礎治療。每例患者的基礎能量供應值由Hrrris-Benedict方程式計算得出。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方式進行營養(yǎng)支持,予以患者富含蛋白質和纖維素的食物,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占比分別為50%、32%和18%。觀察組患者接受低糖高脂腸內營養(yǎng)支持方案,使用瑞能腸內營養(yǎng)乳劑(TPF-T)(國藥準字H20040723,規(guī)格:500 mL/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占比分別為32%、50%和18%,靜脈滴注,初始劑量為20 mL/h,營養(yǎng)支持過程中遵循由慢到快、由少至多的原則,共治療14 d。
1.3.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營養(yǎng)狀況對比于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前后晨起空腹狀態(tài)抽取靜脈血5 mL,以2 000 r/min的速度離心處理8 min,取上層清液,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血紅蛋白、血清前清蛋白、血清轉鐵蛋白和血清清蛋白等營養(yǎng)指標的測定。
1.3.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對比分別在治療前后晨起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動脈壓5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處理10 min,使用血氣分析儀進行兩組動脈血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等血氣指標的檢測。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營養(yǎng)狀況一致,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兩組患者血紅蛋白、血清前清蛋白、血清轉鐵蛋白和血清清蛋白水平上升,觀察組上升幅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營養(yǎng)狀況對比[(±s),g/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營養(yǎng)狀況對比[(±s),g/L]
組別對照組(n=64)觀察組(n=64)t值P值血紅蛋白治療前 治療后107.3±25.1 107.6±24.8 0.068 0.946 109.6±25.7 121.5±27.2 2.544 0.012血清前清蛋白治療前 治療后血清轉鐵蛋白治療前 治療后286.4±57.5 285.8±57.1 0.059 0.953 311.6±68.2 374.5±72.4 5.059<0.001 2.0±0.4 2.1±0.4 1.414 0.160 2.2±0.5 2.7±0.6 5.121<0.001血清清蛋白治療前 治療后30.9±3.6 31.2±3.2 0.498 0.619 32.4±4.5 36.8±2.7 6.708<0.001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氣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高于對照組,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對比(±s)
組別對照組(n=64)觀察組(n=64)t值P值血氧分壓(mmHg)治療前 治療后二氧化碳分壓(mmHg)治療前 治療后57.2±10.5 56.9±10.8 0.159 0.437 60.9±13.2 66.7±14.5 2.366 0.019 56.8±5.4 56.4±5.7 0.408 0.342 50.2±4.5 45.6±3.2 6.665<0.001血氧飽和度(%)治療前 治療后90.2±1.5 90.0±1.2 0.833 0.203 92.4±0.8 96.0±1.5 16.941<0.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統(tǒng)病變的常見類型,既可影響患者肺功能,也可累及全身其他器官。急性加重期患者各項癥狀進一步發(fā)展,增加了疾病的復雜性,提高了治療難度。呼吸衰竭是AECOPD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可使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氣體交換障礙,致使患者同時存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情況,可導致患者代謝紊亂和生理功能異常[7]。
營養(yǎng)不良是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普遍存在的情況,患者長期處于機體應激狀態(tài),耗能增加,加上營養(yǎng)元素攝入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患者蛋白質合成能力明顯下降,加重營養(yǎng)不良程度[8]。而呼吸肌與膈肌運動功能與機體營養(yǎng)狀況明顯相關,一旦營養(yǎng)元素攝取不足,往往會影響患者肺功能的正常發(fā)揮,二者互為因果,互相影響,使得患者病情更加嚴重。為此必須重視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營養(yǎng)支持工作的開展。
營養(yǎng)支持包括腸內營養(yǎng)支持和腸外營養(yǎng)支持兩種類型,目的在為患者提供營養(yǎng)物質,以維持改善細胞、組織與器官的功能,降低多臟器功能衰竭發(fā)生風險。腸內營養(yǎng)支持主要是通過胃腸道提供維持正常新陳代謝所需營養(yǎng)物質和營養(yǎng)元素的方式,它取決于患者胃腸道功能、精神狀態(tài)和時間長短,具有費用低,在滿足生理狀態(tài)、在維持機體免疫活性的同時減少應激反應的作用[9-10]。文中對比兩組血氣指標,結果提示觀察組動脈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高于對照組,動脈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P<0.05),原因在于AECOPD患者存在高碳酸血癥血氣特點,予以低糖高脂腸內營養(yǎng)液可為患者提供充足能量,減少二氧化碳在體內的潴留,改善患者缺氧情況,維持機體正常新陳代謝,提高血氧飽和度。
學者李航[11]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中使用腸內營養(yǎng)支持,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紅蛋白水平為(132.34±3.64)g/L,高于對照組的(101.37±3.68)g/L(P<0.05),提示低糖高脂腸內營養(yǎng)支持可對患者血氣指標進行改善,文中數據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血紅蛋白水平分別為(121.5±27.2)g/L和(109.6±25.7)g/L,進一步驗證了上述觀點。張燕敏等[12]對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實施腸內營養(yǎng)支持方式,結果顯示患者血清前清蛋白水平為(384.67±60.77)g/L,血清清蛋白水平 為(36.52±3.76)g/L,血清轉鐵蛋白水平為(2.70±0.53)g/L,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腸內營養(yǎng)支持可對營養(yǎng)狀況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文中數據顯示,觀察組血清前清蛋白為(374.5±72.4)g/L,血清清蛋白水平為(36.8±2.7)g/L,血清轉鐵蛋白水平為(2.7±0.6)g/L,高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驗證了上述觀點。
綜上所述,予以AECOPD患者低糖高脂腸內營養(yǎng)支持,可對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和血氣指標進行改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