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波,李王英
(麥格納動力總成(江西)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13)
變速器作為汽車傳動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動功率損失對整車的燃油經(jīng)濟性有較大的影響,通過建立變速器傳動功率損失預測模型,預測變速器傳動效率,是合理設計變速器,提高變速器傳動效率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很多學者對變速器的效率仿真分析做了理論計算和實驗研究[1-2],對于效率提升方案也做了很多研究,通過適當?shù)脑龃笥蜗犊梢詼p小深溝球軸承摩擦功率損失,提升變速器的傳動效率[3]。優(yōu)化變速器內腔體和油量提高變速箱的效率[4]等。
本文以純電動變速器為例,利用MASTA軟件,根據(jù)ISO/ TR14179—2標準分析其效率譜,并與試驗測試結果對比,對低扭高速差異較大的效率結果進行評估和修正。
設變速器輸入功率為PA,功率損耗為PV,則這個變速器的效率η為:
一般情況下,變速器的功率損失主要由齒輪的負載損耗和與轉速相關的空載損耗,軸承的負載損耗和與轉速相關的空載損耗,以及油封、油泵、同步器等其他機械件的功率損失。
本文研究的是純電動變速器,如圖1所示。結構相對簡單,只有一個擋位,無同步器,油泵等,只需要考慮齒輪、軸承和油封的功率損失即可。通過多例仿真分析與試驗結果的對比,本文選用ISO/TR 14179—2標準[5],因為該標準計算的平均值,以及同一油溫和扭矩,不同轉速下的效率變化曲線斜率結果更接近。
圖1 純電動變速器結構
對于純電動變速器而言,功率損失占比最大的是齒輪,而且不同的分析理論結果差異較大,軸承功率損失不同分析理論之間差異較小。所以本文就齒輪效率計算相關參數(shù)影響進行探討評估。
齒輪與轉速有關的空載損耗,主要是由浸入潤滑油的齒輪產(chǎn)生的。如圖2本案例中檔位齒輪都在潤滑油液面之上,主減齒輪只有大齒輪浸在潤滑油中,所以空載損耗由該齒輪產(chǎn)生,產(chǎn)生的扭矩損失TH如式(2),產(chǎn)生的功率損失PVZ0如式(3)。
圖2 變速器潤滑油液面
式(2)中Csp為浸油系數(shù);C1與C2是齒寬和浸油深度相關的系數(shù);vt為齒輪旋轉的切線速度;vt0為齒輪旋轉的參考切線速度,取值為10 m/s;n為主減齒輪小齒輪轉速。
he2為主減大齒輪的浸油深度;hc為齒輪中心點到浸油最低點的距離;lh為整個潤滑油系統(tǒng)的長度,he0=10 mm,b0=10 mm。
與負載相關的齒輪功率損耗PVZP:
式中PA為輸入功率;μmz為平均摩擦系數(shù);HV輪齒損耗系數(shù)。
對于錐齒輪,可以采用當量直齒輪計算,F(xiàn)為齒輪端面上的法向力;b為工作齒寬;vΣ為齒輪總速度;ρ為等效曲率半徑;ηoil為潤滑油的動力粘度;Ra為平均粗糙度,為兩個齒輪粗糙度的平均值,由于粗糙度對摩擦系數(shù)計算結果影響較大,需要根據(jù)實際零件加工工藝準確定義。XL為潤滑油系數(shù),對于礦物油,一般取1。
上式中μ為齒輪的速比,z1為主動齒輪的齒數(shù);βb為基圓螺旋角;εa為端面重合度;ε1,ε2分別為小齒輪、大齒輪的重合度。
如圖3所示為變速器效率測試臺架,效率測試試驗需要使用的儀器是輸入端扭矩速度傳感器,輸出端扭矩速度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對測試設備的精度有要求,轉速控制在±1 r/min,扭矩控制在0.5‰的變動范圍內,溫度在0.1%變化范圍內。
圖3 效率測試臺架
試驗的油溫?。?0±5)℃、(60±5)℃、(80±5)℃,轉速從1000 rpm到12000 rpm,每隔1000 rpm測試一次,扭矩測試點參考圖5橫坐標,總共11個扭矩測試點。
圖5 輸入扭矩為5 Nm不同轉速時的效率曲線
如圖4所示,測試或仿真分析油溫均為80 ℃,每個扭矩對應的效率結果為所有轉速點的平均值。兩臺變速器的測試結果與CAE仿真分析結果對比可知,輸入扭矩30 Nm以上效率結果差異較小,而30 Nm以下的結果差異較大。由公式(8)所示,與負載相關的齒輪功率損耗PVZP與嚙合摩擦系數(shù)μmz直接成比例,而該系數(shù)是受載強度和節(jié)線速度的函數(shù),按標準計算vΣ時,節(jié)線速度vt≤50 m/s,受載強度F/b≥150 N/mm。對于電動箱低扭高速工況,超出了標準適用范圍以外,從而導致低估了嚙合效率損耗,效率結果偏大。
圖4 變速器試驗與CAE仿真效率結果對比
由于低扭時CAE仿真分析與測試結果相差較大,實際怠速或是反拖工況時,低扭使用頻率較高,而且低扭段的效率對整個變速器的熱管理仿真分析很重要,所以需要根據(jù)測試結果對<30 Nm的仿真分析結果進行修正。
圖6 輸入扭矩為10 Nm不同轉速時的效率曲線
對比圖5到圖7,仿真分析的結果在低轉速與測試結果很接近,轉速越高差異越大,整體的斜率與測試結果差異較大。比如輸入扭矩為5 Nm時,仿真分析的斜率為-0.0002,而試驗結果平均為-0.0013,輸入扭矩為20 Nm時,仿真分析的斜率為-9E-06,而試驗結果平均為-0.003。輸入扭矩為5 Nm和20 Nm時,兩臺試驗箱的結果趨勢一致,斜率相當。而輸入扭矩為10 Nm時,兩臺試驗箱的結果有一定差異,斜率差異較大,對比5 Nm和20 Nm的測試結果,10 Nm時斜率理論分析在-0.006左右。所以對于低扭高轉速的效率結果可以考慮通過調整斜率進行修正。
純電動變速器相比傳統(tǒng)燃油車的多擋位變速器,擋位少,結構簡單,但是工作轉速范圍更大,從常規(guī)的12000 rpm,甚至到20000 rpm。這給效率分析以及測試帶來挑戰(zhàn),本文分析對比發(fā)現(xiàn)對于低扭矩高轉速工況,仿真分析結果會低估了齒輪的功率損失,使得計算的效率結果偏高。根據(jù)仿真分析與試驗結果的對比,提出了調整曲線斜率方法進行修正,為類似變速器的效率仿真預測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