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勤文
(英山縣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湖北 黃岡 438700)
急性腎功能衰竭是重癥醫(yī)學科常見病,患者腎小球過濾效率下降、血肌酐(SCr)以及尿素氮(BUN)水平增加導致內環(huán)境紊亂,病情危急,病死率較高,預后較差,需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1]。同時,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急性腎衰竭患病人數(shù)明顯增加,與青壯年相比,該類患者并發(fā)癥較多,且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因此,治療難度更大[2]。隨著腎臟替代療法的應用和推廣,急性腎衰竭的治療水平顯著提高。以往臨床上主要采取間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療,可清除SCr、BUN等代謝廢物,使機體內環(huán)境恢復正常[3]。但有研究顯示,IHD在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方面效果不理想,且并發(fā)癥風險較高,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更具應用價值[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IHD及CRRT治療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腎功能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各36例。IHD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58~83歲,平均(69.24±4.32)歲;原發(fā)疾?。郝阅I小球腎炎9例,糖尿病腎病9例,結節(jié)性腎炎8例,多囊腎2例,急性尿毒癥8例。CRRT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57~82歲,平均(68.78±5.07)歲;原發(fā)疾?。郝阅I小球腎炎8例,糖尿病腎病10例,結節(jié)性腎炎7例,多囊腎1例,急性尿毒癥10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影像學檢查、腎臟穿刺活檢等檢查確診為急性腎功能衰竭;首次接受腎臟替代治療;臨床資料完整,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經醫(yī)院倫理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既往接受過腎移植治療患者;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腦器質性疾病患者;梗阻性疾病患者;依從性較差,不能配合治療及療效評估患者;入組前使用過細胞毒藥物、激素治療患者等。
1.2 方法 CRRT組治療方案:使用德國貝朗血液凈化儀(Diapact CRRT)、F60聚砜膜透析器,中心靜脈置管的置換液速度為3~5 L/h,期間連續(xù)補液,置換液每天更新1次,血流量200~250 mL/min。對出血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劑量40 U/kg,隨后每小時追加15 U/kg;未出血患者使用肝素抗凝,劑量0.4 mg/kg,隨后每小時追加3~11 mg。每次治療8~12 h,每天1次。IHD組治療方案:使用F60聚砜膜透析器,股靜脈或頸內靜脈置管,透析液流速為500 mL/min,透析面積為1.25 m2,血流量為300~350 mL/min。對出血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未出血患者使用肝素抗凝,劑量與CRRT組一致。每次治療4~5 h,隔天治療1次。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包括內生肌酐清除率(Ccr)、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比較兩組炎癥因子指標,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低血壓、電解質紊亂、血流不暢等。對患者隨訪1年,比較兩組病死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CRRT組SCr、BUN水平均明顯低于IHD組,Ccr水平高于IHD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s)
注:SCr,肌酐;BUN,尿素氮;Ccr,內生肌酐清除率
?
2.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后,CRRT組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顯低于IHD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注: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hs-CRP,C反應蛋白;IL-6,白細胞介素-6
組別CRRT組(n=36)IHD組(n=36)t值P值hs-CRP(mg/L)治療前5.50±1.08 5.48±1.11 0.077>0.05治療后3.13±0.37 4.01±0.65 7.059<0.05 TNF-α(ng/L)治療前25.32±4.47 25.02±5.02 0.268>0.05治療后7.78±2.11 13.89±3.34 9.279<0.05 IL-6(ng/L)治療前82.17±7.27 83.02±8.08 0.469>0.05治療后32.12±4.30 47.67±5.16 13.891<0.05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病死率比較 CRRT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33%,1年內病死率為5.56%,低于IHD組的33.33%、22.2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病死率比較[n(%)]
急性腎功能衰竭主要為腎小球濾過功能突然下降,導致機體水電解質、酸堿平衡被打破,氮性物質潴留,最終誘發(fā)疾病。IHD、CRRT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的常用方法,其中,IHD雖然能快速緩解患者的病情,但在治療期間,同時會清除血液中水分及溶質,而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本身處于高水、毒素負荷狀態(tài),一旦將水分及溶質清除,則可能引起血流動力學紊亂,誘發(fā)低血壓并發(fā)癥,加重臟器損傷,遠期預后不理想[5]。研究發(fā)現(xiàn),對患者采取CRRT治療可彌補IHD的不足,改善患者腎功能,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減輕炎癥反應,阻止進行性臟器損害[6]。有報道顯示,IHD治療腎功能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57.14%,而CRRT治療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則高達94.29%[7]。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CRRT組SCr、BUN水平明顯低于IHD組,Ccr水平高于IHD組,且hs-CRP、TNF-α、IL-6水平低于IHD組(P<0.05);CRRT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33%,1年內病死率為5.56%,低于IHD組的33.33%、22.2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CRRT可獲得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較高,遠期預后更佳。分析CRRT的應用優(yōu)勢:①與IHD相比,CRRT的脫水速度更慢,對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影響更小,可減少腎缺血、低血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有利于腎臟功能的恢復;②對患者進行CRRT治療,可阻斷炎癥介質引起的瀑布效應,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減輕其對臟器的損傷程度;研究發(fā)現(xiàn),TNF-α水平過高可嚴重損害腎功能,而IL-6可增加hs-CRP的合成,對毒性反應、炎癥反應起到放大及催化作用[8];③與IHD相比,CRRT可長期維持機體酸堿及水電解質平衡,保證離子穩(wěn)定性,維持細胞內外及血管內外的滲透壓。由此可見,CRRT在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方面更具優(yōu)越性。有報道指出,對患者采取CRRT治療療效顯著,同時有利于后續(xù)治療及營養(yǎng)支持[9]。從遠期預后上看,CRRT治療患者的1年內病死率較低,也證實了CRRT具有更突出的整體優(yōu)勢。
綜上所述,與IHD相比,CRRT治療腎功能衰竭可顯著改善患者腎功能,清除炎癥因子,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