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民宇
(興化市戴南人民醫(yī)院腫瘤內科,江蘇泰州 225721)
臨床上對于晚期胃癌患者可以采用綜合治療,包括手術切除、放療化療、免疫治療及中醫(yī)治療等,但由于胃癌患者通常被發(fā)現(xiàn)時已經到了晚期,腫瘤細胞侵犯腹膜、包圍大血管及發(fā)生遠位轉移而導致患者無法進行手術或者手術無法根治性切除,從而降低根治效率,因此臨床上一般采用化療方式治療晚期胃癌患者,其雖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但一線化療主要采用鉑類聯(lián)合氟尿嘧啶類藥物,而服用氟尿嘧啶類藥物時不良反應較多,患者預后不佳[1]。中醫(yī)上將胃癌歸于“胃脘痛”范疇,其主要治療原則以益氣養(yǎng)血、清熱解毒為主;加味四君子湯含有炒谷芽、炒雞內金等各種中藥材,具有健脾益氣、清熱解毒、養(yǎng)血化濕的功效,在減少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增加耐藥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討加味四君子湯對晚期胃癌患者化療時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 199(CA199)、糖類抗原 125(CA125)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興化市戴南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2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齡40~73歲,平均(56.38±5.26)歲;TNM分期[3]:Ⅲ期26例,Ⅳ期15例。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齡41~73歲,平均(56.89±5.34)歲;TNM分期:Ⅲ期25例,Ⅳ期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食管癌和胃癌治療指南》[4]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且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晚期胃癌者;TNM分期為Ⅲ ~ Ⅳ期者;預計生存期大于3個月者。排除標準:并發(fā)活動性感染或嚴重感染者;患有消化道活動出血或吸收功能異常者;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本研究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研究批準,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化療,包括替吉奧膠囊(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50,規(guī)格:20 mg/粒)口服治療,40 mg/次,2次/d,連續(xù)使用14 d;奧沙利鉑甘露醇注射液(四川美大康佳樂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141,規(guī)格:100 mL∶100 mg)130 mg/m2,于第1天靜脈滴注治療,滴注時間3 h。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加味四君子湯治療,方劑組成為太子參30 g,炒白術、茯苓、炒谷芽、炒雞內金、白花蛇舌草各15 g,半枝蓮10 g,甘草6 g,砂仁3 g,使用500 mL清水煎煮至200 mL,1劑/d,早晚服用。21 d為1個治療周期,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周期。
1.3 觀察指標 ①腫瘤標志物。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5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檢測血清CEA、CA125及CA199水平。②免疫功能。血液采集方法同①,采用全自動熒光免疫分析儀檢測兩組患者全血CD4+和CD8+百分比,并計算CD4+/CD8+的比值。③不良反應。統(tǒng)計并比較治療期間兩組患者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白細胞下降、血小板減少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腫瘤標志物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CEA:癌胚抗原;CA199:糖類抗原199;CA125:糖類抗原125。
CEA(ng/mL) CA199(U/mL) CA125(U/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1 32.64±1.58 23.54±1.03* 52.11±6.85 36.36±5.01* 58.11±8.04 38.67±6.28*研究組 41 32.56±1.83 12.37±0.33* 53.58±7.84 11.54±4.33* 57.86±7.92 12.63±5.24*t值 0.212 66.129 0.904 24.000 0.142 20.38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2.2 免疫功能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全血CD8+百分比顯著升高,而研究組患者全血CD8+百分比顯著降低,且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全血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而研究組患者全血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且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CD4+(%) CD8+(%)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1 31.56±2.49 26.43±3.27* 27.36±1.58 29.85±1.63* 1.16±0.24 0.90±0.11*研究組 41 31.58±2.47 33.85±4.63* 27.69±1.74 24.11±2.16* 1.15±0.23 1.39±0.17*t值 0.037 8.382 0.899 13.582 0.193 15.49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研究組患者惡心嘔吐、白細胞下降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但組間食欲減退、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臨床對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療以化療為主,替吉奧膠囊和奧沙利鉑甘露醇注射液是常用的化療藥物組合,奧沙利鉑甘露醇注射液可以通過作用于腫瘤細胞的DNA,抑制其轉錄和復制;替吉奧膠囊通過作用于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抑制其生長,兩者合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穩(wěn)定病情,延長生存時間,但患者經化療后,易出現(xiàn)免疫功能減退現(xiàn)象,影響預后。
中醫(yī)理論認為,胃癌是由于患者長期飲食失宜,再加上情志不遂、勞倦內傷,以致于正氣不足、邪毒內生,滯于胃內,而久滯為瘀,氣血不通,脈絡不暢,正氣虧損,胃陰受傷,固發(fā)此癥。加味四君子湯中的太子參可健脾、養(yǎng)胃、益氣;炒白術可健脾燥濕;茯苓具有健脾滲濕之功;炒谷芽與雞內金均有健胃補脾的功效;砂仁可開胃化濕、溫脾止瀉;白花蛇舌草有清熱解毒、散結止痛之功效;半枝蓮可清熱解毒、化瘀利尿;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清熱解毒、養(yǎng)血化濕之功[6]。本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及治療期間研究組患者惡心嘔吐、白細胞下降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加味四君子湯可以有效減少晚期胃癌患者化療時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安全性較高,同時輔助西藥發(fā)揮較好的抗癌效果,與南少勇等[6]研究結果一致。另外,通過本研究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全血CD8+百分比顯著升高,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顯著降低,而研究組患者全血CD8+百分比顯著降低,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顯著升高,可能是由于惡性腫瘤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免疫抑制,表現(xiàn)為CD3+、CD4+百分比降低,CD8+百分比升高,患者對識別和殺傷突變細胞的能力降低,有利于腫瘤的生長和轉移;而不同的化療藥物均可存在不同的毒性,其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可對人體正常細胞產生損害,進一步降低免疫功能[7]?,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明,加味四君子湯中太子參、白術、茯苓、甘草含有的人參皂苷、白術內酯Ⅲ、茯苓酸、甘草酸等均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解除患者機體內的免疫抑制,恢復免疫功能[8]。而本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全血CD8+百分比顯著低于對照組,但全血CD4+/CD8+比值、CD4+百分比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加味四君子湯可以有效提升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綜上,加味四君子湯可以有效提升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減少不良反應,降低患者機體中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水平,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值得臨床運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