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嘉
五四紀念碑是北師大的標志性景觀,為師大學子所敬仰,每逢清明,學生總會自發(fā)地在紀念碑前鞠躬、獻花,平時也會舉行各種紀念活動,寄托對革命英雄的崇敬和哀思。1984年5月,為紀念“五四”運動65周年,學校在圖書館前修建了“五四”紀念亭,1992年10月,在亭內(nèi)建立了“五四”紀念碑,現(xiàn)存的是2004年復建的五四紀念碑。
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學堂西側,有一塊漢白玉石碑——五四紀念碑。它被四周郁郁蔥蔥的松柏簇擁著,簡單的長方形碑座上,一個方方正正的石碑高高聳立,造型雄偉簡潔、莊嚴質(zhì)樸,沒有任何繁復的雕飾,遠遠望去,肅穆壯觀,與五四紀念廣場上劉和珍的浮雕遙相呼應。漢白玉紀念碑的碑身正上方篆書“浩然正氣”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下面豎刻五四紀念碑的碑名和碑文,刻書精美,蒼勁有力。
碑文記錄著作為北師大前身的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和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學生在五四運動中的英勇事跡。
正面書: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學生為反對帝國主義分贓的“巴黎和會”和日本帝國主義并吞我山東的侵略陰謀,爆發(fā)了震驚世界的五四愛國運動。
五月四日下午,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的學生舉著在白布上寫好的對聯(lián)“賣國求榮,早知曹瞞遺種碑無字,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頭”首先到達天安門廣場,陸續(xù)到會的還有十三所學校的三千余人。會后舉行示威游行,路經(jīng)東交民巷時,群情激憤,高師隊伍帶頭,直奔曹汝霖住宅。高師學生匡互生,破窗而入,打開大門,群眾涌入曹宅,匡互生點燃床帳,楊荃駿等痛打章宗祥。警察捕去三十二人,其中有高師學生陳宏勛、楊荃駿、初銘音等八人。五月八日由校長陳寶泉出面保釋,返校時受到校長和全體同學的熱烈歡迎。高師在五四運動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六月三日,女高師學生沖破校方的封鎖,走上街頭,參加愛國運動,成為婦女運動的一面旗幟。
常丕軍所著的《五四運動史話》中提到,金水橋南豎起的用長方形白布寫的巨幅“挽聯(lián)”,最引人注目?!百u國求榮,早知曹瞞遺種碑無字;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頭。北京學界同挽。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遺臭千古?!?這幅白旗“挽聯(lián)”丈余長,由當時的高師史地部學生張潤芝所寫。
五四運動的親歷者周予同在《五四回憶片斷》中寫道,當游行大隊到達趙家樓時,曹宅大門緊閉,此時,匡互生后退幾步運足氣,突然前沖,猛力一躍,撞斷柵欄,一拳將大門右側的小窗擊得粉碎,雙手沾滿鮮血,已無暇顧及,冒著生命危險獨自爬了進去。
匡互生是湖南人,1913年在邵陽中學讀書時就曾作文痛罵北洋軍閥。五四運動時他在讀大四,在當時高師數(shù)理部專攻天文學。他是五四運動天安門大會和會后游行的三位主要組織者之一,五四運動勝利落幕,被譽為“五四發(fā)難之硬漢”“真愛國壯士”。畢業(yè)后匡互生回湖南任教,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任教務主任時,主張民主辦校,參加新民學會,與毛澤東共同成立文化書社。后到上海創(chuàng)辦立達學園,開辟農(nóng)場,進行生產(chǎn)勞動教育。一·二八事變爆發(fā),校舍毀于戰(zhàn)火,匡互生不顧身患腸癌,忙于復校,1933年4月22日在上海病逝,終年42歲。
據(jù)《五四運動與女性覺醒》與《中國婦女解放運動——記“五四”前后的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穬善恼乱约班嚪f超在《五四運動的回憶》記載,五四運動中,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的進步學生也沖破封建羅網(wǎng),積極投身于愛國運動中。6月4日,為了營救身陷囹圄的戰(zhàn)友,女高師學生決定組織各女校學生上街游行,以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為首的15所女校學生共千余人,浩浩蕩蕩地向總統(tǒng)府行進示威,游行結束后,她們當中的六七名代表各用手巾提了臨時捐集的幾千枚銅元(合計45元以上),前往北大法科(臨時監(jiān)獄)接濟前日被捕男同學?!斑@種熱情俠舉,不僅給了男同學不少勇氣,而且可以說,這就是中國女子自己解放,自己取得平權的第一聲?!碑敃r被捕入獄的匡互生說。
責任編輯:樸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