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艷紅
山東單縣海吉亞醫(yī)院胃腸外科,山東單縣 274300
胃穿孔是臨床常見胃腸外科疾病之一,該疾病發(fā)生后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救治可能會造成患者死亡[1]。 目前臨床中針對該疾病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術中需要進行麻醉藥物輔助,術后患者受到切口和麻醉藥物的影響,以及其腹部代謝功能旺盛,易造成其術后胃腸功能障礙,排氣異常,進而引發(fā)便秘、腹脹等并發(fā)癥,對其手術效果和生活質(zhì)量均產(chǎn)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針對該類患者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 加速康復護理是2011 年丹麥學者提出的新型護理理念,相關研究顯示該種護理模式的應用對改善胃穿孔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具有積極意義[2-3]。 該次 2019 年 2 月—2020 年6 月選取92 例胃穿孔手術患者分組開展相關研究,旨在探究加速康復護理對該類患者的影響及臨床應用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92 例胃穿孔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抽簽法隨機分為兩組,包括對照組46 例和觀察組 46 例。 對照組內(nèi)男 25 例,女 21 例;年齡 25~70歲,平均(48.6±2.6)歲。觀察組內(nèi)男 28 例,女 18 例;年齡 24~72 歲,平均(49.2±2.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行。 研究已經(jīng)獲得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入院開展影像學或胃鏡檢查確診為胃穿孔;患者≥18 周歲,并<75 歲;其認知功能、意識狀態(tài)和理解能力均處于正常狀態(tài),可配合研究;均有手術指征和適應證,均為擇期手術。
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無法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護理內(nèi)容包括術前腸道清潔、常規(guī)禁食準備,觀察患者病情,對心率、血壓、脈搏等各項生命體征予以密切監(jiān)測,建立輸液通道和麻醉準備等,術后開展常規(guī)飲食干預,指導患者定時定量飲食,嚴禁暴飲暴食,禁食刺激性食物,出院前健康教育,囑其定期復查,勞逸結(jié)合。
觀察組采用加速康復護理, 具體護理措施包括:①健康教育。術前需要護理人員收集和熟悉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性格和身體健康狀態(tài)等,針對性制定護理方案,告知患者疾病病因、臨床表現(xiàn)、麻醉方法、治療方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在短時間內(nèi)幫助患者了解自身情況和疾病相關知識,做好手術心理準備以提升其治療依從性。 術后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開展康復訓練,進行翻身、按摩等,激發(fā)患者主動堅持康復訓練的意識。②術前準備。 術前一晚可進行流食或半流食飲食,同時服用1 000 mL 葡萄糖溶液(10%),術前3 h再服用相同濃度葡萄糖溶液(國藥準字:H13022473)500 mL 進行腸道清潔。③飲食干預。術后患者麻醉清醒后可適量飲水,若無惡心嘔吐或腹脹等反應,可根據(jù)其飲食習慣和術后營養(yǎng)需求進行合理飲食,按照少量多餐原則攝入營養(yǎng)。 若患者出現(xiàn)便秘情況,應適當增加纖維素含量豐富的食物,促進腸道蠕動以緩解便秘。④心理干預。 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使其有積極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還可通過音樂干預、成功案例分享等方式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緒,保證其可以積極配合治療。 術后也需要同患者進行交流,對其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態(tài)進行了解和掌握,引導其積極參與術后康復訓練,促進盡快康復。⑤術后活動。術后應對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進行密切觀察,定時幫助患者翻身。 其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應幫助其呈半坐臥位以促進腹腔內(nèi)滲液向盆腔流動,避免感染和膈下膿腫。 半臥位還可減輕切口張力并緩解疼痛,促進切口愈合。定時幫助其翻身,鼓勵其盡早下床活動可促進胃腸道蠕動,減少氣液殘留在腸道內(nèi),預防腹脹。⑥導管和用藥護理。保證留置的導管通暢,可有效吸出殘留的胃液,減少腸道內(nèi)氣液殘留,做好滲液和滲血引流,避免膿腫或感染。在其此間可進行鎮(zhèn)痛護理,減少應激反應,避免應激反應誘發(fā)的不良影響。 遵醫(yī)囑定時定量用藥,告知患者及家屬藥物名稱和作用,以及可能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觀察患者用藥效果。 ⑦康復訓練。 患者呈仰臥位進行腹部按摩,護理人員需要四指并攏順時針進行按摩,5 min/次,2 次/d; 患者上舉雙手和抬臀進行床上功能鍛煉,20 min/次,2 次/d;下床訓練包括坐起、下床站立和行走,5~10 min/次,1 次/d。 后可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逐漸增加鍛煉時間和運動量。
比較兩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 腸鳴音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以及生活質(zhì)量評分,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生活質(zhì)量評分項包括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健康狀況和社會功能,單項最低0 分,最高100 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質(zhì)量水平呈正相關[4]。
采用SPSS 21.0 軟件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d]
組別 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 下床活動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n=46)對照組(n=46)t 值P 值1.51±0.25 2.86±0.33 22.116<0.05 1.54±0.35 3.42±0.28 28.448<0.05 0.86±0.13 1.75±0.22 23.622<0.05 5.23±1.14 8.65±1.36 13.071<0.05
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組別 生理功能 情感功能 健康狀況 社會功能觀察組(n=46)對照組(n=46)t 值P 值88.53±3.65 72.54±3.23 22.251<0.05 85.74±2.48 71.45±3.62 22.087<0.05 90.26±2.67 82.11±2.54 14.999<0.05 87.53±2.65 78.69±2.37 16.864<0.05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胃穿孔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一般需要進行修補術或切除術等外科手術方法進行治療,以改善患者病情,促進其康復。但是手術操作相對復雜,加之麻醉藥物的影響等會對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導致患者生活質(zhì)量下降,因此需要為患者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5-7]。但是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方案的重點在于疾病本身,未能意識到心理干預、康復鍛煉等護理措施對患者術后康復的積極影響。 加速康復護理是2011 年才被首次提出的新型護理理念, 其主要目的在于減輕患者圍術期的治療和心理創(chuàng)傷[8]。 該種護理模式是對手術過程的護理優(yōu)化措施,不僅有護理人員參與,還有醫(yī)生、麻醉師和康復師等參與其中,全面進行護理干預以促進患者快速康復。該種護理模式用于胃穿孔手術患者護理中,能夠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和創(chuàng)傷應力,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 在患者疾病基礎上開展該種護理模式,可降低感染風險,促進其術后胃腸道蠕動,增強食欲,快速排氣,避免患者術后營養(yǎng)不良。 同時幫助患者呈半坐臥位可減少切口張力,不僅可縮短切口愈合時間,還可促進胃腸反射和新陳代謝。 加速康復護理可對常規(guī)護理干預進行優(yōu)化, 從健康教育、心理、飲食、康復訓練和導管護理等多方面開展可靠合理的干預措施, 既可以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狀態(tài),還可提升生活質(zhì)量,同時減少術后并發(fā)癥風險,改善患者預后[9-11]。
該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 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1.51±0.25)d、腸鳴音恢復時間(1.54±0.35)d、下床活動時間(0.86±0.13)d 和住院時間 (5.23±1.14)d 短于對照組(2.86±0.33)d、(3.42±0.28)d、(1.75±0.22)d、(8.65±1.36)d;觀察組生理功能(88.53±3.65)分、情感功能(85.74±2.48)分、健康狀況(90.26±2.67)分、社會功能(87.53±2.65)分高于對照組的(72.54±3.23)分、(71.45±3.62)分、(82.11±2.54)分、(78.69±2.37)分;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35%)低于對照組的(21.74%),(P<0.05)。提示針對胃穿孔手術患者開展加速康復護理能夠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升生活質(zhì)量,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患者盡快康復。 這與金海安等[12]的研究結(jié)果:觀察組排氣時間(2.1±40.6)d、住院時間(8.0±0.2)d 短于對照組(3.1±0.3)、(10.5±1.5)d,(P<0.05),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在胃穿孔手術患者護理中開展加速康復護理干預模式對改善患者手術療效,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還可提升患者治療和護理安全性,因此可將該種護理模式在臨床中進行推廣應用,使更多患者獲益。